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背景:当前应用于引导骨再生的屏障膜不具备骨引导性。目的:探讨极化后的复合生物膜对成骨细胞相容性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栅控电晕法制备了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生物驻极体膜,检测驻极体膜上的表面电位衰减及接种成骨细胞后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驻极体膜上的表面电位在第1天内急速衰减,但在接下来的9d内衰减速度逐渐减慢。相较于非极化膜,驻极体膜上的细胞边界明显,有较多的伪足,细胞增殖能力更强,碱性磷酸酶的表达也更高(P<0.05),但肌动蛋白直接免疫荧光结果无显著差异。结果显示该驻极体膜是一种新型的拥有骨引导性的屏障膜,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驻极体及联用氮酮对环孢菌素A的体外透皮促渗作用。方法采用常温电晕充电的-500V,-1 000 V、-2 000 V聚丙烯为驻极体,1%、3%、5%的氮酮为化学促渗剂,利用透皮实验仪和HPLC,研究驻极体、氮酮以及驻极体联用氮酮对环孢菌素A溶液的透皮促渗作用。结果不同表面电压的驻极体以及不同浓度的氮酮均能提高环孢菌素A的累积渗透量;-1 000 V驻极体与1%氮酮联用,环孢菌素A的累积渗透量较1%氮酮单独使用略有提高。结论负极性驻极体、氮酮对环孢菌素A均有促渗作用,负极性驻极体与氮酮联用对环孢菌素A没有明显联合促渗作用。  相似文献   
43.
【摘 要】 目的:采用线性回归方法研究驻极体5-氟尿嘧啶(5-Fu)贴剂的药物释放规律。 方法:利用驻极体实验技术与药剂学方法研制驻极体5-Fu贴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驻极体5-Fu贴剂药物累积释放量,并对相关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而将驻极体5-Fu贴剂药物释放规律模型化。 结果:(1)驻极体可以为5-Fu贴剂提供稳恒静电场,该静电场大小与驻极体等效表面电位正相关。(2)驻极体5-Fu贴剂内静电场可改变贴剂黏性,从而实现对5-Fu药物释放量的调控;电场越强,贴剂黏性越小,贴剂累积释药量(Q)越大。(3)驻极体5-Fu贴剂的释药规律满足以下回归方程:V>0时,Q=(0.003V+13.47)t1/2+0.136 6V1/2+47.574;V=0时,Q=13.767t1/2+48.052;V<0时,Q=(-0.003 8V+13.471)t1/2+0.162 2(-V)1/2+48.442。 结论:驻极体静电场可对5-Fu贴剂释药量进行调节,其极性和等效表面电位是调控驻极体5-Fu贴剂释药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4.
驻极体薄膜(商品名骨愈膜)对于促进骨折缺损后的骨愈合研究,是我们驻极体薄膜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动物实验(一)的继续。动物实验是用家免72只造成桡骨人为骨缺损,局部肢体敷贴骨愈膜,再分批,分组处死家兔后作病理检查(光学显微镜检查),进一步证明了高分子驻极体静电刺激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然而,骨折断段间隙超过7.0mm时骨愈膜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45.
本文通过聚丙烯(PP)驻极体对小鼠局部皮肤微循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驻极体能使微静脉扩张,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血流速度加快,毛细血管及微动脉血流改善。驻极体具有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用于改善局部支肤微循环的最佳注极电位在700伏左右。  相似文献   
46.
本文以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TeflonFEP)医用驻极体薄膜为样品,通过等温表面电位裹减曲线和开路TSD测量,研究0.9%NaCl溶液对负电晕充电的TeflonFEP驻极体的电荷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eflonFEP的电荷储存寿命明显地受0.9%NaCl溶液的影响;热处理以TefionFEP的电荷储存寿命。  相似文献   
47.
驻极体改善小鼠皮肤微循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讨论了聚丙烯(PP)驻极体充电后在不同的贮存条件下(组织液和不同的环境湿度)的电荷贮存寿命问题。用显微镜观察PP驻极体对小鼠局部皮肤微循环的影响,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驻极体组。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连续6小时观察微动脉和微静脉血流速度,血管口径的变化无明显差异。驻极体实验组,连续观察6小时微动脉无明显扩张,但驻极体能使微静脉持续扩张(P<0.001),并且使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血流速度加快,毛细血管及微动脉血流改善。驻极体具有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用于改善局部皮肤微循环的驻极体的最佳注极电位在700伏左右。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使用驻极体氡探测器测量建材氡222(222Rn)析出的方法。方法:设计、制作建筑材料222Rn析出测量专用密封箱,将驻极体氡探测器与建材样品放入箱中并密封,分不同时间段做累积测量,并于密封箱外部串联一台氡连续测量仪,与驻极体同时测量密封箱内222Rn浓度。通过测量计算密封箱内累积氡浓度,分析比较驻极体法与连续测量法测量222Rn析出率结果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驻极体在各累积时间段的测量结果与连续测量方法测量结果比较,其相对百分偏差范围为9.24%~28.8%,且驻极体法24 h的测量结果与连续测量方法百分偏差最小,相对百分偏差为9.24%。结论:驻极体法可以用于建筑材料222Rn析出的测量,且在短周期现场测量方面驻极体氡探测器具有布放方便,测量简便的优势。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FEP驻极体薄膜是否具有促进烧 (烫 )伤创面愈合作用。方法 :3 8例烧 (烫 )伤患者 ,浅Ⅱ°烧 (烫 )伤创面 2 6处 ,薄层皮片供皮区 12处 ,治疗面积 1%~ 3 %。实验组用 -70 0V驻极体薄膜覆盖创面 ,对照组分别用 0 0 5 %洗必泰液纱布及用凡士林纱布覆盖 ,外用多层纱布敷料包扎。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创面疼痛明显减轻 ,点状出血增多 ,愈合提前 ;渗液印片检查治疗组创面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均较对照组提早出现且数量多 ;计算机灰度积分法计算结果 ,治疗组创面面积缩小率大于对照组。结论 :驻极体薄膜具有促进创面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50.
驻极体利多卡因贴剂的透皮促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驻极体对利多卡因透皮吸收的促渗作用。方法:利用Franz扩散池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多卡因贴剂、含不同浓度氮酮利多卡因贴剂、正/负极性驻极体利多卡因贴剂和含不同浓度氮酮的正/负极性驻极体利多卡因贴剂在10 h内的体外大鼠皮肤累积渗透量,研究驻极体对利多卡因的透皮促渗作用。结果:(1)含1%、3%和5%氮酮的利多卡因贴剂的10 h药物累积渗透量分别是利多卡因贴剂的1.06、1.10、1.66倍(5%氮酮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含1%、3%和5%氮酮的负极性驻极体利多卡因贴剂与相应的含化学促渗剂利多卡因贴剂具有类似的促渗效果。(3)含1%、3%和5%氮酮的正极性驻极体利多卡因贴剂与相应的化学促渗剂利多卡因贴剂相比,具有更大的增渗倍数(P<0.05 或P<0.01),且5%氮酮与正极性驻极体对利多卡因的透皮吸收有联合促渗作用。结论:正极性驻极体对利多卡因贴剂有更好的促渗效果,氮酮与正极性驻极体对利多卡因透皮吸收有联合促渗作用,并与氮酮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