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23篇
  免费   1418篇
  国内免费   914篇
耳鼻咽喉   72篇
儿科学   195篇
妇产科学   170篇
基础医学   877篇
口腔科学   80篇
临床医学   5477篇
内科学   5355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562篇
特种医学   8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2篇
外科学   1043篇
综合类   10734篇
预防医学   5416篇
眼科学   182篇
药学   5621篇
  81篇
中国医学   2610篇
肿瘤学   280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790篇
  2022年   615篇
  2021年   921篇
  2020年   885篇
  2019年   899篇
  2018年   438篇
  2017年   786篇
  2016年   885篇
  2015年   963篇
  2014年   1736篇
  2013年   1758篇
  2012年   2279篇
  2011年   2272篇
  2010年   2038篇
  2009年   1988篇
  2008年   3501篇
  2007年   2388篇
  2006年   2025篇
  2005年   3007篇
  2004年   1683篇
  2003年   1301篇
  2002年   1063篇
  2001年   968篇
  2000年   702篇
  1999年   636篇
  1998年   540篇
  1997年   506篇
  1996年   415篇
  1995年   332篇
  1994年   327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50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病例资料:患者,男,66岁。于2002年12月11日晚睡觉时,将封好的蜂窝煤炉放在室内取暖,第二天晨8时许,被发现昏迷在床上,当时呼之不应,推之不醒,口边有大量呕吐物,大小便失禁。遂诊断为急性CO中毒送我院急诊,抢救后病情基本稳定。行高压氧治疗,查体温36.5℃,脉博86  相似文献   
102.
中、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中、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1996~2006年在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查体且符合中国人MS诊断标准(CDS)的947例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人679例,中年人268例.分析中、老年患者MS各组分的差异,以及各组分的相关因素等.结果 947例患者中,男性582例(老年423例,中年159例),女性365例(老年256例,中年109例).老年男性患者的年龄大于老年女性(81.5±6.5 vs 74.5±8.8岁,P<0.01),老年男性的体重指数(BMI)高于中年男性(27.14±2.51 vs 25.98±2.38,P<0.01).老年患者的空腹、餐后血糖和收缩压均高于同性别的中年患者,而舒张压无显著差异.中年男性的甘油三酯高于老年男性.中年女性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男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男女患者空腹血糖均与餐后2h血糖有相关性(男性R2=0.463,P<0.05;女性R2=0.613,P<0.05).餐后2h血糖与年龄存在相关性(男性,R2=0.522,P<0.01;女性R2=0.716,P<0.05).收缩压与多种指标均有相关性,男性患者收缩压与年龄(R2=0.396,P<0.01)和舒张压(R2=0.535,P<0.05)均有相关性;女性患者的收缩压与BMI(R2=0.557,P<0.05)、舒张压(R2=0.434,P<0.05)、餐后2h血糖(R2=0.434,P<0.01)及空腹血糖(R2=0.473,P<0.05)均有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OR=2.1,95%CI:1.3~2.7)、空腹血糖(OR=1.7,95%CI:1.2~3.1)和收缩压(OR=1.4,95%CI:1.2~2.9)是预测代谢综合征组分含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中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代谢指标有差异,年龄、空腹血糖和收缩压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03.
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厄贝沙坦组100例,采用厄贝沙坦治疗4周;对照组100例采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前后动态血压、心脏功能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厄贝沙坦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组治疗后24h、白昼和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血压晨峰也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疗效满意,安全性较高,还可降低患者的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4.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11):881-882
只严格控制血糖无助于减少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严格控制血压可以明显减少糖尿病人全因死亡率,但是血压不高的糖尿病人血压应当怎么处理,近2~3年来Appropriate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n diabetes 2(中文译名为糖尿病人合适血压研究,ABCD-2)缬沙坦研究及2007年发表的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压与强化降糖研究(ADVANCE)认为血压是人为标准,只要有糖尿病,不管血压高不高,都可以用降压药,正常血压的糖尿病人降压也有好处.  相似文献   
105.
刘新禾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1):1085-1085
脉压(PP)作为心脑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已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回顾性观察并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平均脉压(ABPP)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6.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也是医院检验科经常遇到的标本,通过实验室手段来鉴别血尿的来源,从而区分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最为常用的方法是相差显微镜或普通光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近年来发展的测定尿红细胞体积(MCV)及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口服吲达帕胺对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患者停用其他降压药物3天后用吲达帕胺2.5mg每天1次口服用动态血压24小时进行观察.结果吲达帕胺治疗前的动态血压24小时均值明显高于治疗后(P<0.01).结论吲达帕胺是一种安全有效新型抗高血压药物,长期保持每日1次,可平稳降压,副作用少,简化了给药次数,与同类产品比较有更好顺应性.  相似文献   
108.
夏泽民 《安徽医学》2004,25(1):60-62
目的 探讨高血压在正规治疗情况下动态血压参数与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 19例脑卒中及 2 2例高血压动态血压参数 ,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因素。 结果 两组病人的年龄 ,病程 ,高脂血症比例 ,2 4小时SBP、DBP、PP ,白天SBP、PP指标差异无显著意义 ,两组白天舒张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 ,白天血压控制达标 ,两组存在可比性。脑卒中组的糖尿病比例 ,非杓型比例 ,白天DBP ,夜间SBP、DBP、PP ,白天和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指标均高于高血压组 (P <0 .0 5 )。且脑中卒中组夜间SBP控制不良。经回归分析 ,按危险大小依次筛选出相关因素为非杓型 ,白天DBP ,夜间DBP ,夜间舒张压负荷 ,夜间收缩压 ,白天舒张压负荷 ,夜间收缩压负荷。结论 在药物正规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白天血压虽然达标 ,但白天舒张压水平仍然与脑卒中呈正相关 ,杓型比例及压力负荷均与脑中卒中呈正相关 ,应该予以关注 ,同时 ,对高血压病人应根据夜间血压升高与否给予不同治疗 ,以减少血管壁压力负荷和 /或搏动负荷 ,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9.
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由于监测血压的次数较多 ,故能较可靠地反映血压的水平和血压波动等情况 ,能补充诊室血压的不足 ,动态血压参数的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程度也较为密切[1] 。本研究利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 (ABPM )方法 ,观察脑血管意外患者急性期脉压 (PP)和脉压指数 (PPI)的变化 ,为脑血管意外急性期的血压管理提供新的治疗线索。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所有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诊断均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要点[2 ] ,并全部经颅脑CT或MRI证实 ,共 76例 ,其中①脑梗死组 4 0例 …  相似文献   
110.
叶萍 《浙江实用医学》2004,9(4):234-234,261
目的通过糖尿病并发脑卒中与非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在头颅CT、血脂、血糖、血压及疗效方面的对比,探讨两者的区别.方法对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及非糖尿病性脑卒中的患者的头颅CT及血液流变学检查、疗效等比较.结果糖尿病并发脑卒中者多发性脑梗塞多于对照组,且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差.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者病情重,预后差;预后与血糖、血压水平有关.采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改善血脂紊乱等综合措施对预防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