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2篇
  免费   518篇
  国内免费   115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133篇
妇产科学   55篇
基础医学   599篇
口腔科学   123篇
临床医学   819篇
内科学   1044篇
皮肤病学   75篇
神经病学   881篇
特种医学   77篇
外科学   369篇
综合类   313篇
预防医学   589篇
眼科学   78篇
药学   310篇
  6篇
中国医学   197篇
肿瘤学   14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388篇
  2021年   1030篇
  2020年   1369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目的 探索基于街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社区传播风险评估方法,提升政府的公共卫生管理水平。方法 采用综合评分法,整合深圳报告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关键信息,建立新冠肺炎社区传播风险快速评估方法。结果 截至2020年2月29日,深圳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17例,其中感染来源为湖北武汉地区有224例(53.7%),湖北省其他地区80例(19.2%),其他省市38例(9.1%),深圳市内感染75例(18.0%)。选取“14 d内街道的新冠肺炎病例数(X1)”、“14 d内新冠肺炎病例数的明确感染来源占比(X2)”及“14 d内街道内发生新冠肺炎的社区占比(X3)”作为新冠肺炎社区传播风险快速评估方法的关键指标,建立评价方程Y=0.4X1+0.5X2+0.1X3。将前期已报告的392例具有明确现住址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回代计算,高风险街道15个(20.2%),中风险街道25个(33.8%),低风险街道共34个(50.0%)。福田区、南山区、龙华区、龙岗区的高、中风险街道的比例均超过60%。结论 新冠肺炎社区传播风险快速评估方法简易有效,有助于疫情的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82.
目的 通过分析天津市12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书写质量,了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为探索完善的新发传染病调查报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的要求,适时制定修正天津市新冠肺炎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流程。描述涉及书写质量的核心指标26项,采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及趋势性检验。结果 128份调查报告均包括前言、基本信息、发病及就诊情况、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已采取的措施及下一步工作建议七部分内容,结构完整率100.00%。6.25%(8/128)的报告未描述既往病史;23.44%(30/128)的报告对发病及就诊过程未进行详细描述;59.38%(76/128)的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关键信息不详细;71.09%(91/128)的报告未详细描述病例的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宝坻区报告中发病及就诊过程、流行病学调查关键信息以及实验室检测等问题数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聚集病例组与非聚集病例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基本信息完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4,P=0.038)。结论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建立调查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能提高流行病学调查和报告的质量,有助于后续的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措施的制定。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和临床类型的病例潜伏期有无差异。 方法 选取聚集性疫情中53例具有明确单源一次暴露史的患者,运用中位数、众数、四分位数间距及圆形分布法计算潜伏期。并运用χ2检验分析不同流行病学特征病例潜伏期有无差异。 结果 53例患者中最短潜伏期0 d,最长潜伏期18 d,其中50例患者潜伏期在14 d内,占94.34%。潜伏期中位数为8.5 d,众数为12 d,四分位数间距计算潜伏期为8 d,圆形分布法计算潜伏期为4.35 d(Z=1.83,P>0.05)。不同年龄、性别和临床类型的病例潜伏期无差异(均P>0.05)。 结论 不同的方法计算潜伏期略有不同,但均在14 d内。年龄、性别和临床类型等因素对潜伏期的长短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分析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测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进展为重型危重型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7日—3月14日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基本情况、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研究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指标。 结果 16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36例为轻型普通型,33例为重型危重型。单因素分析显示,重型危重型和轻型普通型在年龄、饮酒史、感染地为湖北、有明确接触史、合并慢性心脏病、高血压、总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血糖、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有饮酒史(OR=3.06)、有慢性心脏疾病(OR=15.26)、总蛋白偏低(OR=2.13)、入院时血糖升高(OR=4.91)、C反应蛋白升高(OR=12.34)为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有饮酒史、有慢性心脏疾病、入院时总蛋白偏低、血糖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为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的危险因素。提示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有以上因素的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对湘潭市5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的感染来源,并探讨其传播模式,提出针对性预防控制建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描述流行特征,采集患者鼻咽拭子,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截至2020年3月5日,湘潭市累计报告42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6例为无症状感染者),重症及危重症病例8例。涉及5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共发病19人(包括无症状感染者),占总病例数45.24%;其中4起因武汉返湘潭(简称潭)人员引起,1起因本地病例引起;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为1岁3月~84岁;临床表现出现咳嗽症状比例最高(占70.59%),病例从发病到就诊隔离间隔时间在0~10 d之间,中位数为2 d,发病时已住院隔离观察的病例占比最高为42.11%(8/19),从就诊隔离到确诊的间隔时间在0~7 d 之间,中位数为2 d。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隐匿性,人员密集、聚餐/会、家庭内传播是聚集性疫情的高危因素,应做好重点场所、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0年1月24日—2月11日在聊城市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5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所涉及的41例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 对相关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核酸检测。 结果 5起聚集性疫情的首发病例续发率为2.78%~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7,P<0.01);家庭聚集性疫情涉及32例、10户家庭(族),公共场所聚集性疫情涉及16例、2个场所。一、二、三代病例分别有5、22、12例,传染率分别为100.00%、18.18%、0.00%。4例病例的潜伏期为5~10 d,中位数为7.5 d;聚集性疫情中存在潜伏期传播。有疫区旅行史或居住史者4例(9.76%),与潜伏期病例或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频繁交谈等有30例(73.17%),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4例(9.76%),未知感染来源3例(7.32%)。 结论 新冠病毒极易引起聚集性疫情,控制本地的聚集性疫情是防控工作的重点;新冠病毒可以通过高浓度气溶胶传播;病例在潜伏期具有感染性。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比较基于绝对数据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简称绝对法)和基于相对指标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简称相对法)两种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研判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绝对法以累计确诊病例数、本地感染病例占比、近1周聚集性疫情起数、近1周新增确诊病例4个指标计算风险;相对法以本地散发感染确诊病例占比、近1周确诊病例占比、近1周聚集性疫情起数和近1周新增确诊病例4个指标计算风险。以湖北省荆州市的COVID-19疫情数据为例,利用两种方法比较流行前期时间节点(2月1日)、流行中期时间节点(2月15日)和流行末期时间节点(2月27日)的风险评价结果。 结果 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中,33.3%(8/24)完全一致、50.0%(12/24)相差1个级别、16.7%(4/24)相差2个级别及以上。流行前期时间节点,相对法研判荆州区、公安县、洪湖市、松滋市为较高风险及以上,绝对法研判4个地区为中风险及以下。流行中期时间节点、流行末期时间节点,两种方法研判结果相同或相差1个级别。 结论 两种方法评估结果类似,均可以用于COVID-19疫情研判,在疫情流行早期,相对法更适于COVID-19疫情走势研判。  相似文献   
88.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2020年6月11日—7月20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情况及网络关注点进行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新冠肺炎疫情通报和互联网搜索引擎,回顾性搜集整理疫情数据和网络搜索指数数据,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6月11日—7月20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累计确诊335例,累计发病率为1.56/10万;累计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丰台区(230例,占68.66%)。网络搜索指数研究显示,“北京疫情最新情况”和“新发地”搜索指数均与疫情数据存在相关关系(r=0.711,P<0.05;r=0.861,P<0.05); “北京疫情”搜索指数最高,并与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呈高度正相关(r=0.919,P<0.05)。 结论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网络搜索指数与疫情发展高度相关,应加强网络搜索指数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9.
We investigated the kinetics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in 7 asymptomatic persons and 11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The geometric mean titer of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declined from 219.4 at 2 months to 143.7 at 5 months after infection, indicating a waning antibody response.  相似文献   
90.
Analyses of infection chain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is highly transmissive. However, data on postmortem stability and infectivity are lacking. Our finding of nasopharyngeal viral RNA stability in 79 corpses showed no time-dependent decrease. Maintained infectivity is supported by virus isolation up to 35 hours postmor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