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4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5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96篇
口腔科学   47篇
临床医学   565篇
内科学   447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86篇
综合类   1178篇
预防医学   43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98篇
  7篇
中国医学   395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81.
目的 探讨益肾活血胶囊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用BALB/C小鼠 6 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益肾活血胶囊组、阳性药物组,每组分别给药后,测定LDH和AST含量,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各区测定值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益肾活血组小鼠LDH、AST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 <0 0 0 1);组织病理学检测发现,心脏组织病理改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 益肾活血胶囊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膜脑炎 (病脑 )患儿血清线粒体天冬氨酸转氨酶同工酶 (m AST)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2 62例病脑患儿和 12 1例健康儿童静脉血清中m AST、天冬氨酸转氨酶总活性 (t AST)活性 ,并计算m AST/t AST。结果 轻度病脑组血清m AST活性 15.50± 3 .91U/L ,中度组3 4 .79± 7.2 5U/L ,重度组 55.76± 11.3 3U/L ,正常对照组 7.93± 2 .80U/L ,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5) ;m AST/t AST值 ,轻度患儿组 (3 6.76± 8.51) % ,中度患儿组 (47.63± 11.53 ) % ,重度患儿组 (61.81±7.3 3 ) % ,正常对照组 (2 5.2 6± 9.2 1) % ,各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 (P均 <0 .0 5)。结论 测定血清m AST活性及m AST/t AST可作为判断小儿病脑病情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3.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7岁。因服用制何首乌1周后出现巩膜、皮肤黄染,伴乏力、纳差、厌油1天就诊。既往无肝炎病史:查体:生命征平稳,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心肺尢特殊,肝脾肋下未及,肝区轻度叩痛。查肝功能:总胆红素(TB)52.68mmol/L、谷丙转氨酶(ALT)406u/L;甲肝抗体(HAV—IgM)阴性:乙肝两对半:HBsAg阴性、抗-HBs阴性、HBeAg阴性、抗-HBe阴性、抗-HBc阴性。  相似文献   
84.
目的了解我区大学新生HBsAg、HBsAb及谷丙转氨酶(ALT)异常情况,为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03-2004年连续2年对广东商学院花都分院大学新生进行血清HBsAg、HBsAb、ALT检测。结果2003—2004年广东商学院花都分院大学新生平均HBsAg阳性率高达13.61%,其中男生阳性率为14.03%,女生阳性率为12.84%。2003和2004年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13.4%、13.86%,ALT异常率分别为1.40%和2.31%。结论广东商学院花都分院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水平高,应完善大学新生的入学体检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和综合防治措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5.
夏嘉陵  朱渝  蒋虹  万朝敏 《四川医学》2006,27(11):1198-1199
目的总结儿童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寻找更经济合理,便于临床实施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3年中治疗的儿童病毒性肝炎病例87例,按住院天数分为两组:实验组(住院天数≥14d)和对照组(住院天数<14d),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结果儿童急性病毒性肝炎以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最高,占57.5%;发热、腹痛是儿童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症状。实验组谷丙转氨酶(ALT)恢复率和下降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谷草转氨酶(AST)恢复率和下降率两组无差别。结论急性肝炎时ALT是肝功能较敏感的指标,经14d以上治疗的患儿恢复较好;AST则是较稳定的指标,其恢复需要更长时间。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与血清转氨酶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948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YMDD变异,其中342例(YMDD变异株84例,YMDD野生株132例,YMDD阴性126例),同时检测其ALT、AST水平。结果:948例患者中检出YMDD变异株126例,其中单一变异株104例,混合变异株22例。342例中YMDD变异株、YMDD野生株和YMDD阴性的ALT、AST异常率分别为45.2%、53.0%、19.0%及42.9%、43.9%、17.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其乙肝病毒基因发生变异与其ALT、AST异常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7.
蒋冬香  陈刚 《华夏医学》2006,19(6):1119-1120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HBVDNA水平及ALT。根据血清标记物不同阳性情况分为3组I组为HBsAg( )、HBeAg( )、抗-HBc阴性或阳性,共148例;组为HBsAg( )、抗-HBe( )、抗-HBc( ),共127例;组为抗-HBc( )、HBsAg阴性或阳性,共20例,分别占全部病例的50.2%,43.0%,6.8%。分析以上3种情况与血清中HBVDNA水平及ALT间关系。结果各组HBVDNA检出阳性率组为99.3%(147例),组为45.7%(58例),组为15.0%(3例),各组间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ALT异常增高率I组56.1%(83例),组18.1%(23例),组ALT无异常,I组与组之间ALT异常增高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在HBVDNA阳性患者血清中I组与组之间ALT异常增高率分别为56.5%、39.7%,它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eAg阳性血清中HBVDNA的水平较高,但病毒在中度复制时ALT异常增高率较高;HBeAg阴性血清中HBVDNA的水平低于HBeAg阳性血清,但HBVDNA的水平越高,则ALT异常增高率越高。  相似文献   
88.
自拟郁金降酶汤治疗血清转氨酶升高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用吾师自拟方“郁金降酶汤”治疗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ALT、AST增高的患者4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9.
患者男,82岁。因阵发性心前区压榨样不适4个月并加剧1.5d就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05 mV伴异常Q波,相关导联T波双向;心肌酶谱:肌酸磷酸激酶(CPK)220 U/L,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8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5U/L,肌钙蛋白阳性。拟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恢复期)。入院后口  相似文献   
90.
有文献报告,由多种药物所引起的转氨酶升高肝细胞损害以及黄疸可导致10%-50%的死亡率,这一现象被称为“Hy规则”。然而这一规律尚未得到证实,同时很少看到预测肝细胞损害和其它类型药源性肝病转归指标的报道。我们总结了1970—2004年瑞典药物不良反应咨询委员会收集的可疑药源性肝损害的资料,对其中胆红素水平升高2倍或2倍以上的病例进行分析。总共784例,其中409例为肝细胞损害,206例为胆汁淤积改变,169例为混合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