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92篇
  免费   3048篇
  国内免费   1242篇
耳鼻咽喉   191篇
儿科学   533篇
妇产科学   358篇
基础医学   1371篇
口腔科学   145篇
临床医学   10112篇
内科学   9885篇
皮肤病学   444篇
神经病学   317篇
特种医学   14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2566篇
综合类   15714篇
预防医学   7929篇
眼科学   112篇
药学   8410篇
  64篇
中国医学   1913篇
肿瘤学   2351篇
  2024年   417篇
  2023年   1542篇
  2022年   1374篇
  2021年   1617篇
  2020年   1592篇
  2019年   1738篇
  2018年   1114篇
  2017年   1472篇
  2016年   1614篇
  2015年   1840篇
  2014年   3029篇
  2013年   3069篇
  2012年   4066篇
  2011年   4161篇
  2010年   3878篇
  2009年   3735篇
  2008年   3971篇
  2007年   3848篇
  2006年   3371篇
  2005年   3190篇
  2004年   2404篇
  2003年   1962篇
  2002年   1767篇
  2001年   1449篇
  2000年   1010篇
  1999年   890篇
  1998年   803篇
  1997年   553篇
  1996年   515篇
  1995年   444篇
  1994年   339篇
  1993年   240篇
  1992年   225篇
  1991年   212篇
  1990年   159篇
  1989年   161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林安华  李羲 《中国医师杂志》2006,8(12):1629-1630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与人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SPC-A1/TAX多药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MRP、GST-π的表达;采用MTS法分别检测并比较SPC-A1、SPC-A1/TAX细胞对6种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耐药组MRP、GST-π表达均为阳性,亲本组MRP、GST-π表达均为阴性,耐药组与亲本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PC-A1/TAX较SPC-A1除对原诱导药物TAX具有耐受性外,对其他5种抗肿瘤药物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MRP、GST-π在SPC-A1/TAX细胞系中表达与该人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的MDR具有相关性,是其MDR产生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融合表达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CFP10-ESAT-6或ESAT-6-CFP10,研究其免疫学特性,为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将一个柔性的氨基酸“接头”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c(+)中,构建pET32c(+)-linker。PCR法扩增CFP10、ESAT-6基因。将CFP10克隆入改建的载体pET32e(+)的linker前,ESAT-6克隆入linker后,构建CFP10-ESAT-6融合基因;或将ESAT-6克隆入改建的载体pET32c(+)的linker前,CFP10克隆入linker后,构建ESAT-6-CFP10融合基因,分别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抽提质粒,酶切鉴定;在大肠杆菌B121中表达,通过Western blot分析其抗原性。结果:两个目的基因分别被按顺序成功克隆入载体pET32c(+)的linker前或后。重组质粒pET32c(+)-CFP10-ESAT-6或pET32c(+)-ESAT-6-CFP10靶基因的测序结果与预计序列完全一致。融合蛋白在B121菌中高效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融合蛋白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能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结论:成功地构建了多抗原基因DNA质粒;pET32e(+)-CFP10-ESAT-6或pET32c(+)-ESAT-6-CFP10质粒在B121菌中能高效表达rCFP10-ESAT-6或rESAT-6-CFP10融合蛋白,该蛋白兼具CFP10和ESAT-6两种蛋白的抗原性。本研究为rCFP10-ESAT-6或rESAT-6-CFP10融合蛋白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的耐药机制及流行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的耐药机制及其流行状况。方法:对氟喹诺酮耐药志贺菌的gyrA基因和parC基因进行扩增、测序,查找突变点;用重复基因外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REP-PCR)对志贺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两株耐氟喹诺酮的菌株都存在gyrA基因87位Asp(GAC)→Asn(AAC)和177位Gly(GGT)→Ser(AGT)的点突变,一株另有120位Met(ATG)→Leu(CTG)、203位Ile(ATC)→Leu(CTC)、204位Ser(AGC)→Thr(ACC)和205位Ile(ATT)→Leu(CTT)的点突变,另一株还有204位Set(AGC)→Ile(AAC)的点突变。除87位点突变外,其余突变位点均未见报道。parts基因未发现点突变。REP—PCR基因分型结果提示16株宋内志贺菌有7种指纹图谱,12株福氏志贺菌有两种指纹图谱。结论:两株志贺菌对氟喹诺酮耐药是由gytA基因点突变所致,耐药表型对突变的类型有一定的预见性,但耐药程度与突变频率的相关性不确定。2004年夏秋季武汉地区散发流行的志贺菌有相同或相似的克隆,血清型单一的宋内志贺菌存在基因多样性,福氏志贺菌中f2a比f4c的遗传多样性高。REP—PCR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基因分型法,可用于志贺菌同源性分析及暴发流行时的追根溯源。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调查保定市人群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耐药基因突变类及发生率,为保定市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对440株临床分离出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聚合酶链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对rpoB、katG、embB、inhA、rrs、rpsL、pncA基因进行突变分析。结果:440株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RFP、INH、SM、EMB、PZA耐药率分别为43.6%、37.5%、43.18%、20%、5%。耐药菌株基因突变率为耐RFP:rpoB92.6%(176/190);耐INH:katG65.4%(108/165);耐EMB:embB45%(40/88);耐INH:inhA39.3%(65/165);耐SM:rrs20%(38/190);耐SM:rpsL 65%(124/190);耐PZA:pncA 36.3%(8/22)。结论:保定市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突变率与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之间有明显相关性。应用PCR—SSCP进行耐药基因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同时本研究也为保定市结核病的预防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杭州市自然水体中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自然界中,细菌的耐药性是广泛存在的。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某些土壤、水体中的真菌类可合成抗生素,从而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诱导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但是,随着现代医学中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在这种新的选择压力下,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普遍,再加上耐药基因的传代、转移、扩散,耐药菌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0-05/2005-06采用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21~65岁,平均38岁。影像学显示单椎体破坏塌陷9例,双椎体破坏塌陷楔形变43例,脊柱后凸畸形35例,cobb’s角14~41°,平均24°。不全截瘫19例。血沉40~110mm/h。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0~12个月。结果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2~4年,平均2·2年。植骨块6~7月融合,无移位,折断和吸收。19例不全截瘫者术后2~4月恢复到E级。35例脊柱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4°。血沉于术后3~5月恢复到正常。随访期内结核病灶无复发。结论前路病灶清除、一期髂骨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脊柱结核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7.
随着抗菌素的滥用,细菌耐药性呈全球化上升的趋势,结核菌也不例外。因为结核菌的耐药,严重影响结核病的治疗效果,进而影响结核病控制进程。了解本地结核菌的耐药规律,对指导临床用药、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有重要作用。现将2000—2003年四川省结核病防治所门诊检测的248例肺结核病患者耐药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通过甲硝唑诱导耐药这一方法来分析rdxA基因突变情况的可行性.方法用非混合感染、敏感的H.pylori菌株进行甲硝唑诱导实验,使其由敏感型转变为耐药型;再提取DNA,PCR扩增诱导前后rdxA基因并测序.结果甲硝唑诱导菌株12株,4株获得成功,诱导前后的M IC值增加了16~64倍;连续传代3次后,M IC值保持不变.诱导前后敏感型与耐药型菌株rdxA基因序列仅有0.2%~0.8%的差异,而不相关菌株间则有2.2%~2.7%的差异.结论甲硝唑诱导实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稳定的甲硝唑耐药性,并能排外不同菌株间存在差异的影响,有望成为一种研究甲硝唑耐药机制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99.
多节段脊柱结核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多节段脊柱结核的诊治方法行前瞻性研究.方法:分析19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多节段脊柱结核分为中心病灶和卫星病灶,比较同位素扫描、X线、CT、MRI对中心病灶和卫星病灶的检出效果.对部分卫星病灶行脓肿引流、病灶搔刮、自体髂骨或肋骨块植骨.随访观察此类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上述四种检测方法发现中心病灶19例19处,卫星病灶19例34处.术中行中心病灶清除19例19处,卫星病灶清除5例9处,未处理14例25处.复查MRI示中心病灶静止、骨性融合15例15处;卫星病灶消失9例15处;卫星病灶明显缩小4例4处;无明显变化2例2处.15例患者获1~6年随访,平均2.2年.所有患者病情静止,血沉正常,脊髓功能完全恢复11例,部分恢复2例,慢性腰背痛3例.结论:M砒对多节段脊柱结核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根据MRI和CT扫描将多节段脊柱结核区分为中心病灶和卫星病灶,重点处理中心病灶,而对卫星病灶酌情处理,有助于减少组织器官的暴露,减轻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000.
儿科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的血培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晨燕  朱易萍 《四川医学》2006,27(4):369-371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从2002~2004年两年问共收集我院全儿科各种送检培养标本4694份,培养结果采用率的比较。结果血培养2175例,分离出菌株186株(阳性率8.55%),其中G^+菌145株(77.96%),G^+菌35株(18.82%),真菌6株(3.22%)。其中G^+菌以葡萄球菌占多数,并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表皮葡萄球菌最多)。G^+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葡萄球菌类几乎对青霉素耐药(耐药率均〉90%),苯唑西林也有较高的耐药率(〉50%),红霉素的耐药率达65%,所有的G^+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G^+菌对阿莫西林耐药达62.86%,对头孢三代耐药超过10%(国产头孢他啶达34.29%),对亚胺培南(泰能)的耐药较低,为5.71%。结论,临床上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感染常见,目前细菌耐药现象仍然严重,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