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118篇
  免费   31429篇
  国内免费   22319篇
耳鼻咽喉   7741篇
儿科学   3266篇
妇产科学   5408篇
基础医学   28469篇
口腔科学   5840篇
临床医学   72065篇
内科学   41243篇
皮肤病学   2487篇
神经病学   8267篇
特种医学   205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78篇
外科学   47692篇
综合类   138119篇
预防医学   23790篇
眼科学   3120篇
药学   47215篇
  507篇
中国医学   22519篇
肿瘤学   77930篇
  2024年   3039篇
  2023年   10721篇
  2022年   9873篇
  2021年   12310篇
  2020年   11684篇
  2019年   12570篇
  2018年   6915篇
  2017年   11039篇
  2016年   12984篇
  2015年   14166篇
  2014年   21459篇
  2013年   21795篇
  2012年   29166篇
  2011年   31684篇
  2010年   30148篇
  2009年   30456篇
  2008年   31825篇
  2007年   29168篇
  2006年   26725篇
  2005年   27035篇
  2004年   23452篇
  2003年   18575篇
  2002年   16521篇
  2001年   16397篇
  2000年   13397篇
  1999年   12232篇
  1998年   11826篇
  1997年   12189篇
  1996年   10939篇
  1995年   8918篇
  1994年   7594篇
  1993年   5582篇
  1992年   5023篇
  1991年   3691篇
  1990年   2380篇
  1989年   2086篇
  1988年   419篇
  1987年   357篇
  1986年   262篇
  1985年   153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7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睾丸旁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睾丸旁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诊治及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男,27岁,因阴囊内无痛性肿块4个月就诊。体检于左侧阴囊内可扪及囊性肿块,同侧睾丸不能扪及。行左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结果:术中见左侧睾丸旁多发结节状隆起肿块,质偏硬;术后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呈巢状或梁索状结构并埋没在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中;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具有上皮源性、间质性和神经源性等多向分化的特点。术后已随访3年无瘤生存,预后良好。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有特异的临床病理特征,好发于年轻男性,手术切除肿瘤联合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方法,睾丸旁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比腹腔型预后相对好。  相似文献   
992.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18例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的平均值(L W H)/3,单位为cm,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腔肿瘤内。结果全组18例22个病灶治疗后2个月后采用PET-CT评价,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NC)3例,进展(PD)1例。18例随访7~16个月,全部存活,近期平均生存期9.5个月。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3.
2.7 mm针式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7 mm针式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距胸骨上窝8 cm胸壁处取0.3 cm切口,旁开5 cm上移2 cm取左侧0.5 cm、右侧0.3 cm切口,行2.7 mm针式腹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结果12例均成功施行2.7 mm针式腹镜甲状腺切除术,无术中大出血或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32-158 min,平均56 min;术中出血量2-60 ml,平均26 ml;无术后大出血、窒息,无声音嘶哑、手足抽搐等严重并发症。12例术后随访2-6个月,平均3.6月,无肿瘤复发。结论2.7 mm针式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94.
磁感应治疗肿瘤新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仍是当今国际医学界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支柱。热疗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肿瘤治疗手段,是指用加热的方法使人体癌变处的局部温度升高从而杀死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局部热疗按治疗时所产生的温度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温热疗法(42~46℃)、高温疗法(46~70℃)和热切除(〉70℃)。热疗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同化疗、放疗相比较少受副作用的限制,这使得热疗可以多次重复,而不用像化疗、放疗那样考虑毒性副作用在体内的积累,因而在肿瘤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细胞间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UAP患者62例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分成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2),在常规抗血小板、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美托洛尔(12.5mg,2次/d×3d)口服,治疗组服卡维地洛(6.25mg,2次/d×3d),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hs-CRP、IL-6、sICAM-1值。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hs-CRP、IL-6、sICAM-1均无显著性差异;用药后两组3指标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在用药后IL-6、sI-CAM-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用药后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心肌耗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显著降低UAP患者的炎症因子IL-6、sICMA-1水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通过30例妊娠期甲状腺肿瘤病的诊疗观察,探讨妊娠期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处理方法、处理时机及对母亲和胎儿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997.
随着社会发展的老龄化,结肠癌患者逐渐增多,由于老年人内脏器官的生理功能老化,导致储备能力和代偿功能低下,通过我院对1990年以来收治结肠癌病人21例结肠癌病人的观察护理,笔者认为严密观察,正确有效的护理,有助于防治各种并发症。现将我科结肠癌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8.
心血管疾病的生化标志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西方发达国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占首位,在我国发病人数也在增加,并呈低龄化的趋势。检测心血管疾病标志物有助于对早期和终末期心脏疾病的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检测技术尤其是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应用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发挥这些标志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对80例有心理障碍的恶性血液患者进行分析,将心理障碍归为3类,针对不同类型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分析治疗前后心理障碍的改变。结果表明治疗后抑郁类、焦虑类、疏忽大意侥幸类心理障碍的严重度指数下降率分别为85%,75%和91%.与治疗前心理障碍的严重度指数比较有显著差异。心理干预可纠正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对颅脑损伤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20例)与非激素治疗对照组(22例),激素组给予地塞米松10mg/d,共7d。正常组选择健康体检者15例。采用ELSIA法检测两组患者伤后第1、2、7、14天血浆中TNF一仪、IL-1β含量。结果 在颅脑损伤第1、2天激素组血浆TNF-α、IL-1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在第7、14天明显低于非激素组(P(0.01),但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非激素组血浆TNF-α、IL-1β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糖皮质激素对降低颅脑损伤患者血浆TNF-α、IL-1β水平具有明显的延迟性,使损伤早期因TNF-α、IL-1β显著升高引起的有害作用未能消除,至恢复期又使TNF-α、IL-1β明显降低,其神经保护作用不能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