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1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9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3篇
预防医学   109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原因和方式,制定防范措施,确保住院患者的安全。方法对36例住院女性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36例自杀行为患者中抑郁症占58%,精神分裂症占42%。自杀主要原因是婚恋、家庭矛盾、心理问题。自杀例数最高年龄段为21~40岁,自杀方式主要为自缢13例,占36%,割腕9例,占25%,服毒8例,占22%。结论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及早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可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2.
自我伤害即若有结束自己生命为目的,则为自杀行为.国内每年有28多万人自杀死亡,200多万人自杀未遂[1].自杀未遂也是自杀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为了了解自我伤害者尤其自杀行为者的有关特征及自杀行为年度变化趋势,作者对过去13年本院急诊科救治的自我伤害者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浦晓珍  张建娟  施俊峰  吴海峰 《护理研究》2011,25(15):1368-1369
自杀是指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未遂是指有意毁灭自我的行动,但并未导致死亡[1]。有资料显示,自杀病人中每出现一个自杀成功者,就有可能有10例~20例自杀未遂者,而[2]  相似文献   
104.
自杀是精神病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产生自杀行为主要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和负性心理活动的影响.康复期病人自杀往往是因为病人存在复杂的负性心理反应.所以,认真观察和分析病人的一言一行,对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对解除病人的心理顾虑、取得病人的合作、配合治疗、巩固疗效、顺利康复、减少复发、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10年5月我院精神科1例住院康复期病人频繁产生自杀行为,现将其心理分析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通过对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原因、方式和发生时间的分析,研究护理对策,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有自杀行为的精神病患者,采取防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护理对策。结果 60例患者,其中服毒例9例,自缢17例,撞头23例,割腕11例,经洗胃、及时解救、伤口经缝合处理后患者痊愈。结论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规律,加强病房管理,提高自身应变能力,采取相应护理可以有效应对自杀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有自杀行为患者的特点和临床特征,以便更好掌握这些高危因素,及时观察自杀先兆,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方法 用自设一般资料问卷,并检测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锥体外系症状评定量表(SAES),和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吸烟严重程度采用问卷调查和尼古丁依赖测试评估(FTND),并通过与家属和患者访谈,查阅病例资料,对我院住院的341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有自杀行为者发生率为9.7%,其中,男性为10.1%(24/238),女性为8.7%(9/103),男女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自杀行为者相比,有自杀行为者单身人数较多、年龄较轻和住院次数较多(P〈0.05)。虽然有自杀行为者与无自杀行为者吸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自杀行为者开始吸烟年龄早、每天吸烟量较多、尼古丁依赖FTND总分较高(P〈0.05)。另外有自杀行为者PANSS抑郁因子高于无自杀行为者(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因子与自杀行为呈显著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有自杀行为患者比一般人群高。护士应掌握这些人口学特点和临床特征,以便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7.
有关抑郁症的睡眠脑电图研究以往有许多报告 [1 ,2 ] ,其中快波睡眠潜伏期缩短是较一致的抑郁症生物学标记。可是 ,抑郁症的自杀行为与睡眠脑电图的关联未见有人研究 ,本文拟对此进行探索。对象  病例组 :入组标准为 ?1 996年 1 1月 - 1 997年 6月在南京脑科医院精神科的住院患者 ;!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版的抑郁发作诊断标准[3 ]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总分 >1 8分 ; 无严重躯体疾病史 ; 近 3天内不服用任何精神药物。 对照组 :入组标准为 ?南京脑科医院职工或进修医生 ;!躯体健康 ,无精神病个人史和家族史 ;:…  相似文献   
108.
自杀是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常见并发症,同时是精神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本文从对我国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流行病学特点、相关因素,以及护理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PHA)轴的关系。方法:对25例抑郁症患者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其中伴有自杀行为的12例,不伴自杀行为的13例,并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结果:自杀组和无自杀组的DST脱抑制率无明显差异。血清皮质醇水平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有明显相关。随访期间所有受试者均未发生新的自杀行为。结论:抑郁症患者的HPA轴功能失调与自杀行为有关,但并不增加自杀的风险。提示DST不宜作为预测自杀行为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0.
伴有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抑郁症患者往往伴有自杀行为,其自杀率在所有精神障碍中居首位[1]。生活事件是促发情感性障碍的重要诱因[2],伴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常有严重的生活事件[3,4]。而社会支持对应激起缓冲作用,对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有重要意义[5]。本研究对一组伴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的评定、比较,以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对象和方法选择1994年8月至1997年11月连续住我院神经症科及精神八科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凡符合下列条件者全部吸收入组:1.首次发作;2.符合CCMD-Ⅱ-R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