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8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186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2篇
口腔科学   913篇
临床医学   650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1277篇
预防医学   179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443篇
  5篇
中国医学   111篇
肿瘤学   27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赵宁 《哈尔滨医药》2003,23(4):84-85
腮腺部分切除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腮腺肿瘤的术式之一 ,而腮腺浅叶摘除术是其中最常用的术式 ,该术式往往结扎腮腺主导管 ,结扎了主导管使剩余腮腺组织萎缩 ,功能丧失 ,而保留主导管对术后剩余腺体组织形态和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1〕。。我们对 77例腮腺良性肿瘤病人采用了保留主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 ,使之恢复腮腺分泌功能 ,防止出现腮腺区凹陷畸形 ,保证了病人的功能及外观效果。现将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本组病例取自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12月住院病人中腮腺良性肿瘤的病例。男性 39例 ,女性 38例 ,最…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评估CT对腮腺肿瘤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腮腺肿瘤的CT表现。结果 25例良性肿瘤,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者23例;密度不均、部分境界不清者2例。12例恶性肿瘤,11例密度不均,边界模糊;1例密度较均,境界清楚。CT对腮腺肿瘤的定位准确率100%,而对良恶性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良性组92%,恶性组91.7%。结论 CT对腮腺肿瘤定位、定性诊断,特别是区别良恶性肿瘤方面有较高的价值。病灶边缘模糊不清是诊断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征像。  相似文献   
73.
杨建荣  张园 《江苏医药》2003,29(3):196-196
目的:研究采用保留腮腺咬肌筋膜的翻瓣和切除腮腺咬肌筋膜的翻瓣方法对预防Frey's综合征的效果。方法:23例腮腺肿瘤病人在行腮腺切除手术时采用保留腮腺咬肌筋膜(甲组);32例腮腺肿瘤病人则采用切除腮腺咬肌筋膜(乙组)。随访半年-2.5年比较两组病人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甲组中4例出现进食时出汗现象,发生率为17%;乙组中17例出现进食时出汗现象,发生率为57%。结论:在腮腺切除手术中,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可阻止副交感迷走神经末梢的再生,有效地预防腮腺术后Frey's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4.
冯平勇  杨海庆  玉鉴 《河北医药》2003,25(4):295-296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的CT特征和价值。方法 常规CT平扫加强化扫描,回顾性分析74例腮腺肿瘤的CT特征。结果 腮腺混合瘤60例呈中等密度的软组织影,边界清晰,可有钙化;腺淋巴瘤3例,肿块密度较低,常位于腮腺下板;各种恶性肿瘤11例,边界模糊,易坏死出血和转移,恶性肿瘤间CT表现无特征性。结论 CT可辨别肿瘤的良恶性,特别是良性肿瘤可作进一步分类,是理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5.
对于腮腺浅叶的良性肿瘤 ,保留面神经行肿瘤及浅叶切除术 ,几十年来一直被认为是经典术式 ,而区域性切除或剜除术则被认为是不恰当的术式而被废弃。但 2 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 ,一些学者重新启用区域性切除术 ,并经大量病例随诊观察 ,证明可获得与浅叶切除术相同的治疗效果 ,而且还缩短了手术时间 ,减少了面神经损伤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我科自 1995年以来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 19例 ,亦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例患者 ,男 8例 ,女 11例 ,最大年龄 71岁 ,最小年龄 18岁 ,平均 4 4 .5岁。…  相似文献   
76.
胸锁乳突肌转瓣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味觉出汗综合征(gustatory sweating syndrome)又称Frey综合征或耳颞神经综合征,是继腮腺手术及外伤最常见的并发症.我科于1999-2001年采用胸锁乳突肌转瓣预防此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7.
29例原发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原发性腮腺淋巴瘤.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其生存率,用Logrank法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及生存因素分析(性别、年龄、分期、是否化疗、化疗疗程、是否放射治疗、腮腺区照射剂量).结果全组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3%、51.0%,早期(ⅠE+ⅡE)病变的预后明显好于晚期(ⅢE+ⅣE)病变(χ2=15.75, P<0.01),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L)好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χ2=5.16,P<0.05).结论腮腺淋巴瘤预后较好,以肿块切除术或浅叶切除术为主的手术仅作为明确诊断的工具;对于MALTL和早期的滤泡性淋巴瘤(FL)可单纯放射治疗,早期DLBCL需行放射治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晚期DLBCL以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78.
黄芩中酚性苷类对腮腺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芩中酚性苷类对鼻咽癌患者腮腺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从2000年4月-2001年3月将85例鼻咽癌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和放疗加黄芩酚性苷类组(实验组),分别在放疗前和两侧对穿野放疗至60Gy时以^99m锝核素扫描检测腮腺的摄取和排泌功能,同时每周观察患者的口干症状和口腔黏膜反应。结果:急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分级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341;两组口干程度差异比较也无显著意义,P=0.079。放疗前后双侧腮腺摄取和排泌功能下降程度的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521和0.572。结论:黄芩中酚性苷类对接受两侧对穿野放疗达60Gy鼻咽癌患者的腮腺未能显示出放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79.
放射综合治疗腮腺癌(附182例临床资料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影响腮腺癌预后的因素,并从放射治疗的角度提出改善腮腺癌预后的措施。资料和方法:复习1979-1989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腮腺癌182例。Ⅰ期47例、Ⅱ期46例、Ⅲ期45例、Ⅳ期44例。单纯手术64例,手术加放疗114例,单纯放疗和化疗各2例。结果:总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8.1%(124/182)和53.8%(50/93)。肿瘤有疼痛、局部有浸润、Ⅶ颅神经受侵面部有麻木使5、10年生存率下降。术后放疗组的5年和10年生存率比单纯手术组分别提高了16.0%和24.5%(P<0.05)。结论:腮腺癌的治疗应提倡手术加放射的综合治疗,放射治疗剂量≥50Gy者预后比<50Gy者要好,光子束和电子束混合射线照射预后最好;必须强调手术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80.
胎儿腮腺内神经肽分布与共存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胎儿腮腺内神经肽的性质、分布、共存和发育规律。方法 采用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 胎儿腮腺纹状管和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分别呈铬粒素A、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神经肽Y和生长抑素免疫反应性。不同神经肽及其在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反应强度由弱阳性至弱阳性不等,免疫反应产物均分布于导管上皮细胞质内。细胞核呈阴性反应。结论 在胎儿腮腺导管上皮细胞内有多种神经肽共存,它们可能参与腮腺的分泌活动和局部血液供应的调节。同时,不同神经肽在胎儿腮腺发育的不同阶段存在量上的差异,表明它们对腮腺的发育和分化可能起着不同的作用。此外,铬粒素A的表达,提示腮腺导管上皮可能具有内分泌细胞的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