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03篇
  免费   1561篇
  国内免费   338篇
耳鼻咽喉   332篇
儿科学   549篇
妇产科学   97篇
基础医学   1523篇
口腔科学   1106篇
临床医学   3165篇
内科学   2385篇
皮肤病学   98篇
神经病学   1339篇
特种医学   75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2591篇
综合类   6989篇
预防医学   1679篇
眼科学   144篇
药学   1565篇
  38篇
中国医学   424篇
肿瘤学   204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272篇
  2022年   654篇
  2021年   1079篇
  2020年   1053篇
  2019年   922篇
  2018年   1033篇
  2017年   1116篇
  2016年   1080篇
  2015年   913篇
  2014年   2085篇
  2013年   1725篇
  2012年   1685篇
  2011年   2135篇
  2010年   1874篇
  2009年   2009篇
  2008年   1790篇
  2007年   1765篇
  2006年   1499篇
  2005年   1224篇
  2004年   936篇
  2003年   947篇
  2002年   914篇
  2001年   702篇
  2000年   616篇
  1999年   485篇
  1998年   401篇
  1997年   348篇
  1996年   274篇
  1995年   294篇
  1994年   267篇
  1993年   153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67篇
  1985年   130篇
  1984年   116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91篇
  1981年   92篇
  1980年   64篇
  1979年   45篇
  1978年   26篇
  1977年   21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周围型肺癌与肺结核空洞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空洞与肺结核空洞的CT表现,提高其鉴别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周围型肺癌空洞46例和肺结核空洞32例的CT表现.结果:癌性空洞一般为厚壁,内缘凹凸不平,有壁结节,分叶及胸膜凹陷征多见;而肺结核空洞以薄壁相对多见,周围常有卫星灶.厚壁空洞出现壁结节伴有胸膜凹陷征高度提示肺癌,而薄壁空洞,洞壁厚薄较均匀,周围伴有卫星灶者以肺结核最常见.结论:CT可清楚地显示空洞壁的状况及病灶本身的特点,是肺部空洞鉴别诊断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2.
胸部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重建的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合理的扫描和重建参数。方法6例煤工的尸检离体肺脏制成充气固定肺标本,分别行不同参数组合的螺旋CT扫描,包括层厚1.5mm,2mm,4mm及8mm,重建间隔1mm,3mm,5mm;曝光量150mA,100mA;螺距1.5;滤过算法包括标准、锐利和平滑3种。每组图像均行MIP重建,重建厚度为12.5mm~13mm,比较不同参数MIP重建图像对支气管血管束的显示。结果a)曝光量对MIP重建图像的影响甚微,150mA、100mA两组剂量MIP无显著性差异(P>0.05);b)重建算法对MIP重建无显著影响。c)扫描层厚影响MIP图像,以薄层(1.5mm)扫描重建为最佳,1.5mm、2mm、4mm层厚MIP图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8mm层厚与前4者MIP图像有显著性差异(P<0.01)。d)重建间隔影响MIP重建效果,8mm层厚扫描,1mm和5mm重建间隔重建图像MIP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影响MIP重建的参数主要为扫描层厚和重建间隔,薄层扫描可获得理想的MIP图像,随层厚的增加,减小重建间隔有利于获得理想的MIP图像。建议以中等层厚(4mm)扫描,小重建间隔(1.5mm,2mm)行MIP重建。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层SCT)及其三维重建(3-D)与多平面重组(MPR)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9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经膝关节常规X线平片检查后,采用16层SCT进行膝关节的多层面螺旋CT扫描,在工作站上作3D及MPR影像后处理,就胫骨平台骨折的平片与16层SCT影像进行比较及综合分析。结果39例胫骨平台骨折中,X线平片漏诊1例髁间隆突骨折、1例内髁骨折及1例双髁骨折,此3例(7.69%)平片漏诊的骨折均为16层SCT予以诊断。16层SCT的3-D影像可清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立体形态;MPR影像则可明确显示胫骨平台内部的骨质损伤情况如骨折的具体部位、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程度、骨折移位距离。结论16层SCT能够显示X线平片难于诊断的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3-D及MPR成像技术十分有利于全面观察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变化,是16层SCT横轴位扫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4.
陈壁亮  孙光裕 《河北医学》2002,8(8):714-716
目的:探讨胃癌的临床特点以及内镜、CT对胃癌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手术切除,且具备内镜、CT检查资料的进展期胃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内镜是直接、准确的检查方法,对肿瘤腔内的诊断准确率达95.0%;CT能估计肿瘤的腔外扩展情况。结论:重视非特异性临床表现,综合内镜、CT检查能提高对胃癌的术前诊断水平,从而使胃癌得到及早诊断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仅报道腰 4~ 5、腰 5骶 1两个椎间盘间隙的侧隐窝、椎间孔 (即神经根管 )正常结构与异常结构改变的CT扫描影像特征 ,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隐窝、椎间孔正好在相邻两个椎体间盘同一水平。腰神经根起始部于侧隐窝。正常解剖结构 ,其横切面构成一个近“等边三角形”。侧隐窝及神经根通道有足够空间 ,神经根一般不会受挤压或刺激。但一旦侧隐窝空间缩小 ,神经根管狭窄 ,就会出现不同程度坐骨神经痛症状。通过CT扫描影像所示 ,结合手术所见有如下诸因素可致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狭窄。1 先天或后天性椎管骨性畸形。如“三…  相似文献   
106.
宋宇  李新菊  王博  徐启武  李士启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1805-1805,1807
目的:探讨垂体瘤的治疗方法。方法:使用显微镜结合CT、MRI及神经导航系统行经鼻蝶手术。结果:68例病人无一人死亡,其中尿崩为7%左右,且为一过性,复发2例。结论:熟知局部解剖,利用CT、MRI及导航技术,不断提高手术技巧,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经蝶垂体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分析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与CT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特点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30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与CT特点。[结果]由于病理上骨组织成分的不同,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在X线片和CT上可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丝瓜络样、磨玻璃样密度的改变。[结论]大多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X线片可显示病变的整体观,但CT可从横断面来显示病变的内部结构、比邻组织的关系,同时可测量CT值,在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9.
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注意点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三维CT脑血管造影(3D-CTA)在诊断脑动脉瘤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总结3D-CTA检查的10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例,其中14例初次3D-CTA显示动脉瘤不清或发现颅内非动脉瘤样血管异常者,对其进行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初次3D-CTA检查正确诊断脑动脉瘤92例,其中16例为多发脑动脉瘤,共检出115个。余14例因诊断不明确进而实施DSA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确诊动脉瘤合并烟雾病2例、严重脑血管痉挛致动脉瘤显示不清2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此5例与3D-CTA所见一致);在3D-CTA扫查范围外发现脑动脉瘤2例。对上述阳性诊断的99例进行手术,并得到证实。另7例在3D-CTA和DSA检查未发现引起SAH的原因病灶,给予保守治疗。结论在脑动脉瘤诊断中,3D-CTA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在判断动脉瘤与颅骨位置关系、操作的便捷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明显优于DSA。在应用3D-CTA对脑动脉瘤进行诊断时,有必要根据患者和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方能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10.
螺旋CT和MRI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9例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13个病灶呈低密度,2个病灶呈高密度,4个病灶未能显示,病变检出敏感性为78.9%;CT增强扫描动脉期10个病灶表现呈周边薄环状增强,3个病灶呈高密度,4个病灶无增强呈等密度,2个病灶未能检出,病变检出敏感性为89.4%:门脉期11个病灶呈厚环状增强,4个病灶呈等密度,3个病灶均匀增强,呈高密度,1个肿块未见显示,病变检出敏感性为94.7%;延迟期7个病灶呈不定形轻度增强,呈低密度,4个病灶呈等密度,8个病灶明显增强,呈高密度,病变敏感性为100%。9个病灶MR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或略高信号,病变检出敏感性为100%动态增强扫描6个病灶表现为缓慢增强型:3个病灶表现为快速增强型:病变检出敏感性为100%。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及MR动态增强扫描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于肝内与其它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