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10篇
  免费   1967篇
  国内免费   1614篇
耳鼻咽喉   313篇
儿科学   224篇
妇产科学   419篇
基础医学   1441篇
口腔科学   376篇
临床医学   8235篇
内科学   3753篇
皮肤病学   494篇
神经病学   556篇
特种医学   17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71篇
外科学   5587篇
综合类   16083篇
预防医学   4737篇
眼科学   932篇
药学   7247篇
  77篇
中国医学   8853篇
肿瘤学   757篇
  2024年   279篇
  2023年   896篇
  2022年   826篇
  2021年   964篇
  2020年   1010篇
  2019年   1012篇
  2018年   533篇
  2017年   983篇
  2016年   1208篇
  2015年   1431篇
  2014年   2850篇
  2013年   2774篇
  2012年   3553篇
  2011年   3949篇
  2010年   3591篇
  2009年   3507篇
  2008年   4179篇
  2007年   3690篇
  2006年   3415篇
  2005年   3513篇
  2004年   3022篇
  2003年   2732篇
  2002年   2229篇
  2001年   1974篇
  2000年   1378篇
  1999年   1073篇
  1998年   1065篇
  1997年   893篇
  1996年   855篇
  1995年   669篇
  1994年   493篇
  1993年   313篇
  1992年   223篇
  1991年   220篇
  1990年   210篇
  1989年   195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目的探讨脂肪抽吸与腹壁成形术联合进行腹壁体形重塑的临床疗效,总结手术成功与减少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对18例腹部脂肪堆积伴腹壁皮肤松弛的患者采用肿胀麻醉,负压吸引器行腹壁脂肪抽吸;做耻骨联合上W形切口,折叠缝合腹直肌前鞘,切除多余皮瓣后分层缝合腹壁。结果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4~24个月,腹部平坦,切口瘢痕不明显,腹围平均缩小15 cm,外形满意。结论根据患者腹部皮肤、皮下脂肪、腹壁肌肉等多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采用脂肪抽吸与腹壁整形相结合的腹壁体形重塑术,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手术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采用图像融合技术获得T2WI与T2WI-FS的融合图像,评估其在肛瘘及肛周结构显示中的优势。 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前瞻性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9例肛瘘患者进行肛管磁共振(MR)检查,采用图像融合技术获取T2WI与T2WI-FS的融合图像T2WI-Fusion,利用Fisher score算法计算瘘管及肛门括约肌的组织间分辨力Fisher值、脂肪与肛门括约肌间的Fisher值,评估融合图像中瘘管及肛周结构的显示情况。采用改进的双刺激连续质量量表(DSCQS)对T2WI-FS、T2WI、增强3D-VIBE和T2WI-Fusion序列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价。 结果29例患者均成功获得T2WI与T2WI-FS的融合图像T2WI-Fusion。T2WI-Fusion、T2WI瘘管与括约肌间Fisher均值分别为6.46、3.31,T2WI-Fusion图像对瘘管的显示优于T2WI序列图像(P<0.001)。T2WI-Fusion、T2WI-FS脂肪与括约肌间Fisher均值分别为10.61、2.45,T2WI-Fusion图像对括约肌的显示优于T2WI-FS序列图像(P<0.001)。T2WI-Fusion对瘘管与括约肌的图像质量评价总评分均高于T2WI-FS、T2WI、增强3D-VIBE序列(P<0.001)。 结论MRI图像融合技术同时具备T2WI及T2WI-FS的优势,无需增加扫描序列及扫描时间,且操作简单,花费时间短,显著提高病变及肛周解剖结构的对比度和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麻汤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结直肠癌奥沙利铂化疗相关外周神经毒性(OIPN)的临床观察,以期为临床治疗OIPN提供有效治法。方法:将113例OIPN患者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与甲钴胺分散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麻汤联合穴位注射,治疗28 d,观察两组周围神经毒性分级、奥沙利铂levitll专用感觉神经毒性分级、中医症候量表评分、FACE-C生命质量、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NGF)等。结果:两组治疗后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分级治疗组0级13例,1级21例;对照组0级5例,1级16例;两组治疗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沙利铂levitll专用感觉神经毒性分级,两组治疗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GF、FACE-C生命质量、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麻汤联合穴位注射治疗OIPN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治疗中应用穴位注射联合语言康复训练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选取康复治疗语言发育迟缓患儿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实施穴位注射治疗,比对两组患儿康复治疗前后的发育商、语言商和个人-社交商以及治疗后患儿的理解和表达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的发育商的各项评价指标均发生明显好转,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在大运动和精细运动上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适应能力、语言能力以及社会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语言商和个人-社交商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理解水平和表达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治疗中应用穴位注射与语言康复训练可以进一步加快患儿的语言发育能力的恢复,有利于患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肝病大国,肝硬化仍是临床常见病,其中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最为多见,其具有一定传染性。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疫苗的相继问世,我国病毒性肝炎及其所致肝硬化的发病率也在逐年降低,然而其他病因所致的肝硬化,如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脂肪性肝炎等相关的肝硬化患者则越来越多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分析1例颅脑外伤术后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案。结果本例患者住院过程中,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及降钙素原检测脑脊液辅助诊断;抗生素使用方案为亚胺培南+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静脉注射,以及联合腰大池引流庆大霉素冲洗和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鞘内注射。治疗2周后患者颅内感染好转,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结论对于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静脉用药,联合腰大池引流庆大霉素冲洗和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鞘内注射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双硫仑(DSF)对人脂肪肉瘤细胞SW872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W872细胞,设立正常细胞对照组及DSF 1,2.5,5和10μmol·L~(-1)组,采用CCK-8法检测药物处理24 h后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光镜下观察DSF处理后SW872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克隆形成实验检测DSF对SW872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A20的表达;CCK-8法检测铁离子螯合剂Fer-1及炎症小体NLRP3抑制剂MCC950能否逆转DSF对SW872细胞的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DSF对SW872细胞中A20和醛脱氢酶(ALDH1)的mRNA水平。结果 DSF对SW872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DSF处理后使SW872细胞发生皱缩变圆且细胞间隙增大;DSF作用于SW872细胞24 h后,与正常细胞对照组相比,DSF 1μmol·L~(-1)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明显增加〔(32.6±1.82)%vs(3.50±0.64)%,P<0.05〕;DSF 0.1μmol·L~(-1)组明显抑制SW872细胞的克隆形成〔(16.7±7.02)%vs(129±5.29)%,P<0.05〕;DSF处理能够明显提高SW872细胞中炎症调节分子A20的表达;铁离子鳌合剂Fer-1不能逆转DSF导致的细胞生长抑制,而炎症小体抑制剂MCC950可以部分逆转DSF对SW87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 DSF能抑制SW87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细胞炎症小体介导,细胞炎症调节分子A20参与DSF对SW872细胞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联合马来酸茚达特罗治疗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缓解期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马来酸茚达特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给予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1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VC与PEF),炎性因子(IL-8、α1-AT、IL-6及TNF-α),免疫功能指标(IgG、IgA、CD3及CD4)水平。治疗期间,对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 结果治疗后二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FEV1、FVC与PEF等肺功能指标,IgG、IgA、CD3及CD4等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8、α1-AT、IL-6及TNF-α含量分别为(23.23±3.87)ng/L、(3.43±0.41)g/L、(52.25±5.38)ng/L及(43.12±3.98)ng/L,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自血穴位注射疗法联合马来酸茚达特罗治疗老年稳定期COPD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症水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