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1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10篇
基础医学   8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45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038篇
预防医学   1437篇
药学   435篇
中国医学   12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深圳市城区育龄妇女HPV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深圳市城区育龄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状况,为宫颈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深圳市城区育龄妇女2273人进行HPV检查,并对宫颈糜烂Ⅱ度以上与宫颈轻度糜烂、宫颈光滑者的HPV各个亚型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273名育龄妇女中共检出HPV阳性者568名,阳性率24.9%,其中HPV-16型341人,HPV-18型27人,HPV-58型25人。在宫颈糜烂Ⅱ度以上的590人中,HPV阳性者247人,占41.86%,其中HPV-16型159人,HPV-58型及18型分别为30人及23人,还有HPV一45型及33型,均为高危亚型;在1683例轻度宫颈糜烂及宫颈光滑者中,HPV阳性者237例,占14.03%,其中HPV-16型136例、HPV-58型56例,尚可检出HPV-6型及11型等低危亚型。表明宫颈糜烂严重程度越重,HPV-16高危型检出率越高。结论:鉴于HPV-16型等高危型与宫颈糜烂发病关系密切,故积极控制HPV感染及有效治疗宫颈糜烂在宫颈癌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基因芯片技术对HPV检测是一种敏感和特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姚岚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2):47-47
宫内节育器(IUD)是目前为广大育龄妇女最常用的可逆性避孕方法之一。新型无支架宫内节育器吉妮IUD是一种设计独特的IUD,旨在降低IUD的脱落率,减少放器后的腰痛等副反应。我院2001年1~6月间放置该节育器150例,对其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3.
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妇女人工流产原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了解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原因。方法: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方法对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人工流产情况及原因。结果: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率为29.98%;人工流产原因中有35.15%是由于未避孕造成的,有超过一半(52.85%)的人工流产为避孕失败情况下采取的补救措施;避孕失败的原因中有65.09%为宫内节育器失败;婚前及婚后初产前的人工流产超过70%是未采取避孕措施造成的,而产后的人工流产主要是避孕失败造成的;多次人工流产妇女的避孕措施趋向多样化;而人工流产原因中避孕失败的比例增加。结论:应加强避孕方法知识的宣传以及避孕方法使用的指导,提高农村育龄妇女的避孕使用率及正确使用率,特别是对有人工流产(一次或多次)史的对象应加强避孕使用指导;对采用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应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官内节育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4.
广东省佛山市社区育龄妇女妇科疾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社区育龄妇女妇科疾病患病情况,为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本辖区20 911例育龄妇女进行妇科病普查。结果:调查对象中患妇科病人数为13 346例,患病率为63.8%;病种顺位从高到低依次为乳腺增生症、阴道炎、宫颈糜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炎、乳腺纤维瘤、盆腔包块等;妇科疾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企业组患病率高于居民组(街道家庭妇女)。结论:目前已婚育龄妇女的妇科病患病率仍很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对其加强普查普治及生殖保健咨询,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开展特色化生殖健康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75.
胡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9):40-41
目的:了解武昌区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死亡率.方法:对武汉市武昌区2000~2002年间518例育龄妇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育龄妇女死亡率63.67/10万;主要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意外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分别占死因构成的37.84%、20.27%、1 9.88%.结论:乳腺癌、肺癌、直肠癌、卵巢癌是导致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和自杀,次要原因是吸毒和被杀.  相似文献   
76.
新生儿破伤风(NNT)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命的疾病。目前我国消除NNT的策略包括推广清洁接生、对育龄妇女开展破伤风类毒素(TT)接种和开展监测[1]。推广清洁接生是消除NNT的最根本措施,但它受制于经济、文化水平和交通条件等。所以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对育龄妇女实施TT接种是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为了解育龄妇女TT的免疫效果,我们在河南省4个县区开展了育龄妇女TT免疫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在我省4个县区随机抽取18-35岁的健康妇女共1000人。1.2 免疫程序及实验方法 共接种TT3剂次:第1剂与第2  相似文献   
77.
目的:了解该县育龄妇女死亡原因,探讨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的方法.方法:按育龄妇女死亡监测方案进行整体监测,通过村、乡保健网络上报,由县妇幼保健所汇总后与县计划生育委员会核实,再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通过对1998年~2004年6年中的15~49岁的804名育龄妇女死亡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其主要死因为:疾病致死458例(56.9%)、意外伤害致死335例(41.6%),其他11例(1.5%).疾病致死中以恶性肿瘤为主,共208例.自杀占意外伤害死亡的第1位,共147例.结论:加大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开展群体保健服务;加强对人群防范意外伤害的教育;全面推动妇女健康工程建设,才能有效地降低育龄妇女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8.
高海拔地区藏族育龄妇女自然流产的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国高海拔地区15~49岁藏族育龄妇女自然流产状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和分层多阶段抽样法获得样本,采用问卷调查西藏地区15~49岁藏族育龄妇女的生育史。结果 共调查3741名15~49岁的藏族育龄妇女,共计10245次妊娠,报告的自然流产386次,自然流产发生率为3墙%,城市妇女显著高于农村妇女,农牧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育龄妇女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在控制了可能的影响因素后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高。居住在海拔4500m以上的育龄妇女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是居住在海拔3500m以下妇女的近2倍多。年龄和妊娠的次数显著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正相关关系,35岁以上的育龄妇女和多次妊娠的妇女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增大。结论 高海拔可能独立的影响藏族妇女自然流产的发生,在高海拔地区更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与营养,减少妊娠次数,延长生育间隔,以减少自然流产的发生。此外,回顾性的生育史调查可能会因回忆偏性等因素而低估了自然流产的发生,但西藏地区育龄妇女的自然流产水平不一定比平原地区高很多。  相似文献   
79.
20世纪90年代初已发现,妇女孕前及孕早期增补叶酸可以降低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危险性。我国也在育龄妇女中推广叶酸增补剂,但某些地区的神经管畸形出生患病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原因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80.
永靖县农村育龄妇女妊娠结局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永靖县育龄妇女妊娠结局的调查,了解农村妇女的生殖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和妇女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甘肃省永靖县6个乡(镇)、6个村的育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于2004年7月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入户调查,同时组织育龄妇女到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所)进行妇科检查。结果:1 268名育龄妇女,总妊娠次数3 034次,人均妊娠2.39次。妊娠结局中死胎死产91次,占3.00%;自然流产198次,占6.53%;人工流产241次,占7.94%;活产2 504次,占82.53%。死胎死产率3.51%,自然流产率7.09%。死胎死产发生率和自然流产发生率随妊娠次数增加而增加;文化程度较低或者收入较低者发生率较高。结论:甘肃省农村地区育龄妇女妊娠结局中死胎死产率、自然流产率与全国或者国内其他地区调查结果相比,发生率比较高,其相关影响因素有不同之处。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育龄妇女产前保健水平和入院分娩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