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81篇
  免费   2591篇
  国内免费   1189篇
耳鼻咽喉   84篇
儿科学   531篇
妇产科学   315篇
基础医学   1840篇
口腔科学   225篇
临床医学   26440篇
内科学   4402篇
皮肤病学   187篇
神经病学   1184篇
特种医学   32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3篇
外科学   7783篇
综合类   31130篇
预防医学   6463篇
眼科学   1259篇
药学   15753篇
  145篇
中国医学   5048篇
肿瘤学   855篇
  2024年   307篇
  2023年   1273篇
  2022年   1233篇
  2021年   1690篇
  2020年   1700篇
  2019年   1797篇
  2018年   871篇
  2017年   1759篇
  2016年   1992篇
  2015年   2471篇
  2014年   5099篇
  2013年   5346篇
  2012年   6983篇
  2011年   7917篇
  2010年   7635篇
  2009年   7189篇
  2008年   7624篇
  2007年   6811篇
  2006年   6171篇
  2005年   6228篇
  2004年   4926篇
  2003年   4107篇
  2002年   3257篇
  2001年   2574篇
  2000年   1877篇
  1999年   1346篇
  1998年   1233篇
  1997年   1155篇
  1996年   1004篇
  1995年   789篇
  1994年   644篇
  1993年   374篇
  1992年   368篇
  1991年   342篇
  1990年   306篇
  1989年   278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吴文丽  叶文君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3):3460-3460
静脉注射给药法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而到达全身,是作用最快的给药法,临床应用广泛。但本法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大,长期输液易引起静脉炎及静脉栓塞。静脉炎表现为开始皮肤发红,数日后发黑,静脉变硬成条索状。发生静脉炎时及时有效的处理很重要。2005年5月~2006年12月,本科发治200例静脉炎患者,100例用白萝卜外敷,100例用硫酸镁外敷,现将对比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2.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是种少见的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曾收治1例,由于诊断及时,并行介入深栓治疗,疗效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相似文献   
993.
头皮针在小儿颈外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对小儿常采用颈外静脉穿刺采血,传统方法是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由于注射器针头过长,常导致穿刺失败、皮下血肿等情况发生.我科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对64例患儿使用一次性头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4.
中心静脉插管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插管感染(插管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制订科学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插管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22例插管感染中,多数病例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且均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病史;股静脉、颈内静脉插管感染率高于锁骨下静脉;留管时间大于2周的插管感染率明显升高(与留管时间小于2周相比;P<0.05)。结论机体抵抗力低下、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留管时间过长、插管部位和护理不当等是其高危因素,应针对其采取综合性预防和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95.
刘金霞 《护理研究》2006,20(18):1636-1638
[目的]通过观察两种不同给药方式的止痛效果,探讨骨科病人术后应用哌替啶止痛的良好途径。[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判断病人持续缓慢静脉输注哌替啶与肌肉注射哌替啶的术后疼痛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静脉输注哌替啶疼痛程度比肌肉注射哌替啶疼痛程度明显降低,用药总量减少近1倍,且静脉输注哌替啶避免了术后剧烈疼痛的发生以及血管吻合术因疼痛而产生的血管危象,提高了病人休息的质量。[结论]骨科手术后采用持续缓慢静脉输注哌替啶预防性用药是一种有效、适用的止痛方法。  相似文献   
996.
天气转冷,卧床输液患者都会把输液侧肢体放进被窝取暖。厚重的被子很容易压住输液针头使输液速度减慢。活动肢体时被了会不慎碰歪输液针头或把针头带出而至液体外渗或漏出,从而使患者经受重复穿刺之苦,现介绍一种经济简单的能保护静脉输液的小支架。  相似文献   
997.
胃肠外营养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是通过静脉途径供给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经历了从营养素分瓶输注到倡导混合输注的过程。临床在输注方式上目前仍以分瓶输注为多,但这并不合理,以往的三升袋是将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等营养制剂在配制室混合后输注,由于其营养输入的合理性而受到营养专家多年倡导,但在实际应用上并不如分瓶输注普遍,主要是其存在诸多不便,如渗透压高、保存时间短、要有专用的配制室、输注时间长等,另外在混合输注过程中出现患者不适的比例也较高。  相似文献   
998.
患者男,41岁,半年前车祸头颅外伤后在侧耳鸣,安静时明显。头颅CT未见骨折与颅内损伤。4个月前耳鸣消失,3个月前眼球轻度突出,结膜红润。50d前眼球突出突然加重,夜间休息悍左侧额颞部肿胀感,起立活动后减轻,进行性下睑外翻,肿胀,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查体:左眼裂小,眼球隆出,上睑下垂,下脸充血外翻,结膜水肿,初力下降,左眼上方及左颞部可闻及吹风样血管杂音。  相似文献   
999.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手背静脉是最常用的穿刺部位,但长期输液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由于长期反复穿刺和药物的刺激使血管遭到破坏,可用血管减少,穿刺成功率降低。为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本文对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门诊长期输液的126例病人行手背末端静脉逆行穿刺法的体会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1手背静脉穿刺的解剖学基础手背静脉由指背两侧上升的指背静脉彼此吻合形成,并在手背中部互相连接构成手背静脉网,有深、浅两套静脉系统,二者借交通支相互连接。手背静脉是由指背静脉的三级静脉弓向上延伸而来[1],其外径大于1.5 mm,…  相似文献   
1000.
近年来,临床上对重危、癌症晚期、需要长期输液或静脉穿刺有困难的患者,多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每次输液结束后常采用15u/ml肝素盐水缓慢推注完后拔针封管,但由于封管方面的种种原因经常发生再通失败(堵管),需重新更换留置针再穿刺,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增加了工作量。我们对封管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