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7篇
  免费   431篇
  国内免费   34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7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44篇
临床医学   1507篇
内科学   142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8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2793篇
综合类   2803篇
预防医学   29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51篇
  6篇
中国医学   233篇
肿瘤学   27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448篇
  2012年   541篇
  2011年   596篇
  2010年   586篇
  2009年   670篇
  2008年   686篇
  2007年   653篇
  2006年   682篇
  2005年   620篇
  2004年   547篇
  2003年   517篇
  2002年   515篇
  2001年   356篇
  2000年   326篇
  1999年   330篇
  1998年   318篇
  1997年   236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我院从19865月~19929月其发现门静脉高压并发腹膜后大出血3例.全部误诊为肝脾破裂。为引起注意,特报告如下。病例例1男,43岁,农民,在10年前曾患己型肝炎.自述治疗1年“痊愈”。平时感觉垒身无力。入院前突发上腹部及全腹剧痛难忍,口渴、心慌、出拎汗。诊断为自发眭脾破裂。检查:血压9/6kPa.全腹压痛伴反跳痛,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手术探查:腹腔内抽出约1200ml血性液。肝脏萎缩.呈结节状,脾  相似文献   
92.
93.
对120例上腹部各种手术中,有选择的通过胃网膜右静脉的弓外属支,进行门静脉压力测定。结果:自由压平均值为1.93kpa(19.69cmH2o),与国内多数报告基本一致,各年龄组平均值与总体值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自由压力值的频数分布情况,结果相近,95%以上在1.38~2.35kpa之间。闭塞压在3.38~5.4lkpa,平均值为4.26kpa。各年龄组平均值与总体平均值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但各年龄组内部个体之间差距较大。男女性别不同,统计结果证明,自由压及闭塞压均不受性别影响。  相似文献   
94.
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八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组8例中,男3例,女5例,年龄40~68岁。发生在断流术后住院期间5例,均经螺旋CT增强扫描证实。因发现及时,经溶栓、抗凝、祛聚等治疗痊愈。另3例分别发生在手术后4个月、1年、5年,其中例1发病20d后由外院转入,入院时已经出现弥漫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螺旋CT扫描提示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腹腔大量积液,经溶栓、祛聚等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例2突发腹痛3d入院,有明显腹膜炎体征,腹穿为血性腹水。螺旋CT检查见肠系膜明显水肿增厚,腹腔积液,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充盈缺损。急症手术切除坏死空肠2m,经残端肠系膜…  相似文献   
95.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附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原位肝移植临床资料。结果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发生率为3.75%,与门静脉并发症相关死亡率为0。门静脉狭窄发生率为1.25%,门静脉栓塞发生率为2.5%,需治疗的门静脉并发症占33.3%。结论 术前有门脉高压症手术治疗史、移植术前门静脉血栓、门静脉手术史以及严重感染病史等是门静脉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监测门静脉并发症的有效方法,确诊门静脉并发症依赖门静脉造影;有症状的门静脉并发症需及时行再血管化手术。  相似文献   
96.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治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泽  廖恒祥 《腹部外科》2003,16(2):71-72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种因脾静脉回流受阻所致的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 (Regionalportalhyper tension ,RPH) ,是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特殊类型。脾静脉回流受阻的直接原因是脾静脉栓塞或阻塞。引起脾静脉栓塞或阻塞的常见原因为 :胰腺慢性炎症、胰腺肿瘤、胰腺损伤。其临床表现可以出现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慢性左上腹痛及腰背痛史、脾肿大 ,但肝功能正常。在诊断及治疗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时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应有所不同。下面就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治问题谈几点认识。一、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阻断大鼠门静脉对肠屏障功能的影响以及乌斯他丁对其损害的保护作用,为临床门静脉阻断后肠屏障功能的保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手术组(n=30)、手术 药物组(n=30)。手术组及手术 药物组门静脉阻断时间为40min,门静脉复流4h。70只动物均于手术后4h40min在无菌条件下取门静脉血2ml检测内毒素:取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作细菌培养;距回盲部2cm处取小肠肠壁组织1cm,作病理学检查,观察肠粘膜通透性及其形态学结构改变。结果:对照组与手术组比较,大鼠门静脉阻断后其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明显上升;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阳性率增加;小肠壁形态学结构亦发生明显改变。手术 药物组与手术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有改善。结论:大鼠门静脉阻断后可导致其肠屏障功能的损害,乌斯他丁对上述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8.
中晚期肝癌的自然生存期只有 1~ 2个月 [1 ] ,为了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 ,公认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在术后定期行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 (HACE) [2 ] 或联合门静脉化疗(PVC) [3] 。目的是降低肝癌的侵袭性 ,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 ,提高生存率。1 997年 2月至 2 0 0 0年 1 0月 ,我们对 2 6例原发性肝癌在行癌灶根治性切除的基础上行肝动脉、门静脉双埋泵 ,术后定期应用 ADF方案进行双途径区域性灌注化疗、栓塞 ,防治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6例患者均符合《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  相似文献   
99.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原因的探讨及处理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 1992~ 2 0 0 1年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 32 9例的临床资料 ,对术后体温 >38 5℃ ,持续性发热 2周以上者 72例的发热原因和处理进行分析。结果除 2例原因不明外 ,术后发热均由各种并发症引起。以门脾静脉血栓形成和脾窝积血、积液合并感染最常见。门脾静脉血栓形成与术式选择有关 (P <0 0 1)。持续性发热与肝功能分级显著相关 (P <0 0 1) ,且与术式选择有关 (P <0 0 5 )。结论门脾静脉血栓形成及脾窝积血、积液是术后持续性发热的主要原因。防治各种感染及改善肝功能可有效地减少术后持续性发热。  相似文献   
100.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门静脉高压症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预后极差。我院1986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5例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血栓形成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