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9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2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孤独症是一种神经生物学疾病,患者血液中 5 羟色胺浓度升高被认为是该症生物学研究中最确凿的和重复性最好的研究结果之一,出生季节和母孕期母亲的情绪是否也与孤独症的发生有关 ? 目的 比较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血浆 5 羟色胺浓度、出生季节和孕期母亲情绪的差异,探讨孤独症 5 羟色胺增高的原因. 设计以患儿和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的观察对比研究. 单位一所大学医院临床心理组,湘雅二院精神卫生研究所,一所市级聋儿康复中心. 对象孤独症组( n=54)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门诊和深圳市特教学校的孤独症训练班,符合 DSM IV孤独症诊断标准,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总分 >40;正常儿童组( n=55)来自长沙市和深圳市为幼儿园及小学的儿童,经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精神状况检查、发育水平粗查,未发现明显的躯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发育延迟者. 方法对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了血浆 5 羟色胺检测、并调查出生季节、孕期母亲情绪;对孤独症儿童进行适应行为评定量表评定.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受试对象血浆 5 羟色胺水平,出生季节和母孕期母亲情绪. 结果孤独症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的得分为 67.65± 1.67.孤独症儿童 5 羟色胺浓度 [(0.78± 0.32) μ mol/L]高于正常儿童 [(0.62± 0.16) μ mol/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3.17,P=0.002). 5 羟色胺增高的孤独症儿童有 17例,与正常儿童比较,孤独症儿童冬春季出生居多,母孕期母亲情绪问题明显. 结论孤独症儿童 5 羟色胺浓度高于正常儿童;孤独症儿童冬春季出生居多,母孕期母亲情绪问题明显;在胎儿神经发育的关键时期母体可能存在 5 羟色胺系统功能增强,可能是导致孤独症 5 羟色胺增高的原因,也许是孤独症可能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关系到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并更好的适应社会,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精神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公众对儿童精神卫生的就诊态度进行了详尽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验两个孤独症常用临床评定量表-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和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选用同质性信度(项目间平均相关系数、Cronbach's Alpha系数)检验CARS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破坏性行为障碍(disruptive behaviour disorder,DBD)儿童自我意识水平的特点。方法对湖南省六个地区5~17岁中小学生采用分层随机的抽样方法,共抽样9495名儿童,使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由符合标准的DBD及对照组儿童自己填写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CSCS),最后收集CSCS资料完整的共1572人(对照组798人、单纯DBD组404人、DBD共病组370人)。结果单纯DBD组及DBD共病组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DBD共病组与单纯DBD组相比,行为、智力、焦虑、合群因子分及总分均小于单纯DBD组(P<0.05~0.01),而躯体情况和幸福因子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D儿童较正常儿童的自我意识差,而DBD共病的儿童又比单纯DBD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具有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儿童父母养育方式、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及家庭功能的特点。方法:对来自湖南省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全部对象进行DSM-IV诊断,其中符合ODD诊断标准的对象225人及对照组225人由父母填写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儿童自己填写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结果:ODD组在父、母亲惩罚、干涉、偏爱、拒绝及父亲过度保护等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教育成效、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ODD组家庭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和理想适应性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ODD患者的父母存在不良的养育方式,心理控制源外控性较强,家庭亲密度低、适应性差。  相似文献   
6.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个性和行为特点与其家庭环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的行为和个性特点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于2004/05按照DSM-Ⅳ的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诊断标准调查长沙市某学校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共1 320名学生,筛查出由儿童精神病学主治医师组确诊的51名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作为注,对照组为其同班级、同性别、同年龄段(相差<1岁)的正常儿童51名.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艾森克儿童个性问卷调查儿童的行为与个性特点,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调查儿童家庭环境特征.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分为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两部分.社会能力由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学校情况3个分量表组成;行为问题分为退缩、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思维问题、注意问题、违纪行为、攻击性行为8个分量表,并分别计算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总分.其中退缩、躯体主诉、焦虑抑郁、注意问题4个分量表构成了内化性行为问题;违纪行为、攻击性行为两个分量表构成外化性行为问题.艾森克儿童个性问卷有内外倾向、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和掩饰倾向4个分量表.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包括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等10个维度.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由同学带回家由父母填写,1周后收回,艾森克儿童个性问卷由儿童仔细填写.结果:102名儿童完成全部测评,进入结果分析.①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组儿童社交情况、学校情况、焦虑抑郁、社交、思维及注意问题评分和社会能力总分和行为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966~8.253,P<0.001).②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个性在内外倾向得分较对照组低(34.61&;#177;5.66,42.31&;#177;6.42,t=-6.429,P<0.001),而情绪稳定性及精神质得分较对照组高(34.31&;#177;6.29,30.90&;#177;5.11,t=3.008,P<0.05);(27.27&;#177;3.19,22.88&;#177;4.02,t=6.111,P<0.001).③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的家庭环境中其亲密度程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组织性得分低于正常组(t=-7.801~-2.139,P<0.05或0.001),而矛盾性、控制性得分高于正常组(t=3.099,3.246,P<0.05).④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的行为和个性特征与家庭环境无明显相关,取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的思维问题、社交问题、注意问题、内外向性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各因子分做典型相关分析,并得到第一典型相关系数(λ1=0.679,P>0.05);取艾森克儿童个性问卷内外倾向、情绪稳定性和精神质3个维度与家庭环境各因子分做典型相关分析,求得典型相关系数(λ1=0.610,P>0.05).结论: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具有突出的行为问题和不同程度社会功能损害.家庭环境对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与正常儿童相比,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呈现了注意缺陷、攻击和违纪行为的独特个性特征和异常的家庭结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及伴对立违抗障碍(ODD)患儿的行为特点.方法 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湖南省六地区9495名儿童用半定式诊断检查表(K-SADS-PL)和DSMⅣ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凡符合ADHD和ADHD+ODD诊断标准的儿童由父母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从筛查阴性者中随机抽取正常对照组儿童.结果 (1)单纯ADHD组、ADHD+ODD组CBCL各行为问题得分高于正常儿童对照组(P<0.01),ADHD+ODD组的违纪问题[(4.10±3.17)分,(2.68±2.63)分]、攻击行为[(8.80±6.34)分,(6.85±5.69)分]、外向性问题[(12.90±9.09)分,(9.54±7.88)分]、行为问题总分[(36.39±25.59),(30.35±24.32)]高于ADHD组.(2)ADHD组各社会能力得分低于正常儿童对照组(P<0.01),ADHD+ODD组学校分及社会能力总分低于正常儿童对照组(P<0.01).结论 ADHD患儿行为问题的发生高于正常儿童,合并ODD的ADHD患儿行为问题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的行为和个性特点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于2004/05按照DSM-Ⅳ的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诊断标准调查长沙市某学校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共1320名学生,筛查出由儿童精神病学主治医师组确诊的51名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作为注,对照组为其同班级、同性别、同年龄段(相差<1岁)的正常儿童51名。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艾森克儿童个性问卷调查儿童的行为与个性特点,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调查儿童家庭环境特征。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分为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两部分。社会能力由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学校情况3个分量表组成;行为问题分为退缩、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思维问题、注意问题、违纪行为、攻击性行为8个分量表,并分别计算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总分。其中退缩、躯体主诉、焦虑抑郁、注意问题4个分量表构成了内化性行为问题;违纪行为、攻击性行为两个分量表构成外化性行为问题。艾森克儿童个性问卷有内外倾向、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和掩饰倾向4个分量表。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包括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等10个维度。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由同学带回家由父母填写,1周后收回,艾森克儿童个性问卷由儿童仔细填写。结果:102名儿童完成全部测评,进入结果分析。①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组儿童社交情况、学校情况、焦虑抑郁、社交、思维及注意问题评分和社会能力总分和行为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966~8.253,P<0.001)。②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个性在内外倾向得分较对照组低(34.61±5.66,42.31±6.42,t=-6.429,P<0.001),而情绪稳定性及精神质得分较对照组高(34.31±6.29,30.90±5.11,t=3.008,P<0.05);(27.27±3.19,22.88±4.02,t=6.111,P<0.001)。③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的家庭环境中其亲密度程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组织性得分低于正常组(t=-7.801~-2.139,P<0.05或0.001),而矛盾性、控制性得分高于正常组(t=3.099,3.246,P<0.05)。④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的行为和个性特征与家庭环境无明显相关,取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的思维问题、社交问题、注意问题、内外向性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各因子分做典型相关分析,并得到第一典型相关系数(λ1=0.679,P>0.05);取艾森克儿童个性问卷内外倾向、情绪稳定性和精神质3个维度与家庭环境各因子分做典型相关分析,求得典型相关系数(λ1=0.610,P>0.05)。结论: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具有突出的行为问题和不同程度社会功能损害。家庭环境对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与正常儿童相比,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呈现了注意缺陷、攻击和违纪行为的独特个性特征和异常的家庭结构。  相似文献   
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相同图形选择测验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相同图形选择测验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中的应用。方法 :对符合DSM -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 113名儿童与 83名正常对照儿童用自编的相同图形选择测验进行对照研究 ,并进行多元逐步判别分析。结果 :ADHD混合型和多动冲动为主型儿童的平均错误次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 ,而第一次平均选择的反应时间较对照组少 ,混合型儿童的平均选对时间较对照组短 ,逐步判别分析发现判别正确率66 8%。结论 :相同图形选择测验可作为ADHD儿童冲动控制障碍的辅助评定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自我意识特点。方法: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湖南省9495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ADHD患儿和正常儿童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做进一步调查。结果:①ADHD三种亚型及对照组儿童的自我意识量表中除在躯体外貌和合群因子两个分项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分项中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两两分析比较在行为因子和量表总分两个分项中三种亚型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而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在智力与学校因子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混合型在焦虑因子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多动冲动型在幸福因子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ADHD不同亚型儿童与对照组相比在自我意识量表各分项中表现出不一致的特点,尤其以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的自我意识评分在更多的分项中表现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