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3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71篇
基础医学   128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429篇
内科学   13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81篇
特种医学   111篇
外科学   1054篇
综合类   952篇
预防医学   20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53篇
  1篇
中国医学   62篇
肿瘤学   5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6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评价持续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阻滞有用于上腹部手术的可行性。方法:30例胃癌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靶控输注异丙酚全麻(T)组15例,靶控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阻滞(T+E)组15例。结果:(T+E)组术后躁动、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低于(T)组(P<0.05)。异丙酚单位标准化剂量亦较低。两组苏醒时间相似。诱导后两组血压均显著下降(P<0.05),T+E组在诱导后DBP的下降幅度较T组更为显著(P<0.05),T组在探查、术毕、拨管后的SBP、DBP、MAP比(T+E)组显著增高(P<0.05)。两组诱导后至术毕BIS、SEF显著下降,两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是可行的,具有异丙酚、芬太尼的用量少、苏醒快、术后躁动少,麻醉深度易于调控,血液动力学较稳定,是一种良好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22.
Four patients, who received epidural blood patch to treat 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 were examined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injected blood. Blood alone could not be identified, but adding 2 ml contrast agent Iohexol 180 mg J/ ml (Omnipaque®, Nycomed Imaging) to 18 ml blood gave an excellent demonstr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lood in the epidural space, both cranio-caudally (7–14 segments) and spatially in relation to the epidural septae. The blood-contrast media had a strong affinity to the dural sac. There was no support of the spacefilling effect of blood patch.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4年5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484例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脑疝症状者手术死亡率7.7%,有脑疝症状者死亡率21.3%。手术距脑疝发生时间<1h死亡率8.2%,1~2h死亡率40.0%,>2h死亡率72.2%。结论影响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疗效的相关因素较多,除脑疝形成及手术距脑疝发生的时间外,创伤性低血压、合并脑损伤的程度、呼吸功能不全、大面积脑梗塞、血糖与血浆渗透压升高及肝功能异常等均对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氯胺酮复合不同药物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效果 ,为硬膜外应用氯胺酮合剂镇痛提供依据。方法 :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病人 75例 ,随机分成 5组 :Ⅰ组氯胺酮 30mg ;Ⅱ组氯胺酮 30mg加罗哌卡因 15mg ;Ⅲ组氯胺酮 30mg加咪唑安定 3mg ;Ⅳ组氯胺酮 30mg加吗啡 2mg ;Ⅴ组吗啡 2mg ,镇痛剂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 5ml。观察镇痛效果 ,镇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术后完全无痛者占 5 3 33% ,明显少于Ⅳ、Ⅴ组的 86 6 7% (P <0 0 5 ) ;镇痛持续时间 7 13h ,明显短于其他 4组 (P <0 0 5 )。Ⅳ、Ⅴ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 3组 ,Ⅰ组有 1例出现谵妄。结论 :硬膜外腔注入氯胺酮有镇痛作用 ,加用罗哌卡因、咪唑安定等可增强其镇痛效果 ,延长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25.
目的:比较未经正规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位和低位硬膜外阻滞时对血压的影响。方法: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的急诊中上腹部手术麻醉病例42例(Ⅰ组)和下腹部手术麻醉病例47例(Ⅱ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后,比较手术时间、局麻药总量、麻醉后动脉血压下降的幅度和时相。结果:(Ⅰ组)手术历时62.3±17.8min,局麻药总量为利多卡因387.0±31.2mg,(Ⅱ组)手术历时56.8±14.9min,利多卡因总量366.7±30.1mg,均无显著差异。Ⅰ组硬膜外麻醉前平均动脉压为123.6±13.2mmHg,麻醉后最低的平均动脉压为69.5±10.0mmHg,出现最低平均动脉压的中位时间为26.3min,Ⅱ组麻醉前的平均动脉压为117.3±15.7mmHg,麻醉后最低平均动脉压为71.0±7.4mmHg,出现最低平均动脉压的中位时间为21.3min。两组在硬膜外阻滞后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及下降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未经很好控制的高血压患者硬膜外阻滞后均可引起血压急骤下降,低位硬膜外阻滞与中高位阻滞引起的血压下降幅度和时相相似。  相似文献   
26.
我们对50例子宫、卵巢手术病人,使用利多卡因做硬膜外麻醉,其中25例向硬膜外腔内注入异氟醚-氧化亚氮气体。2组对比发现,实验组麻醉平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同样手术时间内实验组所使用的利多卡因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表明异氟醚-氧化亚氮气体有增强利多卡因的硬膜外麻醉作用,同时未发现注入吸入麻醉药产生副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腰麻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28例全子宫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143例)、对照组(185例),均取L_(1-2)棘突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对照组常规用药,试验组另取L_(3-4)棘突间隙行腰麻,观察各组的麻醉效果,术中探查牵拉子宫时病人的反应,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的麻醉良好率、肌松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骶神经阻滞情况试验组完全阻滞,而对照组出现骶神经阻滞不全,首次剂量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1)。牵拉子宫后各组病人血压、心率均较牵拉前下降,且与牵拉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腰麻辅助硬膜外麻醉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有一定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 (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加服药物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2 4 0例偏头痛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接受 SGB治疗的同时 ,口服尼莫地平等药物。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达89.2 % ,高于对照组 (P<0 .0 5 ) ,其中治疗后完全无痛的病例 5 1.7% ,高于对照组 (P<0 .0 1) ,观察发现病程对于 SGB治疗偏头痛疗效影响较大 (P<0 .0 5 )。结论  SGB加服药物治疗偏头痛具有操作简单 ,起效快 ,疗效确切 ,副作用少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可乐定-氯胺酮硬膜外给药在剖宫产术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中硬膜外并用氯胺酮和可乐定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四组氯胺酮组(LK组);可乐定组(LC组);氯胺酮 可乐定组(LKC组);对照组(L组)。麻醉生效后,硬膜外腔给予氯胺酮0·6mg/kg和/或可乐定1μg/kg。术中常规监测SBP、DBP、ECG、HR和SpO2。每组于用药前(T0)、切皮时(T1)、胎儿娩出时(T2)及术毕(T3)对产妇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并取产妇静脉血2ml、脐动静脉血各2ml,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浓度。记录术中不良反应。胎儿娩出后1min和5min行Apgar评分。结果四组产妇SBP、DBP和SpO2在各时点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与L组相比,LC组与LKC组HR明显下降(P<0·05)。在T1、T2、T3时LK、LC和LKC组VAS均较L组明显降低(P<0·05),LKC组降低尤为明显(P<0·01);镇静评分均明显升高,LKC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在T1时L组和LK组产妇E、NE、Cor浓度较T0时均有明显升高(P<0·05),但在LC和LKC组升高不明显;在T2时各组E、NE、Cor浓度较T0时均有明显升高(P<0·05),但LKC组较其他组升高较少;在T3时L组E、NE、Cor浓度较T0时仍有明显升高(P<0·05),但LK组、LC和LKC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LKC组下降尤其明显(P<0·01)。在脐动、静脉血,LK组、LC和LKC组E、NE、Cor浓度较L组均有降低(P<0·05),其中LKC组降低尤其明显(P<0·01)。四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及5minApgar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L组有5例出现寒战,LK组有4例产妇出现兴奋多语。结论氯胺酮可乐定联合硬膜外给药,能更好地消除产妇术中疼痛,降低母婴的应激反应,减少二者单独应用时对母婴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0.
Summary We report a case of non-Hodgkin's lymphoma with CNS involvement confined to the epidural space causing cranial suture diastasis. Cerebrospinal fluid and bone marrow were normal. Two cases only of cranial epidural lymphoma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in both cases, the leptomeninges were also involved but without suture diasta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