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5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112篇
耳鼻咽喉   139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234篇
口腔科学   87篇
临床医学   634篇
内科学   32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32篇
特种医学   8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90篇
综合类   1164篇
预防医学   262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303篇
  9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8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401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415篇
  2011年   458篇
  2010年   366篇
  2009年   357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1 毫秒
81.
目的:探讨分析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先行16层螺旋CT平扫,再行CT血管成像(CTA),之后应用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等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观察患者的脑血管情况并对SAH病因进行分析。结果经3D-CTA共发现46例患者有56个动脉瘤、动静脉畸形8例、烟雾病3例、阴性1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外科手术作为参照,提示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7.83%与100.00%。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心电图正常的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临床怀疑冠心病、心绞痛而无发作时心电图ST段改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对16层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和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进行定量评价。以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指标。结果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显示的对照结果:敏感性83.05%、特异性95.97%、阳性预测值89.09%、阴性预测值93.46%、准确度92.31%。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心电图正常的胸痛患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并可对冠状动脉形态学进行良好的评价,从而进行介入治疗的筛选。但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83.
纤维支气管镜和CT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对支气管内膜结核早期征象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收集了经活检和(或)刷栓和(或)痰查结核分枝杆菌检查证实的19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病例,分析螺旋CT和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结果、诊断准确率,比较两者的符合率。结果螺旋CT检查支气管异常发现率89.4%(17/19),确诊率为21.1%(4/19);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异常发现率100.0%,活检阳性率47.4%(9/19),刷检阳性率36.8%(7/19),纤维支气管镜总阳性率84.2%(16/19)。结论CT对支气管内膜结核有重要诊断价值,但缺乏诊断特异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目前支气管内膜结核临床诊断最有效、最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CT征象及误诊原因。方法对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SPTP 3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CT检查误诊21例,误诊率53.8%。39例中23例无明确既往史,5例有胰腺炎病史,5例年龄较大均有“胃病史”,3例有酗酒史,3例有胰腺外伤史。21例经CT检查曾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11例、胰腺癌5例、胰腺囊腺瘤2例;诊断不明确3例。误诊时间3~7 d。39例均行手术治疗,皆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SPTP。26例随访1.5~8.0年,均未见肿瘤复发或其他部位转移;7例就近在当地县级医院复诊,情况不详;6例失访。结论SPTP好发于年轻女性,胰管及胆管极少扩张是其CT检查最具特异性表现,确诊需依靠手术病理检查。部分患者临床及CT表现缺乏特异性,接诊医生对其CT表现认识不足、未认真进行鉴别诊断,以及早年CT检查技术低下是导致SPTP CT检查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5.
We previously discovered a splice variant of 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ChAT) mRNA, and designated the variant protein pChAT because of its preferential expression in peripheral neuronal structure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f pChAT in rat cochlea and compare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to those of common ChAT (cChAT) and acetylcholinesterase. Some neuronal cell bodies and fibers in the spiral ganglia showed immunoreactivity for pChAT, predominantly the small spiral ganglion cells, indicating outer hair cell type II neurons. In contrast, cChAT- and acetylcholinesterase-positive structures were localized to fibers and not apparent in ganglion cells. After ablation of the cochlear nuclei, many pChAT-positive cochlear nerve fibers became clearly visible, whereas fibers immunopositive for cChAT and acetylcholine esterase disappeared.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ChAT and cChAT are localized in different systems of the rat cochlea; pChAT in the afferent and cChAT in the efferent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碘对比剂每秒注入量对心脏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09至2020-01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做冠脉CTA检查的患者60例,按对比剂每秒注入量不同(4.0 ml/s、5.0 ml/s),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由两位高年资医师测量主动脉根部和右冠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血管的CT值,采用五分法对图像进行评分,并统计CT值300~450 Hu的比例。结果 对照组主动脉根部和右冠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血管CT值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主动脉根部和右冠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的CT值均介于300~450 Hu(100.0%),而对照组分别为63.3%、66.7%、83.3%及93.3%;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图像主观评价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比剂每秒注入量对冠脉CTA图像质量及CT值有影响,4 ml/s每秒注入量时血管CT值略低,但对影像诊断无影响。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CTO)患者心肌灌注功能及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的意义。方法:自2019年4月至12月前瞻性收集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TO的患者进行动态CT-MPI扫描,获得每个心肌节段的灌注参数,包括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流量比值(rMBF)、心肌血容量(MBV)、开始时间(TTS)、达峰时间(TT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EEV)、流量提取乘积(FE)及灌注毛细血管血容量(PCBV)。以SPECT为参考标准,比较大致正常和异常、不同缺血程度、存活与梗死心肌节段参数间差异,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其诊断效能。以冠状动脉造影Rentrop分级为标准,比较CCC良好组和不良组心肌节段参数间差异及其与Rentrop分级间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21例患者。灌注异常组的MBF、rMBF、MBV、FE、PCBV及EEV均低于灌注大致正常组,而TTS及TTP高于大致正常组(P<0.05)。其中MBF的AUC最大,为0.809,最佳截断值为71.75 ml·100 ml-1·min-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1和0.80。MBF及rMBF随着心肌缺血程度加重而降低,但中、重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11和0.696)。当鉴别梗死及存活心肌时,rMBF的AUC最大为0.896,最佳截断值为69.1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和0.92。CCC良好组MBF、MBV、FE及EEV明显高于不良组(P均<0.05),但与Rentrop分级间无明显相关性(|r|均<0.3)。结论:动态CT-MPI定量参数对CTO患者心肌灌注功能及CCC状态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但与CCC Rentrop分级之间相关性较差,其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分析不典型肝癌影像特征,评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20年7月间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分析患者肝脏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图像特征与病理类型,找出其中不典型肝癌MSCT三期增强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数病例影像表现呈典型“速升-速降”型,部分病例影像为非典型表现:动脉期轻度强化9例,无强化1例,边缘结节样及环形强化3例;门脉期高密度5例,等密度7例;延迟期稍高密度4例,等密度3例;中心出现“星芒样”无强化区1例。肿瘤血供、细胞成分和自身的分化程度以及肝脏基础病变等与不典型肝癌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特征相关。结论:大多数原发性肝细胞癌在肝脏增强的三期动态扫描中呈典型“速升-速降”型表现,不典型肝癌MSCT多期增强扫描影像表现多样,缺乏特征性,鉴别难度大,应适时运用CT同层灌注扫描成像、MRI多序列成像、DWI(弥散加权成像)、ADC值(表观弥散系数)、CT碘油造影等检查手段并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必要时活检,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TA)在冠心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10月某院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1周内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CAG)检查。以CAG诊断为金标准,记录CT影像表现,统计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以CAG检查为金标准,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对冠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70例患者经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以CAG检查为金标准,螺旋CTA图像表现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44支,中度54支,重度40支,正常105支;CAG检查冠状动脉轻度狭窄39支,中度62支,重度46支,正常106支。螺旋CTA图像显示轻度冠状动脉狭窄数量多于CAG检查数量,中度、重度狭窄少于CAG检查;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敏感性为87.18%,特异性为97.06%。结论:冠心病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筛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为冠心病临床筛查、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