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52篇
  免费   1059篇
  国内免费   357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456篇
妇产科学   143篇
基础医学   2805篇
口腔科学   155篇
临床医学   849篇
内科学   2297篇
皮肤病学   155篇
神经病学   160篇
特种医学   1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99篇
综合类   140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6788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1320篇
  4篇
中国医学   387篇
肿瘤学   83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27篇
  2022年   671篇
  2021年   904篇
  2020年   713篇
  2019年   740篇
  2018年   780篇
  2017年   630篇
  2016年   633篇
  2015年   727篇
  2014年   898篇
  2013年   1269篇
  2012年   971篇
  2011年   1115篇
  2010年   927篇
  2009年   886篇
  2008年   570篇
  2007年   713篇
  2006年   643篇
  2005年   532篇
  2004年   511篇
  2003年   461篇
  2002年   349篇
  2001年   323篇
  2000年   263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90篇
  1984年   68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53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31篇
  1978年   27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10篇
  197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卡介苗对哮喘豚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卡介苗对哮喘豚鼠的防治作用。方法 24只豚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卡介苗组及阴性对照组,每组6只,除阴性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外,其余三组每只腹腔内注射鸡卵蛋白100mg,2周后用1%鸡卵蛋白激发致敏,每次30min,每日1次,持续3d,地塞米松组每次激发前肌注地塞米松2mg/kg,卡介苗组每次激发前肌往卡介苗30mg/kg,阳性对照组每次激发前30min肌注生理盐水2ml,最后用乌拉坦麻醉,检验动脉血气分析参数,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等参数,所有参数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分析。结果 阳性对照组与其它三组比较,在豚鼠的发病程度、动脉血气分析、外周血EOS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EOS计数、支气管病理切片每20个高倍视野EOS计数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结论 卡介苗能够抑制动物模型中的哮喘反应。  相似文献   
72.
目的 为了掌握西安市婴儿麻疹疫苗 (以下简称MV)基础免疫接种情况 ,以进一步提高免疫成功率。方法 在西安市城区和郊区随机抽查 5 7名 0岁组健康婴儿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血清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 免疫前MV阳性率为 2 8 0 7% ,GMT 1∶4;免疫后MV阳性率为 98 2 5 % ,GMT 1∶1666;免疫前后阳性率、抗体平均滴度经统计分析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对MV免疫后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抗体阳性率 ,平均滴度进行统计分析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婴儿在出生后 8个月 ,母体胎传抗体逐渐衰减 ,致MV阳性率极低 ,只需按现行的免疫程序及时有效地接种MV ,就能获得保护抗体 ,达到控制麻疹发病的目的。同时也说明MV的免疫成功与否不受性别和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治疗性疫苗基因的合成、表达及其产物的抗原性。方法设计、并合成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抗原基因BPT,克隆入融合表达载体pWR450-1,构建重组质粒PWR/BPT。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乙型肝炎多表位抗原蛋白并纯化该蛋白,并用Western-blotting方法初步检测该抗原蛋白的抗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载体PWR/BPT,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乙型肝炎多表位抗原蛋白,Western-blotting 检测显示该蛋白具有良好抗原性。结论HBV多表位治疗性抗原基因的设计是成功的,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能是较理想的HBV治疗性疫苗候选物。  相似文献   
74.
卡介苗配用腺苷接种提高巨噬细胞抗结核杆菌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腺苷 (ADO)改善卡介苗 (BCG)初次免疫接种效果 ,提高巨噬细胞抗结核杆菌毒力株效能。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BCG组、ADO组和对照组。对BCG、ADO两组分别一次性皮内注射卡介苗 0 1ml。对ADO组腹腔注射ADO 30mg/(kg·d) ,对BCG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0 1ml/d ,共 5d。 6周后 ,三组均经血管接种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毒力株 1× 10 6CFU ,BCG组、ADO组于结核杆菌感染后第 10、2 0天和 30天分批取材 ,对照组于第 30天取材。将肺、脾用多聚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 ,HE染色与抗酸染色 ,进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对照组结核杆菌感染后第30天 ,肺组织大部分实变 ,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结核结节多 ,肺实变与肺泡隔重度增宽处弥漫分布大量菌体 ;BCG组于感染后第 10~ 30天肺泡隔增宽 ,逐渐加重至肺大部分实变 ,间质内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结核结节较少 ,肺内大量菌体 ;而ADO组肺实变和肺泡隔重度增宽的面积较小 ,间质内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 ,结核结节很少 ,肺内菌体明显减少。结论 ADO促进BCG诱导的免疫记忆性反应中能引起单核 巨噬细胞的数量增多和杀菌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75.
基于基因组的疫苗研发途径被称为逆向疫苗学,它不仅省时、经济,而且可为传统方法难于或根本无法开展的疫苗研究提供新的解决方法。逆向疫苗学的研究过程始于硅片,用计算机预测疫苗的所有抗原。不依赖于抗原是否丰富,也不需要微生物是否能够体外培养。本文介绍逆向疫苗学的概况。特别是近年来在研制某些病原茵新疫苗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76.
绿脓杆菌(MSHA)菌苗是一种具有广谱抗感染效果的免疫调节剂。我们观察了20例白血病患者多次疫苗主动免疫的免疫应答反应,14例病人血中广谱抗体效价升高,临床上有很好的治疗反应,6例抗体效价无变化,而临床症状加重,最后均死于败血症。上述结果提示白血病病人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在白血病缓解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临床早期准确判断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77.
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很好,但仍有少数HBsAg阳性,尤其是HBeAg也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可感染HBV,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此文就HBV宫内感染的途径、免疫阻断失败的因素及相关策略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78.
目的 了解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和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疫苗单独及联合免疫对定菌鼠唾液变链菌和牙面菌斑的影响。方法  2 8d龄 Wistar大鼠 3 6只 ,随机分为 pc DNA3 - pac组、pc DNA3 - gtf B组、pc DNA3 - pac联合pc DNA 3 - gtf B组、变形链球菌灭活全菌组、pc DNA3空载体组和 PBS液组 ,进行三次双侧颌下腺腺周注射免疫 ,建立定菌鼠模型 ,作诱龋实验 3个月。唾液变链菌计数和菌斑计分。结果 唾液变链菌菌落计数和牙面菌斑计分在 pc D-NA3与 PBS组最高 ,其次为单基因疫苗免疫组 ,联合基因疫苗和灭活全菌细胞免疫组最低 ,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pc DNA3 - gtf B和 pc DNA3 - pac具有明显的免疫抑菌作用 ,联合基因疫苗免疫优于单基因疫苗  相似文献   
79.
80.
Dengue is a mosquito-borne viral disease caused by four antigenically distinct serotypes of dengue viruses (DENVs). This disease, which is prevalent in over a hundred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ountries of the world,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global public health problem. A tetravalent dengue vaccine capable of protecting against all four DENV serotypes has been elusive so far. Current efforts are focused on producing a tetravalent vaccine by mixing four monovalent vaccine components. In this work, we have utilized a discrete carboxy-terminal region of the major DENV envelope (E) protein, known as domain III (EDIII), which mediates virus entry into target cells and contains multiple serotype-specific neutralizing epitopes, to create a chimeric tetravalent antigen. This antigen derived by in-frame fusion of the EDIII-encoding sequences of the four DENV serotypes was expressed using a replication-defective recombinant human adenovirus type 5 (rAdV5) vaccine vector. This rAdV5 vector induced 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s and virus-neutralizing antibodies specific to each of the four DENVs in mice. Interestingly, anti-AdV5 antibodies did not suppress the induction of DENV-specific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We observed that anti-AdV5 antibodies in the sera of immunized mice could promote uptake of a rAdV5-derived reporter vector into U937 cells, suggesting that pre-existing immunity to AdV5 may in fact facilitate the uptake of rAdV5 vectored vaccines into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This work present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developing a single component tetravalent vaccine that bypasses the complexities inherent in the currently adopted four-in-one physical mixture 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