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4):1316-1319
[目的]对比分析Cable Pin系统环扎固定与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老年髌骨粉碎骨折的技术及疗效。[方法]选取本科2010年8月~2014年4月收治的40例闭合性粉碎性髌骨骨折(Rockwood 5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环扎组和镍钛聚髌器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Cable Pin系统环扎固定与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感染发生,骨折全部愈合。除2例下肢静脉血栓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以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总体优良率88%。手术时间环扎组长于聚髌器组,在关节屈曲角度、骨折愈合时间、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方面环扎组优于聚髌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able Pin系统环扎固定与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两种手术方法,在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别,在手术时间方面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优于Cable Pin系统环扎固定,而在膝关节屈曲角度、骨折愈合时间、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方面环扎固定优于聚髌器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镍钛-聚髌器结合Herbert螺钉及钢缆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采用镍钛-聚髌器结合Herbert螺钉及钢缆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22~75岁,平均38.6岁。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同时定期随访,并对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7~20个月,平均13.5个月,所有骨折获得解剖复位。疗效评定按照Bstman等临床评分系统评分如下:总分28.43±2.34,其中优(28~30分)21例,良(20~27分)13例,差(<20分)0例。结论:镍钛-聚髌器结合Herbert螺钉及钢缆是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形状记忆合金聚髌器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髌骨纵形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髌骨纵形粉碎性骨折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8~56岁,平均32.4岁.其中车祸伤11例,摔伤8例.均采用记忆合金聚髌器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6~38个月,平均19个月.全部病...  相似文献   

4.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横断骨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髌骨横断骨折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的最佳手术适应证、优缺点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收治96例髌骨横断骨折,采用AO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24例;单纯空心钉固定8例;空心钉+钢丝张力带固定27例;单纯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9例;记忆合金聚髌器+空心钉固定28例.结果 通过0.5~3年随访,平均优良率分别为: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64.58%:单纯空心钉固定79.16%;空心钉+钢丝张力带固定96.29%;单纯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85.18%;记忆合金聚髌器+空心钉固定91.07%.结论 对于髌骨体对称性稳定性横断骨折,应用单纯空心钉或单纯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髌骨体对称不稳定性横断骨折,应用空心钉+钢丝张力带同定;对于髌骨体非对称非稳定性横断骨折,应用记忆合金聚髌器+空心钉固定.  相似文献   

5.
髌骨粉碎性骨折3种固定方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于治涛  余俊东 《中国骨伤》2011,24(4):319-321
目的:通过对比髌骨粉碎性骨折不同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为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提供选择依据。方法:2003年2月至2009年6月采用3种固定方式治疗56例髌骨粉碎性骨折,其中采用克氏针钢丝固定(A组)18例,男9例,女9例;年龄32~52岁,平均(47.62±4.82)岁;丝线环扎配合石膏固定(B组)13例,男3例,女10例;年龄38~65岁,平均(48.58±8.28)岁;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C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32~68岁,平均(48.36±9.59)岁。按改良B觟stman评估标准,对3组的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行走、上楼梯等8个方面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所有病例获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5.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A、B、C组B觟stman评分的总平均分分别为(26.00±4.16)、(22.08±5.31)、(26.44±3.77)分,A、C组评分优于B组。结论:克氏针钢丝或聚髌器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固定牢靠,功能恢复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AO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髌骨爪内固定、克氏针联合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7-03诊治的158例髌骨下极骨折,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组,A组49例采用AO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B组56例采用髌骨爪内固定治疗,C组53例采用克氏针联合髌骨爪内固定治疗。结果 15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2(6~14)个月。A组与C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手术时间略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明显短于A组,C组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膝关节功能Bostman评分高于A组,而C组Bostman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O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髌骨爪内固定、克氏针联合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单,临床疗效满意,但各自也都存在一定缺点,相比之下克氏针联合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克氏针钢丝张力带联合分体式聚髌器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04—2015-04诊治的150例粉碎性髌骨骨折,50例采用改良AO克氏针钢丝张力带联合分体式聚髌器内固定(观察组),50例采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对照A组),50例采用分体式聚髌器内固定(对照B组)。结果 1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5(6~19)个月。3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和对照B组骨折移位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而观察组Bostman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AO克氏针钢丝张力带联合分体式聚髌器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具有优势互补、固定可靠的优点,可使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同步进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髌骨下极撕脱粉碎性骨折合并髌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内固定及阔筋膜移植修复5例交通事故伤致髌骨下极撕脱粉碎性骨折合并髌韧带损伤。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20~48岁,平均33.7岁。骨折程度:3例髌骨下极3个骨折块,2例4个骨折块;髌韧带损伤情况:3例韧带中段横型撕裂,1例近胫骨结节处斜型撕裂,1例纵向撕裂尚未完全离断。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5 d。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2天复查X线片示髌骨高度与髌韧带长度比例恢复1∶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2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3~12周4例患侧膝关节屈曲度达健侧水平,1例膝关节屈曲功能稍差(约100°)。术后3~5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术后12~15个月取出聚髌器,均未发生骨折复位丢失或再骨折。随访期间无骨折块移位、植入物松动和断裂、髌韧带再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张春才等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获优3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0%;根据胥少汀等综合评分法评定膝关节功能:获优2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80%。结论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内固定联合阔筋膜移植修复髌骨下极撕脱粉碎性骨折合并髌韧带损伤可有效恢复伸膝装置的完整性,内固定充分可靠,局部应力诱导成骨,结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可调式聚髌器和镍钛聚髌器(NT-PC)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67例髌骨骨折患者,其中85例采用可调式聚髌器固定(A组),82例采用NT-PC固定(B组),对骨折的复位效果及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A组平均随访12个月,B组10个月。临床疗效评定采用髌骨骨折临床结果评估标准(改良Bostman):A、B两组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分别为92.9%,95.1%。结论两种内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均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套袖状髌骨上极骨折治疗的理想手术方式。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4例髌骨上极骨折患者,将入选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张力带组(Krackow法缝合编织股四头肌腱并"8"字张力带钢丝固定法,n=28)、缝合组(采用Krackow法缝合编织股四头肌腱固定法,n=28)、聚髌器组(聚髌器固定法,n=28),观察三组治疗疗效、手术情况及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张力带组临床优良率显著高于缝合组、聚髌器组(P<0.05);术后6个月时,张力带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套袖状髌骨上极骨折采用Krackow法缝合编织股四头肌腱并"8"字张力带钢丝固定法治疗,疗效显著,可快速恢复病人患肢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施林军  吴聪聪 《中国骨伤》2023,36(3):247-250
目的:探讨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采用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治疗15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8~68(42.4±9.6)岁。患者伤后均有明显膝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均行膝关节X线和CT检查,明确为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术后定期拍摄膝关节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并测量Insall-Salvati指数,记录关节活动度,并采用Bostman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4(11.4±4.2)个月,无明显膝前痛病例。末次随访时患肢膝关节活动度为105°~140°(128.5±12.8)°,Insall-Salvati指数为0.79~1.12 (0.92±0.18)。X线片提示髌骨均骨性愈合,未见锚钉脱落、断裂及骨折块移位等情况。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27.85±2.06)分,优13例,良2例。结论:双滑轮技术结合缝线桥技术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复位固定可靠,术后患者可早期开始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2.
双环10号线环扎并分体式髌骨爪治疗髌骨粉碎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生志  张桂萍 《中国骨伤》2012,25(4):335-337
目的:观察双环10号线环扎并分体式髌骨爪治疗髌骨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双环10号线环扎并分体式髌骨爪治疗髌骨粉碎骨折86例,其中男48例,女38例;年龄19~75岁,平均42.5岁;左侧52例,右侧34例。86例患者均为粉碎性骨折,3个骨折块者25例,4个骨折块者32例,4个以上骨折块者29例。手术时间40~70 min。所有病例术后根据B觟stman等髌骨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分。结果:86例全部得到随访,时间3个月~6年,平均3.5年。B觟stman评分总平均分(27.65±2.05)分,优78例,良8例。结论:双环10号线环扎并分体式髌骨爪治疗髌骨粉碎骨折具有手术简单、复位良好、固定稳定的优点,可早期进行锻炼,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3.
《Injury》2014,45(12):1974-1979
Purpose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a fixation technique for comminuted patellar fracture using non-absorbable suture cerclage and nickel-titanium patellar concentrator (Ni-Ti PC).MethodsTwenty-nine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comminuted patellar fractures accepted internal fixation procedure using Ni-Ti PC augmented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non-absorbable suture cerclage. During follow-up, the clinical grading scales of Böstman, including range of movement, pain, work, atrophy, assistance in walking, effusion, giving way, and stair-climbing,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results.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implant loosening, fragment displacement, bone nonunion, infection, breakage of the implants, painful hardware, and 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 were also assessed.Results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 mean period of 27 months. The bone union radiographically occurred approximately 2.5 months without implant loosening and fragment displacement. According to Böstman method, satisfactory results were obtained, and the mean score at final follow-up was 28 (range 20–30) points. Twenty-two patients with excellent results had mean score of 29.8 ± 0.5 (range 28–30) and seven patients with good results had mean score of 22.7 ± 3.14 (range 20–27). N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ch as infection, dislocation, breakage of the implants, painful hardware, and 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 were observed.ConclusionNi-Ti PC fixation with non-absorbable suture cerclage is a feasible approach for comminuted patellar fractures. Firm fixation with this technique resulted in satisfactory outcomes without obvious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4.
徐向峰  刘鹏鹤  岳龙  康乐  代志鹏 《中国骨伤》2018,31(12):1140-1143
目的 :观察软组织带线铆钉治疗大块髌骨软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25例(25膝)大块髌骨软骨骨折的患者,其中男19例,女6例;左膝11例,右膝14例;车祸伤2例,运动时扭伤23例;年龄(25.12±6.02)岁;体重(62.48±7.91) kg;体重指数(23.25±1.51)kg/m2;发病至入院时间(1.96±1.51) d。临床表现为膝关节肿胀,浮髌试验阳性,疼痛剧烈,偶有关节绞索、屈伸活动受限,髌骨外侧缘压痛明显,髌骨外推试验阳性,外推恐惧试验阳性。术前均行X线及CT检查,X线示髌骨骨质连续性存在,关节腔内有一游离体。CT加三维重建显示髌骨软骨面骨缺损。25例均采用软组织带线铆钉固定游离的骨块。临床疗效观察包括手术前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术后Insall疗效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3~15(9.72±4.07)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60.32±5.08,末次随访88.24±4.37,术后评分优于术前(t=-22.926,P0.05)。根据Insall标准评价,优21例,良4例,未出现骨折块分离及患膝关节粘连。术后6周X线及CT显示骨折块位置良好,软骨面平滑无明显台阶,髌骨形态良好。术后6个月MRI显示髌骨软骨关节面平整。结论:软组织带线铆钉治疗大块髌骨软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较快、无须二次手术、并发症较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穿骨道线缆结合带尾孔克氏针治疗髌骨骨折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穿骨道线缆结合带尾孔克氏针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采用穿骨道线缆结合带尾孔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4例髌骨骨折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26~81岁,平均(46.0±3.0)岁;横形骨折12例,粉碎性骨折22例.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膝关节首次锻炼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对其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6.0±2.0)个月.所有患者伤口甲级愈合,骨折全部愈合.手术时间(54.2±10.4) min,术中出血量(56.0±8.5)ml,术后膝关节首次锻炼时间(4.6±1.3)d.术后无感染、退针、线缆松脱,无皮肤刺激等并发症发生.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总分29.06±1.67,其中优33例,良1例.结论:穿骨道线缆结合带尾孔克氏针系统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特别是横形骨折,固定牢固可靠,可早期活动膝关节,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改良锚钉置入角度和应用双滑轮技术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者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19~70(44.00±15.24)岁。均采用改良锚钉置入角度和应用双滑轮技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采用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Bostman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22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8~46(30.86±8.00)周。末次随访时,患侧膝关节ROM为(130.82±4.69)°,健侧膝关节ROM为(133.23±3.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Bostman评分(28.45±1.41)分,优18例,良4例。结论:改良锚钉置入角度和应用双滑轮技术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操作简便,疗效满意,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髌内侧支持带紧缩术和石膏固定法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髌骨脱位患者29例,病史2周以内,年龄9~31岁,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手术组17例,男7例,女10例,平均年龄(16.2±6.2)岁,采用关节镜下髌内侧支持带紧缩术治疗;非手术组12例,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16.3±5.0)岁,行石膏外固定治疗.治疗前及随访1年时,进行Kujala评分,行CT检查测量髌骨倾斜角,观察髌骨恐惧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组治疗前后髌骨倾斜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Kujala评分低于治疗前;非手术组治疗后髌骨倾斜角大于治疗前,Kujala评分低于治疗前.随访1年,手术组Kujala评分84.1±5.6,高于非手术组73.3±10.5;髌骨倾斜角(13.5±3.5)°,小于非手术组(21.2±5.3)°.结论:关节镜下采用髌内侧支持带紧缩术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相比石膏外固定治疗,在术后1年之内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屈膝角度的马步桩在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中的疗效,并为传统体育疗法的精细化和现代化提供依据。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90例横行髌骨骨折患者,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21~77岁,平均50.0岁。均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术治疗,门诊复查骨折临床愈合后,分为3组进行康复训练:A组,男21例,女14例,采用屈膝60°站桩训练;B组,男21例,女14例,采用屈膝30°站桩训练;C组,男10例,女10例,采用平路行走训练。康复训练为期1个月。以X线片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估。于训练前后对各组病例进行B觟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所有患者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2~4个月)。B觟stman功能评分:训练前A组18.89±2.19,B组18.74±2.03,C组18.85±2.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A组与B组、A组与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组评分29.40±1.14最高,B组26.09±3.86与C组25.70±4.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步桩运用于髌骨骨折术后的中期康复训练是安全、可靠、有显著疗效的;相比平路行走训练和屈膝30°站桩训练,屈膝60°马步桩的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选择性胫骨外髁"U "形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外侧平台塌陷粉碎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采用选择性胫骨外髁" U"形截骨入路对15例胫骨外侧平台塌陷粉碎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5~70(38.5±7.7)岁。按照胫骨平台外侧髁骨折ABC分型,A型2例,B型6例,BC型4例,C型3例;合并内侧平台骨折5例;左膝8例,右膝7例。伤后至就诊时间1~14(3.4±1.2) d。所有患者CT提示胫骨外侧平台塌陷>2 mm,粉碎骨块>2块,胫骨外侧髁皮质完整。术后12个月采用Rasmussen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并采用Rasmussen功能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15例患者选择性"U "形截骨一次成功,手术时间55~110(85.6±20.0) min,外侧平台手术时间20~60(30.5±10.5) min。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24(14.6±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24(13.6±3.6)周。术后12个月膝关节Rasmussen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14~18(17.5±0.3)分,其中优13例,良2例。膝关节Rasmussen功能评分13~30(26.8±2.5)分;其中优12例,良1例,可2例。2例外侧平台高度分别丢失2 mm和4 mm,1例膝关节5°外翻畸形,1例关节僵硬(10°~100°)。未发生腓总神经损伤、腘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内固定失效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选择性胫骨外髁" U"形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外侧平台塌陷粉碎性骨折,具有手术切口简单、骨折显露直接、复位固定准确、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