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7篇
儿科学   90篇
妇产科学   94篇
基础医学   56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29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50篇
药学   74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测定117例各种肝病及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血浆氨基酸,经统计结果证实,不同肝病有各异的氨基酸特征。其中以肝脑病,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组之变化更显著。  相似文献   
72.
目的;使梗阻性黄疸引起损害的各脏器功能术后尽快恢复。方法:我们采用血液灌流辅助治疗。结果;血液灌流后较灌流前CREA,TBIL,DBIL明显改善,t检验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手术解除梗阻后两周灌流组与手术比较CREA,TP,ALB,TBIL,DBIL,ALT均有改善,TP,ALB,TBIL化验检查,t检验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灌流组肝脏,肾脏病理恢复早于手术组。结论:血液灌流有效地清除梗阻性黄疸术后血内胆素等中分子量物质,利于各脏器的功能及病理改变,且对血液基本成分无损害是简便,安全,可靠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3.
丹参对梗阻性黄疸肾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 (梗黄 )肾损害及丹参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 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胆总管结扎组和丹参治疗组 ,以结扎胆总管方法建立梗黄肾损害鼠模型 ,丹参治疗组每日每只腹腔内注射 2g丹参注射液。 3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 7、14、2 1和 2 8天活杀 ,检测血清和肾组织中丙二醛 (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变化 ,并观察肾功能和肾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与非治疗组相比 ,丹参治疗组的血清及肾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 ,而MDA则显著下降 (P <0 .0 5 ) ,肾功能和肾病理组织改变也较轻。结论 :氧自由基所引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是梗黄鼠肾损害发病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用丹参可明显降低肾脏病理组织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74.
全肝血流阻断对胆道梗阻兔肝脏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全肝血流阻断对胆道梗阻兔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方法 将 30只兔随机均分为 3组 :A组 (对照组 )、B组 (胆道梗阻组 )和C组 (全肝血流阻断组 )。组织气体分析仪持续测定兔肝组织氧压 (PtiO2 ) ;光镜观察肝脏病理改变 ;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TBI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ALT)。结果 B、C组在全肝血流阻断后 ,肝PtiO2 值均明显下降 ,再灌注 60min后 ,肝PtiO2 值仍未恢复 ,与缺血前PtiO2 值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且在再灌注 60min时 ,B组较C组肝PtiO2 值恢复更慢 (P <0 .0 5) ;B、C组肝缺血再灌注 2 4h的不同时相 ,ALT值均进一步升高 ,B组较C组升高更为明显。至第 7d ,B、C两组ALT值均恢复到近于正常值 ,肝细胞损伤的病理改变也恢复近似正常。结论 胆道梗阻时肝脏能耐受全肝血流阻断 (2 0min)所致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外引流术体外转流胆汁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血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 14例肿瘤手术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行胆汁转流性外引流术 ,与同期施行的 15例内引流术、2 0例外引流术病人进行手术前后外周血内毒素水平比较。结果 :术前 3组内毒素水平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单纯外引流组手术后内毒素水平略高于术前 (P >0 .0 5 ) ;内引流组术后第 2天内毒素水平反而高于术前 (P <0 .0 5 ) ,第 7天、第 14天显著降低 (P <0 .0 5 ,P <0 .0 1) ;体外转流组术后内毒素水平逐渐降低 ,与内引流术组变化基本相同。结论 :胆汁转流性外引流术可降低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外周血内毒素水平。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生大黄联合丹参治疗淤胆型戊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淤胆型戊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护肝、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大黄3 g,2次/d,丹参20 ml静脉点滴,1次/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7,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住院时问为(46±9)d,住院费用(6630±1032)元,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生大黄联合丹参治疗淤胆型戊型肝炎,能迅速改善症状,降低血清胆红索水平,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77.
肝移植术后肝内胆汁淤积是术后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虽然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较轻,但少数随着基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胆汁淤积逐渐加重,当移植肝受到不可逆损害时,就不得不行再次肝移植.因此,肝移植术后肝内胆汁淤积,特别是其发生机制与相应的处理策略成为了国际肝移植界的研究热点之.  相似文献   
78.
晚期阻塞性黄疸减黄术式选择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了解各种肝内胆管引流治疗不能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 采用肝门部胆囊床,肝表面,肝正中裂,肝方叶切除和介入治疗等方法行肝内胆管内或外引流术。结果 手术组;肝门部入路51例,经胆囊床入路5例,经肝表面入路27例,经肝正中裂入路50例,肝方切除10例;手术行肝内胆管外流术42例,行肝内胆管胆总管与空肠吻合术47例,行置管贺桥内引流术54例,所有病人无手术死亡,手术成功率为81%,减黄效果显著,减黄有效率78.3%,术后并发症有胆漏,膈下感染,切口感染和导管堵塞,介入组;右肝内胆管外引流(PTCD)7例,左右肝管外引流(PTCD)10例,行胆管外引流(PTBD PTBS)33例,减黄效果显著,减黄有效率80%,术后有胆管炎和胰腺炎发生。结论 肝内胆管引流是治疗不能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的重要方法。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79.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血清胆红素(TB)、甘胆酸(CG)、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在病程中的浓度变化,来评价其在肝内胆汁淤滞病理转归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9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及26例肝硬化(按肝内胆汁淤滞分组);5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样本采用生化方法检测TB;放免法测定CG;电化学发光法测定AFP、CA199。[结果]血清TB在无肝内胆汁淤滞组与对照组及胆汁淤滞无体征组间无显著差异;对照组与胆汁淤滞无体征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胆汁淤滞有体征组、肝硬化组与无肝内胆汁淤滞组、对照组及胆汁淤滞无体征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肝内胆汁淤滞各组血清CG较无肝内胆汁淤滞组及对照组均显示出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无肝内胆汁淤滞组与对照组间也显示出显著性差异P〈0.01;肝内胆汁淤滞各组CA199与无肝内胆汁淤滞肝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上胆红素是反映胆汁淤滞的粗略指标,对不同况的胆汁阻塞判断分型困难;在早期发生肝内胆汁淤滞时CG就表现出显著升高提示肝内胆汁淤滞,CG与肝脏损伤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是较为敏感的肝功指标;AFP反映了肝细胞的坏死再生情况,对胆汁淤塞严重程度有警示意义;CA199是胆道肿瘤标志物,初步观察发现其增高与淤塞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0.
超声引导经皮肝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102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2例不能手术根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超声引导PTCD术。其中肝门部胆管阻塞(A组)68例,胆总管阻塞(B组)34例。内外引流57例,外引流45例。行左路术式88例,右路术式3例,左路 右路术式11例。A组中11例合并右肝管阻塞者行左路 右路术式的左右肝管双管外引流。102例中82例患者完整随访。结果 102例患者置管成功率100%,无1例出现胆漏、出血等穿刺并发症。A、B两组术后疗效优良率分别达到95.6%、100%。经十二指肠乳头的内外引流术较不经十二指肠乳头的内外引流术,术后胆道感染和胰腺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外引流和内外引流两种引流方式之间的疗效及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TCD换管次数与生存期呈正相关。结论 超声引导PTCD是姑息性治疗手术不能根治的恶性胆道梗阻的有效方法,超声引导左路术式的胆汁引流成功率高且安全,术后监控引流管引流通畅是提高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