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4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48篇
  2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G试验能否预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监护病房2010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重症PCP且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脱机成功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G试验水平.结果 共入选49例患者,脱机成功组9例,失败组4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结果显示,白蛋白、CD4计数、G试验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成功组G试验水平显著低于失败组,分别为331.0 ng/L(299.0~488.7 ng/L)和267.0 ng/L(236.0~294.5 ng/L).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试验水平是影响艾滋病合并重度PCP患者能够脱机与否的独立危险因素(0R=0.978,95%CI:0.959~0.998,P=0.032).结论 G试验可以作为一项脱机结局预测指标,用来预测艾滋病合并PCP患者撤机预后.  相似文献   
72.
73.
张艳  林闽  王尚礼 《新中医》2019,51(2):133-135
目的:观察宣肺通腑方治疗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宣肺通腑方汤剂鼻饲。观察2组患者脱机成功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血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前降钙素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脱机成功人次高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人次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血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前降钙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血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前降钙素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1),且治疗组血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前降钙素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宣肺通腑方联合西医治疗可减少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4.
膈肌功能障碍和脱机引起的肺水肿是导致脱机失败的两个重要原因。膈肌功能障碍会降低膈肌收缩力量,使肺通气减少,引起脱机失败;脱机时胸内负压增大,通过增加静脉回流和左心室后负荷,导致脱机肺水肿和呼吸窘迫。本文对膈肌功能障碍和脱机引起的肺水肿的发生机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5.
脱机是从完全通气支持向自主呼吸转变的一个过程,过去常用的脱机模式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变化,便于及时调节呼吸参数,无疑增加了医务人员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新的闭环通气模式的应用对提高患者的脱机效率、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均起到重要作用,然而此阶段的观察及护理配合对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脱机进程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闭环通气模式阶段的观察及护理配合谈谈自己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76.
金鑫 《中外医疗》2010,29(26):42-42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困难脱机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83例困难脱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3例呼吸表竭患者上机后发生脱机失败者94例次.发生脱机的失败原因可分为两类,由原发病恶化而脱机失败者22例次(23.4%);由生理学指标变化而脱机失败者72例次(76.6%).结论 脱机困难的原因多种多样,应寻找所有可能引起脱机失败的原因,尤其是那些潜在的、可逆的原因,是使机械通气患者顺利脱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不同脱机方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以及效果比较.方法 将128例采用机械通气后符合脱机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T管脱机法、压力支持通气(PSV)法、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A)+PSV法进行脱机,比较其脱机时间及再插管率. 结果 T管脱机脱机时间(3.0±1.2)d较PSV法(5.0±1.7)d和SIMV+PSV法(4.5±1.6d)均显著缩短(P均<0.05);而采用PSV和SIMV+PSV法的再插管率则较T管脱机法显著下降(P均<0.05). 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中,不同的通气方式有不同的效果,要选择合理的方法以尽早顺利脱机.  相似文献   
78.
赵新爱  金晓烨  贺丽  张文田 《中医杂志》2014,(13):1120-1122
目的观察益气涤痰通腑汤辅助治疗脱机困难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5例脱机困难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95例,两组均采用机械通气、解痉化痰、导泻、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鼻胃管灌服益气涤痰通腑汤,每日2次。治疗前和治疗第6、12天观察两组患者浅快呼吸指数(RSBI)、自主潮气量(sTv)及最大吸气负压(MIP)。治疗第6、12天记录两组患者脱机成功例数,计算脱机成功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第6、12天脱机成功率分别为40.00%、7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05%、43.16%。治疗组治疗第6、12天RSBI、sTv、MI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第6、12天RSB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第12天sTv、MIP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第6、12天RSBI、sTv、MIP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益气涤痰通腑汤辅助治疗脱机困难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明显提高脱机成功率,改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79.
龙芙蓉  颜丹  张爱民  王芳  罗珊  都冬梅 《护理研究》2012,26(25):2363-2364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对慢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脱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63例慢性呼吸衰竭并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施护,两组均在入组时及治疗第7天、第14天、第21天测定浅快呼吸指数(RVR),并比较两组的脱机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第14天、第21天脱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在治疗后RVR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施护有利于降低慢性呼吸衰竭并机械通气病人的浅快呼吸指数,提高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80.
目的:通过比较ASV和SIMV+PSV模式在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患者脱机中的研究,为临床寻找一个更合适的脱机模式。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体外循环下行非复杂心脏外科手术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纳入研究。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常规转入ICU,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ASV组和SIMV+PSV组),分别给予ASV和SIMV+PSV两种通气模式,并按标准的脱机程序脱机。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机报警次数、人工操作次数、生命体征等指标。结果:共31例患者完成该研究,其中ASV组16例,SIMV+PSV组15例。ASV组与SIMV+PSV组相比,机械通气时间[(223.9±22.1)min VS(302.9±30.2)min]、呼吸机报警次数[(2.0±1.3)bpmVS(4.0±1.8)bpm]人工操作次数[(4.8±1.4)bpm VS(8.2±3.4)bpm],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呼吸力学指标:ASV组与SIMV+PSV组相比,气道峰值压力[(15.8±1.4)cmH2O VS(20.4±1.3)cmH2O],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而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气分析结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SV模式能加速气管插管的拔除,简化操作,ASV模式作为一个脱机模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