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526篇
  免费   5311篇
  国内免费   4554篇
耳鼻咽喉   695篇
儿科学   700篇
妇产科学   383篇
基础医学   5715篇
口腔科学   6294篇
临床医学   14021篇
内科学   3943篇
皮肤病学   374篇
神经病学   2295篇
特种医学   46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8篇
外科学   19564篇
综合类   29570篇
预防医学   5407篇
眼科学   679篇
药学   11508篇
  201篇
中国医学   9826篇
肿瘤学   1511篇
  2024年   746篇
  2023年   2677篇
  2022年   2142篇
  2021年   2882篇
  2020年   2989篇
  2019年   2947篇
  2018年   1444篇
  2017年   2409篇
  2016年   2949篇
  2015年   3460篇
  2014年   5474篇
  2013年   5893篇
  2012年   6998篇
  2011年   7629篇
  2010年   6424篇
  2009年   6423篇
  2008年   6956篇
  2007年   6205篇
  2006年   5657篇
  2005年   6237篇
  2004年   5011篇
  2003年   4406篇
  2002年   3451篇
  2001年   3021篇
  2000年   2321篇
  1999年   1760篇
  1998年   1522篇
  1997年   1416篇
  1996年   1275篇
  1995年   1004篇
  1994年   928篇
  1993年   646篇
  1992年   491篇
  1991年   435篇
  1990年   361篇
  1989年   424篇
  1988年   116篇
  1987年   92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自1998年5月~2006年5月,笔者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并配合内服活血理气、通络止痛中药治疗单纯月骨脱位11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例均为闭合性损伤,男8例,女3例;年龄20~46岁,平均28岁;左侧4例,右侧7例;受伤姿势均系手掌过伸位着地。就诊时间为伤后1小时  相似文献   
992.
CT多平面重组显示镫骨的方法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多平面重组(mu ltip lanar reform ation,MPR)技术显示镫骨整体结构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无耳症状、体征的志愿者行平行枕眶线扫描,应用轴位图像行多方位的MPR。比较轴位MPR、冠状位MPR、矢状位MPR和镫骨斜位MPR显示镫骨整体结构的差异。测量镫骨斜位图像显示层面在轴位定位图像上与矢状面的夹角,在冠状位定位图像上与矢状面的夹角。先天性镫骨异常31例,全部病例经电测听检查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传音性耳聋,均行听骨链重建术。结果正常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均未能显示镫骨弓的整体形态,镫骨斜位MPR图像均直观显示了镫骨弓的整体形态和结构。在轴位定位图像上,镫骨斜位MPR图像显示层面与矢状面的夹角为36°±8°,在冠状位定位图像上与矢状面的夹角为57°±6°。异常组31例,其中一侧小腿缺如3例;镫骨弓不发育3例;镫骨底板增厚与周围骨融合16例;镫骨底板上结构(小头、颈、小腿)完全缺如9例,斜位MPR图像均直观显示其病理改变,轴位、冠状位以及矢状位图像均不能准确显示镫骨发育不良的病理改变。结论镫骨斜位MPR图像,能显示正常镫骨整体结构和镫骨异常改变,对听骨链重建术的术前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我院自2000年5月~2002年12月,联合应用乌拉地尔、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利尿药治疗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4.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发生在长管状骨骨折后尤其是以股骨干为主的多发性骨折后,以意识障碍、进行性低氧血症、皮肤瘀斑、呼吸窘迫为特征的综合征。笔者根据本院收住的2例多发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病人的临床护理实践,结合文献报道,浅谈对脂肪栓塞综合征病人的护理。1病例介绍女,23岁。因多发骨折,创伤性休克,于2002年9月8日收住院。查体:脉搏130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8.0/4.0kPa。意识清,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经双路快速补液、输血、抗感染、抗休克、清创及骨折部位固定等治疗,病人休克症状4小时后基本纠正。入院10小时后开始出现进行性意…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基因修饰的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s)的成骨能力及基因转染对ADSCs成骨分化的生物学调控。方法 流式细胞技术鉴定从人脂肪组织中提取的细胞为间充质来源的干细胞。将ADSCs转染hBMP+2基因,免疫沉淀+Western blotting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MP-2表达,确定hBMP-2表达量及表达稳定性,碱性磷酸酶(ALP)染色、ALP定量测定、钙结节染色及RT—PCR分析hBMP-2基因转染对ADSCs向成骨细胞转化的调控,并将转基因细胞注入裸鼠股部肌内,通过X线及组织学检查观察体内成骨情况。结果 流式细胞术证实从脂肪中提取的细胞为间充质来源的干细胞。转基因后免疫沉淀+Western blotting法和ELISA法显示转染hBMP-2的ADSCs具有较高且稳定的hBMP-2的表达,转染21d后表达量无明显降低。ALP染色、ALP定量测定、钙结节染色及RT—PCR发现转基因AD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发生分化。裸鼠肌内注射转基因细胞后2周即显示有异位骨形成,4周明显增多,对照组无骨组织形成。结论 转染hBMP-2基因的ADSCs在持续稳定高表达目的蛋白的同时,自身向成骨细胞发生分化,并在裸鼠体内形成异位骨。因此,ADSCs有望作为新的基因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96.
背景:虽然椎间cage已被广泛应用,但关于人类脊柱cage内所含组织的组织学资料却很少报道。本文旨在描述从人体取出的、临床失败的椎间cage内容物,以及关于cage内植骨类型对骨质存活的影响。方法:对78枚取自48例患者体内的cage进行分析:其中碳纤维cage8枚,金属螺纹cage70枚。有植骨资料的67枚cage中,56枚为单纯移植自体骨,6枚为局部自体骨加脱矿物质骨基质植骨,4枚为同种异体骨植骨,1枚单纯脱矿物质骨基质植骨。导致取出cage的原因包括融合不良、cage位置不良或术后移位、脊柱损伤(融合节段的压缩骨折)、腰痛、进行性椎关节退变强直、神经根受压和(或)感染。cage置入时间平均为22个月。对每个包埋在cage中心的部分进行不脱钙切片观察,对被存活骨、坏死骨、纤维软骨、透明软骨、纤维组织及移植替代物所占据的邻近区域进行直观评估。碎屑微粒通过半定量的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在78枚中有71枚cage内容物显示有组织学存活的骨组织,有血管长人证据,说明移植骨已融合。存活骨所占的区域范围平均为44%(范围,0%~80%)。虽然有些cage中有相对较大的皮质植骨块,但仅有微弱的新骨形成迹象。在这些cage中,纤维软骨成分占50%。失败cage的植骨块间存在小的纤维软骨缝隙,提示cage松动。另外,78枚中有31枚cage发现植骨区域内有≥5%的范围被透明软骨占据,这可能是来源于椎体终板或小关节面。结论:本研究并非检验cage及植骨的效果,而是通过研究透明软骨及纤维软骨在这些失败病例中的发生率,来说明植骨及植骨部位的准备对最大限度地提高植入骨融合的重要性: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系列病例(没有,或历史,对照组)]。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99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用头皮针骨穿的患儿共106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61例,女45例,男女之比为1.36∶1.年龄最小3天,最大13岁.平均年龄5.20±3.91岁.骨穿时根据患儿年龄、病情及合作程度,分别选择腰椎棘突、胫骨、髂后上棘、胸骨四个部位,用7号头皮针进行穿刺.  相似文献   
998.
陈小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7):1024-1024
Monteggia骨折作为四肢常见骨折之一。往往因治疗不及时、误诊以及治疗不当而致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陈旧性Monteggia骨折治疗过去常采用尺骨截骨矫形,钢板固定,桡骨小头切除。我科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尺骨截骨矫形、钢板固定、桡骨小头复位、环状韧带重建治疗13例,亦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9.
跟骨骨折在治疗方法上一直存在争议,主要在于手术与非手术以及采取何种固定两个方面。但恢复跟骨解剖形态、距下关节面平整以及矫正BOhler角应是共识。2000年始作者采用开放撬拔复位钛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Twinblock矫治器早期治疗安氏Ⅱ^1的软硬组织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Twinblock治疗安氏Ⅱ1前后牙面软硬组织的变化并探讨相互关系。方法对16例应用Twinblock治疗前后的912岁安氏Ⅱ1病例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共测量18项硬组织和15项软组织项目,分析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矫治后的硬组织改变主要为SNB角的增大和ANB角的减小,提示下颌骨的生长,面角增加和颌突角减小,上前牙轻度内收和下前牙少量唇倾。软组织面凸角减小,软组织面角和Z角增加,反映出软组织侧貌突度的减小。结论对安氏Ⅱ1病例早期应用Twinblock能够产生下颌骨的骨骼改变,并达到相应的软组织侧貌美观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