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836篇
  免费   14681篇
  国内免费   14216篇
耳鼻咽喉   1555篇
儿科学   2564篇
妇产科学   2051篇
基础医学   14516篇
口腔科学   2575篇
临床医学   34627篇
内科学   32532篇
皮肤病学   2372篇
神经病学   7152篇
特种医学   126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7篇
外科学   19977篇
综合类   71050篇
预防医学   12700篇
眼科学   6871篇
药学   29132篇
  336篇
中国医学   16534篇
肿瘤学   10297篇
  2024年   1735篇
  2023年   6315篇
  2022年   5303篇
  2021年   6570篇
  2020年   6356篇
  2019年   6459篇
  2018年   3559篇
  2017年   5683篇
  2016年   6546篇
  2015年   7432篇
  2014年   11120篇
  2013年   11314篇
  2012年   15603篇
  2011年   17467篇
  2010年   16247篇
  2009年   16578篇
  2008年   17672篇
  2007年   16185篇
  2006年   15770篇
  2005年   15564篇
  2004年   12601篇
  2003年   10986篇
  2002年   8932篇
  2001年   7741篇
  2000年   5576篇
  1999年   4522篇
  1998年   3709篇
  1997年   3215篇
  1996年   2916篇
  1995年   2455篇
  1994年   2038篇
  1993年   1404篇
  1992年   1050篇
  1991年   903篇
  1990年   732篇
  1989年   727篇
  1988年   228篇
  1987年   196篇
  1986年   148篇
  1985年   94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目的分析肌钙蛋白(c Tn)、胎盘生长因子(PLGF)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程度分为轻症组及重症组,对所有患者行肌钙蛋白、胎盘生长因子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重症组患者c Tn T、c Tn I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重症组患者在第1天、第3天、第7天检测出的血液PLGF水平均明显高于轻症组患者(P<0.05);AMI症状严重程度与肌钙蛋白、胎盘生长因子成正相关(r=0.658,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严重程度与肌钙蛋白、胎盘生长因子成正相关,且肌钙蛋白、胎盘生长因子能够作为准确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及其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2.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由尿酸盐沉积引起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炎。该文总结了最新的痛风遗传学基础,发现痛风的高风险基因多数与肾脏和肠道尿酸盐转运系统相关。糖酵解基因是一种异于肾和肠道尿酸排泄的血清尿酸调控路径,也为痛风和其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病因学线索。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基因与环境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均与痛风的发病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33.
34.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are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spinal cord injury(SCI)repair owing to their advantages of low immunogenicity and easy accessibility over other MSC sources.However,modest clinical efficacy hampered the progression of these cells to clinical translation.This discrepancy may be due to many variables,such as cell source,timing of implantation,route of administration,and relevant efficacious cell dose,which are critic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fficacy of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CI.Previously,we have evaluated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4×106 hUC-MSCs/kg in the treatment of subacute SCI by intrathecal implantation in rat models.To search for a more accurate dose range for clinical translation,we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three different doses of hUC-MSCs-low(0.25×106 cells/kg),medium(1×106 cells/kg)and high(4×106 cells/kg)-on subacute SCI repair through an elaborate combination of behavioral analyses,anatomical analyse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iffusion tensor imaging(MRI-DTI),biotinylated dextran amine(BDA)tracing,electrophysiology,and quantification of mRNA levels of ion channels and neurotransmitter receptors.Our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medium dose,but not the low dose,is as efficient as the high dose in producing the desired therapeutic outcomes.Furthermore,partial restoration of theγ-aminobutyric acid type A(GABAA)receptor expression by the effective doses indicates that GABAA receptors are possible candidates for therapeutic targeting of dormant relay pathways in injured spinal cord.Overall,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intrathecal implantation of 1×106 hUC-MSCs/kg i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for treating subacute SCI.  相似文献   
35.
<正>0133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3在瘢痕预防中的作用(综述)董书侠(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郑谦//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4,41(2).-220~223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TGF)β3是一种健康皮肤形成和胚胎无瘢痕愈合反应的重要的细胞因子。在生长较活跃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TGFβ2表达增加,TGFβ3表达较低;而在胚胎期皮肤无瘢痕愈合时,TGFβ3的表达水平较高。TGFβ1,TGFβ2和TGFβ3与同一个细胞表面受体复合体结合,TGFβ3则通过与TGFβ1和TGFβ2  相似文献   
36.
口服异维A酸是目前临床上最为有效的抗痤疮药物,可同时作用于痤疮发病的4个主要环节。异维A酸在皮脂腺细胞内独特的分子作用机制使其具有强大的抑制皮脂腺分泌活性,近来其对痤疮免疫和炎症反应的拮抗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口服异维A酸主要用于治疗结节囊肿型重度痤疮以及其他治疗效果不好的中、重度寻常痤疮,使用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疗效、依从性及不良反应进行综合判定。小剂量[0.25~0.5 mg/(kg·d)]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增加患者依从性;累积剂量达60~120 mg/kg可以明显降低痤疮复发率。异维A酸不良反应大多以皮肤黏膜为主要表现,严重不良反应罕见,致畸是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口服异维A酸能快速改善痤疮皮损,有效预防痤疮瘢痕形成,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7.
【摘要】 报道临床症状不典型的家族性黑棘皮病1家系。先证者女,4岁,自1周岁时,颈部、腹部出现黑色斑片,近年来逐渐扩大至唇周、躯干前部。腹部皮肤全反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可见乳头环下延扭曲及沟壑结构,乳头环内可见中高折光颗粒结构。先证者父亲及祖母既往有类似病史,但随着年龄增长色素沉着自发性消退,仅有局部皮纹增粗。采集先证者及父母、祖母外周血,对先证者外周血DNA行Panel靶向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存在FGFR3基因14号外显子c.1949A>C(p.Lys650Thr)错义突变,Sanger测序验证证实先证者及其父亲和祖母均存在此突变。诊断:家族性黑棘皮病。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沙鼠肝泡球蚴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CD3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60只健康的长爪沙鼠随机平均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沙鼠采用开腹肝穿刺法,每只鼠接种原头节悬混液0.1 m L,对照组以相同的方法接种等量的PBS。分别于接种后第20、40、60、80、100 d时每组各处死6只沙鼠,实验组分别取泡球蚴组织和泡球蚴周围肝组织,对照组取正常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时间点沙鼠肝泡球蚴组织中MVD-CD34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感染泡球蚴沙鼠肝脏中均见大小不等的团块状囊泡组织,部分播散至腹腔。在感染的各时间点,泡球蚴组织中均可见到MVD-CD34和VEGF的表达,定位于肝泡球蚴组织"外囊"囊壁内皮细胞的细胞浆。在感染后第20 d、40 d、60 d、80 d和100 d时,泡球蚴组织中MVD分别为(9.83±3.87)/HP、(25.33±6.71)/HP、(34.50±5.50)/HP、(37.67±5.71)/HP和(44.67±4.93)/HP,与泡球蚴周围肝组织〔0/HP、(1.17±0.98)/HP、(3.50±1.38)/HP、(5.83±2.71)/HP、(8.83±2.48)/HP〕和正常肝组织(均为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泡球蚴组织中VEGF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分别为(2.95±0.46)分、(3.90±0.68)分、(4.27±1.05)分、(5.33±0.95)分和(4.50±0.81)分,与泡球蚴周围肝组织〔(1.07±0.63)分、(1.38±0.75)分、(1.55±0.83)分、(1.67±0.47)分、(2.10±0.55)分〕和正常肝组织〔(1.02±0.83)分、(1.12±0.63)分、(1.26±0.26)分、(1.20±0.74)分、(1.21±0.28)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生成可能是泡球蚴浸润性生长的机制之一,VEGF可能促进沙鼠肝泡球蚴组织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39.
<正>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超过75岁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终末期肾衰竭(end stage of renal diseases,ESRD)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加[1]。血液透析是老年ESRD患者最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2]。2000年至今,美国75岁以上的透析患者增加了12.2%,这是所有ESRD患者中增加最快的一部分[1]。这一趋势同样体现在其他国家。加拿大75岁以上ESRD患者的数量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临床疗效及对内皮功能影响。方法:选取84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降血压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对内皮功能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10%)高于对照组(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管内皮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可提高治疗效果,提高血管内皮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