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02篇
  免费   2377篇
  国内免费   2272篇
耳鼻咽喉   664篇
儿科学   220篇
妇产科学   285篇
基础医学   1884篇
口腔科学   368篇
临床医学   2479篇
内科学   5803篇
皮肤病学   226篇
神经病学   121篇
特种医学   1030篇
外科学   6547篇
综合类   4615篇
预防医学   986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1931篇
  9篇
中国医学   711篇
肿瘤学   593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297篇
  2022年   728篇
  2021年   955篇
  2020年   840篇
  2019年   650篇
  2018年   667篇
  2017年   658篇
  2016年   861篇
  2015年   1008篇
  2014年   1987篇
  2013年   1810篇
  2012年   1905篇
  2011年   1943篇
  2010年   1689篇
  2009年   1737篇
  2008年   1815篇
  2007年   1866篇
  2006年   1796篇
  2005年   1575篇
  2004年   1149篇
  2003年   1070篇
  2002年   899篇
  2001年   932篇
  2000年   810篇
  1999年   651篇
  1998年   489篇
  1997年   501篇
  1996年   428篇
  1995年   328篇
  1994年   267篇
  1993年   186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90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67篇
  1981年   55篇
  1980年   77篇
  1979年   72篇
  1978年   34篇
  1977年   29篇
  1976年   27篇
  1975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miR-149-5P对胃癌细胞BGC-823和MKN28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qRT-PCR方法检测miR-149-5P在胃粘膜上皮细胞(GES-1)与BGC-823和MKN28细胞中的表达。分别转染miR-149-5P mimics、NC、inhibitor和inhibitor-NC,采用qRT-PCR方法验证转染效率,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或抑制miR-149-5P后胃癌细胞BGC-823和MKN28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miR-149-5P mimics或inhibitor后BGC-823和MKN28细胞中β-catenin、MMP2、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qRT-PCR实验结果显示:与GES-1相比,miR-149-5P在BGC-823和MKN28细胞中表达显著降低;转染mimics后,BGC-823和MKN28细胞中miR-149-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转染inhibitor后,BGC-823和MKN28细胞中miR-149-5P表达水平下降。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转染mimics后可以抑制BGC-823和MKN28细胞迁移,而转染inhibitor后,可以促进BGC-823细胞迁移,MKN28细胞并无明显变化。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在BGC-823和MKN28细胞中过表达miR-149-5P可上调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抑制β-catenin和MMP2蛋白表达,而抑制miR-149-5P的表达可下调E-cadherin的蛋白表达,促进BGC-823细胞中β-catenin和MMP2蛋白表达,但转染inhibitor后MKN28细胞中E-cadherin、β-catenin和MMP2蛋白表达水平并无明显变化。结论 miR-149-5P可以抑制胃癌细胞BGC-823和MKN28迁移。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联合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微小转移淋巴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68例,均进行CT及超声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来评价超声、CT及超声联合CT的检查率。结果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率为72.05%,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恶性率为83.82%,CT检出恶性率显著优于超声(P<0.05)。超声联合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恶性率为92.64%,显著优于单一CT与超声检查(P<0.05);术后病理诊断颈淋巴结转移61例(89.70%),无颈淋巴结转移7(10.29%);CT、超声、超声联合CT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超声联合CT准确率显著优于超声(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微小转移淋巴经CT与超声检出率比较,CT诊断效果显著较佳,通过超声联合诊断CT可显著增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微小淋巴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MSCT在肝癌TACE术前预测碘化油沉积率的线性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诊治的79例肝癌经TACE介入治疗病例,根据术前MSCT病灶强化面积是否超过50%划分为研究组(强化面积均≥50%,n=55)及对照组(强化面积均<50%,n=24),探讨两组的肿瘤碘油沉积率和近期疗效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肿瘤碘油沉积率和近期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TACE介入术后碘油沉积率Z与术前最大截面长径X均呈显著性负相关,与强化面积比Y呈显著性正相关,研究组回归线性方程式为:碘油沉积率Z=0.555-0.041X+0.458Y。结论 MSCT增强扫描动脉期的肿瘤强化面积与TACE术后碘油沉积率呈正相关,MSCT动脉期表现为富血供的原发性肝癌在TACE术后有较高的碘油沉积率和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患者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的图像及相关生物学行为。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1月我院肾细胞癌患者84例,患者均采取MSCT检查,并行手术治疗,在术中取肾细胞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肾组织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患者肾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中Ki-6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情况,并观察患者MSCT征象(瘤体大小、强化程度、有无坏死、液化、囊变,肿瘤边界清楚与否、有无血管受侵、有无邻近脏器侵犯或远处转移),分析肾细胞癌MSCT征象和Ki-67、HIF-1α表达情况相关性。结果本组术前应用MSCT扫描对肾细胞癌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率均为100%;Ki-67、HIF-1α在肾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P<0.05);MSCT征象表现为瘤体大小>5cm、强化程度≥20HU、存在坏死、液化、囊变、肿瘤边界不清楚、有血管受侵、产生邻近脏器侵犯或远处转移者Ki-67、HIF-1α表达均高于瘤体大小≤5cm、强化程度<20HU、无坏死、液化、囊变、肿瘤边界清楚、无血管受侵、未产生邻近脏器侵犯或远处转移者(P均<0.05)。结论应用MSCT扫描可对肾细胞癌施行准确术前诊断,且肾细胞癌患者MSCT征象和Ki-67、HIF-1α表达有着密切相关性,能间接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为肾细胞癌诊断、治疗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55-58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手术下胃癌患者的氧化应激、血清炎症因子及感染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成两组,腹腔镜组(n=53)应用腹腔镜根治手术治疗,开腹组(n=47)应用开腹根治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化应激、血清炎症因子、感染状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 d、5 d的XOD、MDA水平低于开腹组,而SOD水平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5 d的XOD、MDA水平高于术前1 d,而SOD水平低于术前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IL-6、TNF-α、CRP水平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的IL-6、TNF-α、CRP水平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7%,开腹组为12.78%,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术后患者的氧化应激、血清炎症因子及感染状况较开腹手术更好,说明腹腔镜手术造成的创伤更小,是一种优秀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96.
胃癌(Gastric cancer)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近几年,胃癌早期诊断以及低副作用的有效治疗已经成为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方向和领域。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 (phage display library, PDL)作为分析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具有简便、高效、高通量等优点,这使得PDL在胃癌的诊断检测和靶向治疗领域展示出了极大的研究价值和潜力。本文就目前PDL技术在胃癌诊断和治疗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目的探究癌变胃组织中Gli1及Foxm1蛋白表达对患者癌组织病理类型、转移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胃癌患者98例,通过采集患者胃癌组织及检测胃组织相关蛋白Gli1与Foxm1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的Gli1、Foxm1蛋白及Gli1-mRNA、Foxm1-mRNA表达水平患者的一般情况、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蛋白Gli1与Foxm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胃组织(P0.05);Gli1、Gli1-mRNA高表达患者的病理类型、转移情况及治疗预后均差于低表达患者(P0.05);Foxm1、Foxm1-mRNA高表达患者的胃癌转移情况及治疗预后较低表达患者差(P0.05)。结论 Gli1与Foxm1蛋白的高表达在不同方面会对患者的癌变病理类型、转移情况及治疗预后产生不利影响,临床可推广检测以提高胃癌的早期发现率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TNF-α与IL-1β对胃癌腹膜间皮细胞黏附分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原代培养腹膜间皮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处理组。处理组经不同浓度TNF-α与IL-1β处理后与胃癌细胞共培养,对照组中则以PBS代替TNF-α或IL-1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间黏附率,采用Real-time法检测腹膜间皮细胞中CD44、ICAM-1、VCAM-1 mRNA及胃腺癌细胞株中ICAM-1配体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TNF-α与IL-1β处理浓度的不断增加,人腹膜间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VCAM-1及CD44 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各炎症因子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胃腺癌细胞株AGS、SGC-7901、MKN-45中的黏附分子LFA-1、CD44与VLA-4 mRNA均呈阳性表达。结论炎症因子TNF-α与IL-1β通过提高人腹膜间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VCAM-1及CD44 mRNA的表达水平促进胃癌细胞与腹膜间皮细胞之间相互黏附,在胃癌细胞腹腔种植转移中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