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5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24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4篇
临床医学   478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07篇
综合类   1058篇
预防医学   136篇
药学   364篇
  5篇
中国医学   499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正>髌骨骨折在临床中并不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1],通常因暴力损伤所致,有移位的骨折多采用内固定治疗,其中克氏针张力带因其技术简单、疗效确切在治疗髌骨骨折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这种方法在术后康复锻炼中存在着克氏针退出、皮肤刺激以及钢丝脱套等风险[2]。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2.
基于人膝关节的解剖特征,在文献[3]的基础上,引入了股骨髌骨关节,从而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人膝关节在矢状面内运动的咬合数学模型。该模型包含了运动膝关节股骨与胫骨间及股骨与髌骨间的咬合滚动和咬合滑动。此模型可用来建立人腿的生物动力模型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通过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双束重建治疗的29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14.0~29.5岁,平均19.4岁。测量TT-TG距离、髌骨倾斜角,计算Caton指数。术前、术后通过Kujala、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前TT-TG距离均小于20 mm、髌骨倾斜角小于20°,Caton指数0.9~1.1。所有患者术后均未见脱位复发,术前术后Kujala评分分别为(51.32±5.52)分、(82.45±3.38)分;术前、术后Lysholm评分分别为(53.25±5.85)分、(89.65±4.75)分;术前、术后髌骨倾斜角为13.15°±1.67°,6.94°±1.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双束重建治疗无严重骨性异常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近期随访无复发,可以显著提高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4.
<正>复发性髌骨脱位是青少年常见的膝关节疾病,大多是在膝关节局部结构发育不良或肌肉力量不平衡的基础上经过轻微外伤而引起的。由于这种疾病可造成长期的诸如膝关节疼痛、不稳定、绞锁、脱位感和肿胀等症状,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日常活动,往往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多数需要手术治疗。近年来采用节镜辅助下自体半腱肌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65.
闫峰  李公 《河北医学》2001,7(7):611-612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髌骨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新途径。方法 :本组对髌骨严重粉碎性骨折均采用缝合髌前筋膜 ,切开髌骨内侧支持带 ,将髌骨翻转进行直视下复位固定的方法治疗 32例。结果 :随访时间为 6~ 18个月 ,平均随访 13.5月 ,伤口均一期愈合 ,骨折愈合时间为 1~ 2个月。膝关节康复后的平均总活动度为 12 5°。结论 :本入路治疗髌骨严重粉碎性骨折具有简捷、可靠 ,可最大限度保留髌骨完整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66.
自 1 997年至 1 999年作者用记忆合金内聚髌器及粗丝线软组织缝合法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共 44例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44例均为新鲜星形粉碎性骨折。其中男33例 ,女 1 1例 ,平均年龄 40岁 (2 0~ 65岁 )。碎块在4~ 7块之间 ,移位 1~ 4.5cm。病人入院时随机分组 ,其中 NI- TI记忆合金内聚髌器内固定 2 6例 ,粗丝线软组织缝合法 1 8例。手术在骨折后 4小时至5天内施行。2 治疗方法  持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NI- TI记忆合金内聚髌器固定治疗组 ,选择适当型号的内聚髌器 ,使周缘的爪支能十分准确地拢住粉碎的骨折块 ,不…  相似文献   
67.
小针刀、推拿并用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小针刀,推拿并用治疗髌骨软化症的疗效,以探讨髌骨软化症的新的治疗方案。方法:以针刀,推拿并用治疗髌骨软化症66例共90个患髌,并与单纯针刀组,单纯推拿组进行对照。结果:三组疗效有显性差异(χ^2=31.267,P<0.005),针刀推拿并用组的疗效显地高于单纯针刀组和单纯推拿组,分割χ^2=35.16,P<0.005。结论:小针刀及推拿并用疗法优于单纯针刀或推拿,是目前治疗髌骨软化症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8.
带血管蒂髌骨移位修复膝关节面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用带血管蒂髌骨移位的方法修复股骨髁和胫髁关节面缺损。方法:用37例经动脉红色乳胶灌注的下肢标本,经解剖、厚切片和铸型研究髌骨的血供。观察30块髌骨和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的形态和面积。结果:供应髌骨的各支动脉在先在髌骨周围吻合成髌周动脉环,再由该环发支进入髌骨;参与形成髌周动脉环的主要动脉有膝上外动脉、膝下外动脉、膝降动上支,膝降动脉髌下支和膝下内动脉;髌骨关节面与股骨内外侧髁下关节面、胫骨内外侧形态大小相似。结论:带血管蒂骨可以移位至股骨内外侧髁、或胫骨内外侧髁,利用髌骨的关节面修复股骨髁或胫骨髁关节面缺损,以期最大限度地保留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6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0岁,战士。因呈“弓箭步”支撑一重物,左膝猛烈过伸后剧烈疼痛,迅速肿胀,不能站立,膝关节不能主动屈伸。卫生所给予冰敷,抬高患肢,1天后症状稍缓解入院。检查;左膝明显肿胀,皮下大面积淤斑,股骨外侧髁明显压痛,髌骨表面完整,未及明显压痛及“台阶感”,浮髌实验阴性,侧方挤压实验、抽屉实验阴性。左膝主动活动不能、被动活动因疼痛受限。X线左膝正侧位片示,软组织肿胀,关节腔积液,关节内游离骨块影。髌骨正位、侧位、切  相似文献   
70.
目的:对比研究张力带联合髌骨环扎、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两种方法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疗效。方法: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60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30例采用记忆合金聚髌器(NiTi-PC)固定,男17例,女13例,年龄20~71(39.4±9.9)岁,其中摔伤19例,交通伤9例,运动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0~75(33.1±7.8)h;B组30例采用张力带加环扎固定,男15例,女15例,年龄21~76(38.6±10.2)岁,其中摔伤17例,交通伤12例,砸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0~91(34.5±9.1) h。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30个月。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随访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按照膝关节Bostman功能评分:A组30例(28.6±4.7)分,其中优26例,良4例;B组30例(25.5±4.4)分,其中优20例,良8例,差2例;两组Bostman总评分和疗效评价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评分明显优于B组。B组有1例出现克氏针退针,2例关节僵硬,3例出现内固定激惹。结论: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坚强可靠,术后能早期行康复功能锻炼,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恢复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