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90篇
  免费   748篇
  国内免费   697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570篇
妇产科学   540篇
基础医学   1222篇
口腔科学   154篇
临床医学   2153篇
内科学   1181篇
皮肤病学   110篇
神经病学   305篇
特种医学   3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46篇
综合类   6019篇
预防医学   2693篇
眼科学   171篇
药学   1861篇
  14篇
中国医学   1968篇
肿瘤学   259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70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314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318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334篇
  2016年   332篇
  2015年   425篇
  2014年   658篇
  2013年   658篇
  2012年   835篇
  2011年   964篇
  2010年   860篇
  2009年   874篇
  2008年   1237篇
  2007年   1020篇
  2006年   986篇
  2005年   1233篇
  2004年   1035篇
  2003年   925篇
  2002年   689篇
  2001年   711篇
  2000年   561篇
  1999年   492篇
  1998年   420篇
  1997年   392篇
  1996年   452篇
  1995年   418篇
  1994年   394篇
  1993年   264篇
  1992年   270篇
  1991年   270篇
  1990年   237篇
  1989年   274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蜂毒素微球经动脉介入治疗大鼠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蜂毒素微球(M-MS)经动脉介入对大鼠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复乳-液中干燥法制备蜂毒素-聚乳酸/羟乙酸微球,建立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并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经肝动脉灌注生理盐水(NS,1.5ml/kg)、蜂毒素(Melittin,0.35mg/kg)、空白微球(B-MS,10mg/kg)和蜂毒素-聚乳酸/羟乙酸微球(10mg/kg).比较治疗后各组大鼠的肿瘤生长情况、肿瘤坏死程度和生存时间.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Melittin组、B-MS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1),肿瘤坏死程度以轻中度为主,但两组动物生存时间均未能明显延长(P>0.05).M-MS组与NS组、Melittin组及B-MS组相比,肿瘤生长抑制显著(P<0.01),肿瘤坏死更广泛、更彻底,且经蜂毒素微球治疗的大鼠生存期显著延长(P<0.01).结论:蜂毒素以药物微球的剂型经肝动脉给药,抗肿瘤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蜂毒素和空白微球.  相似文献   
92.
【摘要】 目的 :探讨羊水粪染与羊膜腔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未临产且胎膜完整的剖宫产产妇 5 6例 ,根据术中所见羊水性状分为羊水清亮组、羊水Ⅰ~II度粪染组和羊水III度粪染组。于剖宫产术中取羊水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IL 6含量 ,取胎盘胎膜做病理检查以了解有无炎性细胞浸润 ,并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 ,观察产妇术后有无产褥感染。结果 :3组羊水中IL 6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3组胎盘标本病理检查示炎性细胞浸润之差异亦无显著性 ,而羊水粪染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清亮组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羊水粪染尤其是III度粪染是胎儿窘迫的标志 ,而与羊膜腔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3.
鼠传疾病与鼠类宿主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鼠传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疾病,其宿主分布广泛、繁殖力高、活动性强、传播途径多。由于其所致的鼠传疾病复杂多样,有较高的病死率或致残率,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存在着鼠传疾病和鼠类宿主输入的可能。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资料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对鼠传疾病的再认识,明确主要鼠传疾病的病原体和重要的鼠类储存宿主,有助于我国对鼠传疾病的预测与控制,防止鼠传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94.
术后切口裂开再次愈合较难 ,传统的方法大多是用雷佛奴尔湿纱条或凡士林纱条换药治疗 ,直至切口愈合。我院应用清创后蝶形胶布粘合加冻干鼠表皮生长因子外敷促进切口愈合 ,疗程短 ,愈合效果满意 ,瘢痕小而平整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清创后用蝶形胶布粘合固定加外敷表皮生长因子 (A组 ) 1 0例 ,均为腹部切口裂开。其中妇科手术后 3例 ,产科 (剖腹产术后 ) 7例。切口长度 3~1 0 cm。传统清创后用雷佛奴尔湿纱条每日换药 1 0例 (B组 ) ,同为腹部切口。2 治疗方法将腹壁切口因血肿、感染、脂肪液化等原因所致的切口部分或全层裂开的创口…  相似文献   
95.
96.
熊苗  屠菊红  赵爱民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315-3317
母体免疫系统不排斥作为半同种移植物的胎儿,是免疫生物学界的唯一例外,已有的研究证实母胎界面的免疫细胞如NK、T、调节性T细胞等参与了妊娠免疫耐受的形成,作为对淋巴细胞的迁移、募集和归巢起决定性作用的趋化因子及其受体是上述免疫细胞参与反应的初始阶段,笔者就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母胎界面的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7.
患儿男,于2003年4月4日自然分娩。其母以往健康,孕期顺利无任何不适,未用任何药物,出生时Apgar评分1min 10分,出生体重3400g。外观无畸形,心肺正常,腹软,肝肋下1.5cm,脾肋下1cm。四肢运动自如,各种反射均正常。生后半小时内开奶,母乳喂养,按需哺乳,吃奶好,大小便通畅。出生第4天发现脐部有胎便样物溢出,拟诊为卵黄管发育异常;第5天脐蒂自然脱落,每天均有约3ml胎便样物从脐部溢出;第10天转小儿外科手术。术后诊断:脐肠瘘。术后第9天治愈出院。随访半年,婴儿发育营养均正常。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急性胎儿宫内窘迫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回顾分析方法对2 544例足月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娩出后产妇的情况、新生儿阿氏评分及胎儿宫内窘迫原因分析.结果 胎儿宫内窘迫是宫内胎儿缺氧的危急状态,处理及时是关键,剖宫产、胎头吸引和单纯侧切的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10.72%、10.71%、13.00%.结论 急性胎儿宫内窘迫是新生儿国产期死亡及新生儿神经后遗症的常见原因.及时正确处理,新生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在大鼠自体肌肉内颈置硅胶棒后形成结缔组织管,观察将其作为血管替代物移植于腹主动脉后的组织结构变化.方法 取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2,4,6个月移植组,先在腹壁肌肉内埋植直径0.2cm,长1.5cm硅胶棒,6周后将硅胶棒周围形成的结缔组织管状物作为血管替代物移植于大鼠腹主动脉,在移植术后2,4,6个月分别观察血管通畅情况,光镜,透射及扫描电镜观察替代物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00.
脐血干细胞归巢到骨髓后可发挥造血免疫重建功能,因其细胞数量有限,所以提高归巢效率可以提高移植成功率.目前,有关促进脐血干细胞归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进输注方式,改变骨髓微环境,黏附分子相互作用和扩大信号转导通路等方面.本文就影响脐血造血干细胞归巢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