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27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11篇
综合类   249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75篇
  1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对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BOO)和逼尿肌功能的诊断意义.方法:对95例BPH患者进行压力-容积和压力-流率测定.结果:95例BPH患者中BOO 57例,无BOO23例,其余15例为可疑或分析困难.BOO组前列腺体积大于无BOO组(62.4±16.1)cm^3 vs(41.0±7.1)cm^3(P<0.05),最大尿流率(Qmax)小于无BOO组(5.4±1.9)ml/s vs(12.4±5.0)ml/s(P<0.05),两组IPSS评分无差别(23.7±4.4)分vs(25.2±4.9)分(P>0.05).BOO组有逼尿肌不稳定收缩(DD34例,无BOO组D119例.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判断有无BOO存在,了解BPH患者的逼尿肌功能.IPSS不能判断患者的下尿路症状(LUTS)是否因BOO导致.BPH患者前列腺体积不足很大,但LUTS明显时,应行尿动力学检查.自由尿流率测定对BOO诊断有一定帮助.DI是无BOO患者发生LUTS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硝酸异山梨酯(ISDN)对大鼠离体膀胱逼尿肌螺旋条的舒张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离体逼尿肌螺旋条浴槽实验方法,以硝苯地平为对照,测定ISDN(10-6~10-4 mol/L)对氯化钾(4×10-2 mol/L)和乙酰胆碱(10-4 mol/L)预收缩离体膀胱逼尿肌条的平均张力、收缩幅度和频度的影响。用标准试剂盒测定膀胱组织经ISDN(10-4 mol/L)孵育1h后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结果:ISDN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10-5 mol/L和10-4 mol/L)对乙酰胆碱预收缩肌螺旋条的平均张力、收缩幅度和频度均明显降低(P<0.05);ISDN各剂量组对高钾预收缩膀胱逼尿肌条的平均张力、收缩幅度和频度均没有明显影响(P>0.05)。另外,膀胱组织经ISDN孵育后NO的含量和NOS的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ISDN对乙酰胆碱预收缩的膀胱逼尿肌条有一定舒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ISDN激活NOS,升高NO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3.
黄贵书  李家泉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463-146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术前尿动力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对306例患者术前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对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膀胱出口梗阻(BOO)合并膀胱逼尿肌功能损害较轻,或基本正常的患者术后疗效理想,合并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IDC)的大部分患者术后1个月内恢复,排尿通畅、尿频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术后半年仍疗效不佳的60例患者中,术前逼尿肌不稳定(DI)13例,逼尿肌低顺应性17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A)25例,膀胱出口仍有梗阻5例.结论:造成BPH术后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与逼尿肌的功能受损有关.尿动力学检查能正确判断患者是否有BOO,还可评估膀胱逼尿肌功能,从而对BPH的治疗方案、治疗时机的选择,特别是对术后疗效的预测、评估及查明疗效不佳的原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D—gal致亚急性衰老大鼠膀胱逼尿肌舒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在初筛合格的sD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浓度为5%的D—gaI生理盐水溶液125mg·kg^-1·d^-1连续8周。用离体逼尿肌条实验观察动物逼尿肌舒缩功能,并进行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物逼尿肌自发性收缩频率加快(P〈0.01).顺应性、弹力下降(P〈0.05~0.01),但收缩性没有明显改变(P〉0.05);ATP对亚急性衰老逼尿肌中的收缩作用增强,ISO在亚急性衰老动物逼尿肌中的抑制收缩作用减弱(P〈0.05~0.01);病理形态学观察显示,模型动物膀胱形态改变明显,逼尿肌中胶原纤维组织所占比例增加(P〈0.01)。结论亚急性衰老大鼠逼尿肌舒缩功能及神经受体敏感性发生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75.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atic hyperplasis,BPH)是老年男性下尿路梗阻的常见病因之一.由于前列腺向尿道内突出,使前列腺部后尿道弯曲、延长、变细,并使膀胱颈部隆起突入膀胱,出现膀胱流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BOO逐渐引起膀胱逼尿肌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研究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在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膀胱的表达及其磷酸化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在膀胱过度活动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2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膀胱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和10例其他原因所致尿频患者膀胱组织中GAP-43的表达及其蛋白质磷酸化,32例OAB患者中,13例为特发性逼尿肌不稳定(IDI),19例为特发性感觉急迫(SU).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量正常和特发性逼尿肌不稳定膀胱标本中NGF的含量.结果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NC膜上43 kD处均有阳性的反应条带,正常膀胱和其他原因尿频膀胱反应带微弱;而OAB组反应条带明显加深,OAB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样,磷酸化的结果也表明OAB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稳定膀胱组,平均NGF含量为(1.06±0.11)pg/μg蛋白,而正常膀胱组为(0.58±0.07)pg/μg蛋白,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GAP-43在OAB膀胱中的表达量较正常膀胱显著增多,提示神经的发芽生长和再建重塑与膀胱过度活动症有关,而磷酸化的GAP-43对这些过程有重要调节作用.NGF在人膀胱生理学和病理学方面起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不稳定膀胱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术前行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0例BPH患者术前进行压力一容积和压力一流率测定。结果150例BPH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Boo)102例,无BOO15例,膀胱出口可疑梗阻33例。BOO患者前列腺体积大于无BOO患者,最大尿流率小于无BOO患者。BOO患者中有逼尿肌不稳定收缩(DI)32例,无BOO患者中DI6例。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判断有无BOO的存在,了解BPH患者逼尿肌的功能且预测术后疗效,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把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78.
沈栋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56-57,60
目的探讨舍尼亭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逼尿肌过度活动尿动力学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10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伴逼尿肌过度活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分别给予舍尼亭联合可多华和可多华单用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Qmax、Pdet、VV、PVR、24 h排尿次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det、PVR、24 h排尿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VV则显著升高(P均<0.05),Qmax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下降,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例(11.11%)、对照组5例(9.26%)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舍尼亭联合α受体阻滞剂能有效改善尿动力学,缓解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逼尿肌过度活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致膀胱逼尿肌无力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效果。方法选择因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过度充盈致逼尿肌损伤,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38例患者,术后采用电针刺激关元、中极、肾俞、次髎、三阴交、足三里穴,观察疗效。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35例TURP术后留置膀胱造瘘管(1~8)周后全部拔除,排尿通畅。3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几乎无任何改善。长期留置膀胱造瘘治疗。结论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致膀胱逼尿肌无力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疗效明确,可以减少膀胱造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前列腺突入膀胱距离(intravesical prostatic protrusion,IPP)及逼尿肌厚度(de-strusor wall thickness,DWT)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所致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的关系,旨在寻找一种简单、非侵入性诊断的方法。方法选择前列腺增生有下尿路症状患者200例,予经腹超声检查及尿流动力学检查,测量参数包括:IPP、DWT、残余尿量(post-void residual urine,PVR)、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PV)、尿流动力学Schaefer分级;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相应ROC曲线。结果 IPP、DWT、PV与Schaefer分级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3、0.56、0.23,P值均<0.01];PVR与Schaefer分级无关;IPP、DWT、PV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84、0.60。结论经腹超声测量DWT、IPP可以预测前列腺增生患者BOO程度,是一种简单、无创、有效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