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1篇
  免费   479篇
  国内免费   487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187篇
妇产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936篇
口腔科学   84篇
临床医学   1246篇
内科学   868篇
皮肤病学   97篇
神经病学   109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332篇
综合类   2066篇
预防医学   365篇
眼科学   65篇
药学   644篇
  9篇
中国医学   400篇
肿瘤学   713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51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397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455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495篇
  2004年   425篇
  2003年   374篇
  2002年   298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人体恶性实体瘤TIL增殖力、表型和杀伤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彪如  陆静 《现代免疫学》1994,14(5):257-260
在建立高活力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分离培养方法的基础上,对83例恶性实体瘤TIL的细胞增殖动力学、部份TIL表型与杀伤力等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提示,本实验室所建立分离培养的TIL增殖能力较强且稳定,有65%的增殖倍数大于1000倍;3H-TdR掺入高峰在培养的第45~75天;对其自身的原代肿瘤细胞杀伤力可以维持至56天以上;对56份经rIL2诱导的TIL(培养时间17±5.2天)表型分析:CD380±21%,CD437±21%,CD844±18%,HLADR69±24%,与rIL2诱导前比较,CD3、CD4、CD8和HLADR均增多,尤以CD3与CD8表型增多明显。  相似文献   
82.
患者 女,3 6岁,因第1胎生育弱智儿及早期自然流产一次就诊。查体:患者表型、智力正常,妇科检查及内分泌、免疫学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细胞遗传学检查:取外周血常规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计数3 0个分裂相,分析2 0个。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X ,t( 3 ;7) (p2 3 ;p2 2 )。患者之女染色体核型为:46,XX ,-7 der( 7) ( 7qter→cen→7p2 2∷3p2 3→3 pter)。家系调查:患者有4个哥哥,1个弟弟,除三哥智力低下外,其他表型正常;大哥二哥已婚,大哥生育两个表型正常的女孩,二哥不育。但家庭其他成员未做染色体检查。讨论 非同源染色体相互易位携带者…  相似文献   
83.
背景:小胶质细胞极化参与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并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相关研究表明,有效诱导小胶质细胞从M1促炎表型向M2抗炎表型极化,可以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促进组织的修复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目的:文章对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和极化、小胶质细胞极化对脊髓损伤的影响及其潜在调控策略以及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进行综述。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microglia,polarization,spinal cord injury,inflammation”,中文检索词为“小胶质细胞、极化、脊髓损伤、炎症”,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80篇文献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①由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稳定而持续的炎症反应,对脊髓损伤的预后至关重要。②在生理条件下,小胶质细胞处于M0静止表型,但在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进而极化成M1促炎表型,导致神经组织修复能力降低和出现持续性神经炎症。③在脊髓损伤的炎症反应过程中,调控小胶质细胞向M2表型极化或至少向M2表型倾斜,有利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突触重塑、促进轴突再生和血管生成,是一种有效的调控策略。④截止到目前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临床药物、天然产物、miRNAs和靶点分子可调控小胶质细胞在M1和M2表型之间的转换,这为脊髓损伤后神经组织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未来需进一步研究小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过程中调控极化的详细机制。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肿瘤疫苗的细胞形态与表型特征,并观察其CTL反应的诱导效果。方法:分别采用透射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对巨噬细胞肿瘤疫苗的超微结构及CD14、CD68、CD80、CD86、MHCⅡ等分子进行测定。采用生长状态良好的H22肿瘤细胞移植于接种不同肿瘤疫苗的实验小鼠,分别采用直接测量法、MTT法及比色法测定瘤重量、瘤体积、肿瘤细胞杀伤率和培养上清液LDH活性。结果:巨噬细胞肿瘤疫苗细胞表面有许多的伪足皱褶、囊泡,胞浆内有大量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吞噬体;CD14、CD68、CD80、CD86及MHCⅡ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53.90%、98.60%、26.50%、90.20%和25.40%。小鼠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巨噬细胞肿瘤疫苗接种组的肿瘤形成率、瘤体积与瘤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石蜡诱生的巨噬细胞接种组(P均〈0.05);巨噬细胞肿瘤疫苗接种组的成瘤率与灭活肿瘤细胞接种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瘤体积与瘤重量明显低于灭活肿瘤细胞接种组(P均〈0.05)。另外,巨噬细胞肿瘤疫苗接种组的淋巴细胞自体肿瘤细胞杀伤率和培养上清液LDH活性分别高于对照组、灭活肿瘤细胞接种组和石蜡诱生的巨噬细胞接种组。结论:巨噬细胞肿瘤疫苗具备巨噬细胞的典型特征,该种细胞接种后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85.
孤独症广泛表型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孤独症先证者家系中孤独症广泛表型(BAP)及其主要表现,统计其发生率,为进一步的神经心理和遗传研究建立基础.方法:使用家系调查表和Bolton孤独症广泛表型的操作定义手册,对75例孤独症先证者的家系进行筛查,对符合BAP定义的家属进行总结和分类.结果:75例先证者的家系亲属中共有42例符合BAP 的诊断,他们以社交缺陷表现为主,其次为语言发育障碍,以行为怪异为主要表现的最少.结论:BAP在孤独症家系中的存在对遗传学的研究可能提供一条有用的途径,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6.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研究生物表观遗传变异(epigenetic variation)现象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1概念表观遗传学是沃丁顿(Waddingtong)于1942年在Endeavour杂志上第1次提出的。他在研究生物体的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基因型的遗传(heredity)或传承(inheritance)是遗传学研究的主旨,而基因型产生表型的过程则属于表现遗传学研究的范畴。在当时,许多生物学家认为,细胞的分化是由于基因组的组成发生了改变。例如,参与生成肾细胞或肌肉细胞的那些基因中丢失了一部分非必需的基因,于是分化生成了肝细胞;也就是说,细胞表型的改变是…  相似文献   
87.
人腹主动脉瘤平滑肌细胞表型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腹主动脉瘤(AAA)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改变,探讨其在AA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人体AAA、动脉闭塞性疾病(AOD)和正常腹主动脉(NA)组织,采用α-肌动蛋白(α-SMA)、结蛋白(desmin)及肌球蛋白重链3种表型(SM1、SM2和SMemb)单克隆抗体,利用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检测VSMC收缩型与合成型。结果:AOD及NA中VSMC以收缩表型α-SMA、desmin、SM1和SM2表达为主,SMemb在AOD的表达较低,而在NA无表达。AAA中VSMC以合成表型SMemb为主,α-SMA、SM1和SM2明显低于AOD及NA,desmin不表达;其中破裂者的SMemb和SM2低于非破裂者。结论:VSMC表型变化参与腹主动脉壁损伤重构,促进AAA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8.
胸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皮样、组织细胞样和其混合形态的血管内皮细胞源性恶性肿瘤。该瘤WHO(1994年)分类曾称交界性或中间性的血管内皮瘤,根据WHO(2002年)新分类现被列入软组织肿瘤中恶性的脉管肿瘤。该瘤罕见,组织形态结构多变,极易误诊,现报道3例。  相似文献   
89.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x基因(HBx)是HBV复制和扩散所必需的基因,在乙肝慢性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建立研究HBx基因功能的转基因小鼠模型并在体内研究X蛋白的功能,本研究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含有CMV启动子和HBx基因开放阅读框的HBx基因表达载体pcDNA3-HBx,  相似文献   
9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and quantity of CD44VCD24- cells in breast cancer tissue and the cell lines,and as well as its correlation with the expression of various breast cancer markers and molecular subtyping of breast carcinoma.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CD44 / CD24,estrogen receptor,progesterone receptor,HER2,human estrogen-induced protein PS2,bcl-2 and nm23 in 60 cases of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of breast were studied by either single or doubl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The co-expression of CD44 and CD24 in 3 breast cancer cell lines (MCF-7,MDA-MB-468,and MDA-MB- 231) was also examined.Results The quantity and distribution of CD44 + /CD24- cells varied greatly and no specific patterns were identified.The percentage of CD44 + /CD24- in breast cancer was 65%.The amount of CD44+/CD24- cells did not correlate with the age of patients,lymph node metastasis,tumor  size,molecular subtypes and expression of various breast cancer markers in breast carcinoma.The proportion of CD44+/CD24- cells in MCF-7,MDA-MB-468,and MDA-MB-231 cell lines was < 1%,5% and > 80% ,respectively.Conclusions CD44+ /CD24- cells are demonstrated in certain breast cancer tissues and cell lines.However,there is no relationship obtained between the quantity or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cells and the molecular subtyping or the clinicopathologic parameters in breast canc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