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50篇
  免费   4204篇
  国内免费   5206篇
耳鼻咽喉   561篇
儿科学   919篇
妇产科学   973篇
基础医学   4692篇
口腔科学   1521篇
临床医学   8087篇
内科学   7784篇
皮肤病学   822篇
神经病学   1400篇
特种医学   16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5篇
外科学   5538篇
综合类   18763篇
预防医学   2690篇
眼科学   2151篇
药学   6365篇
  82篇
中国医学   3972篇
肿瘤学   4991篇
  2024年   464篇
  2023年   1523篇
  2022年   1457篇
  2021年   1796篇
  2020年   1593篇
  2019年   1781篇
  2018年   1027篇
  2017年   1597篇
  2016年   1868篇
  2015年   1919篇
  2014年   2852篇
  2013年   2970篇
  2012年   4138篇
  2011年   4896篇
  2010年   4417篇
  2009年   4648篇
  2008年   4840篇
  2007年   4433篇
  2006年   4298篇
  2005年   4250篇
  2004年   3613篇
  2003年   2937篇
  2002年   2358篇
  2001年   2070篇
  2000年   1314篇
  1999年   1007篇
  1998年   746篇
  1997年   632篇
  1996年   497篇
  1995年   402篇
  1994年   258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转移生长因子 β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逆转录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法测定 12只STZ模型鼠 (糖尿病组 )及 8只对照组鼠的肾皮质转移生长因子 β的基因表达。结果 :糖尿病组鼠肾皮质转移生长因子 β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糖尿病后期转移生长因子 β生成增加 ,加剧了糖尿病肾脏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2.
殷平 《中华综合医学》2002,3(2):128-130
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细胞中新生血管网络系统形成,其决定于在行定微环境中某些血管生成诱导因子和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本主要对血管生成诱导因子,抑制因子及癌基因的表达水平对BTCC新生血管形成调控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03.
增生瘢痕皮肤中转化生长因子基因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转录因子Smad 2,Smad 3三种基因影响增生性瘢痕形成和胎儿皮肤伤口无瘢痕愈合的调节机制.方法 32份被检测标本中包括增生性瘢痕8份,其对应的正常皮肤组织8份,胎儿和成人皮肤组织各8份.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这3种基因在不同的组织细胞内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 TGF-β1、Smad 2 和Smad 3三种基因在增生性瘢痕、胎儿和出生后机体皮肤组织细胞内都有表达.在所检测8对增生性瘢痕和其对应正常皮肤细胞中,这3种不同基因在增生性瘢痕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皮肤细胞的组数分别为TGF-β1基因有5对,Smad 2基因有8对,而Smad 3基因有5对.在胎儿皮肤细胞内,TGF-β1的mRNA含量明显低于成人皮肤细胞(t=2.204,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Smad 3基因表达也呈相似的变化规律,mRNA含量显著低于成人皮肤细胞(t=4.269,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而Smad 2基因的mRNA含量却明显高于成人皮肤细胞(t=6.685,P<0.01),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 TGF-β1和它的下游信号分子Smad 2,Smad 3可能与增生性瘢痕形成密切相关.在增生性瘢痕细胞内,这3种基因高表达可诱导胞外基质大量沉积,加速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组织纤维化.TGF-β1和Smad 3基因在胎儿皮肤组织细胞内低表达可能是皮肤伤口无瘢痕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4.
沙立度胺对ECV304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体外探讨沙立度胺(thalidomide,反应停)抗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反应停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增殖的抑制率;RT-PCR检测血管新生相关基因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反应停对NF-κB活化的影响.结果反应停对ECV304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r=0.999,P<0.001),当50μg/ml反应停处理72小时,其抑制率为34%;25μg/ml反应停处理24小时,ECV304细胞VEGF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48±0.14vs0.98±0.18,P=0.005);与对照组相比,IL-8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减少(5.77±0.44vs 5.99±0.52,P>0.05);αv整合素亚基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47±0.13vs0.82±0.18,P=0.029),而β5整合素亚基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1.5±0.52vs 1.37±0.81,P>0.05).当药物浓度为50μg/ml时,NF-κB转录因子活性明显降低,且其对NF-κB活化的抑制与药物浓度有关.结论反应停抑制血管新生可能与其通过直接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下调VEGF和αv整合素亚基表达以及抑制NF-κB的活化等多个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105.
汪建  熊敏 《耳鼻咽喉》2002,9(6):362-364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鼻息肉中的表达。方法:将正常鼻粘膜和鼻息肉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正常鼻粘膜和鼻息肉中的表达。结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正常鼻粘膜呈弱阳性,在鼻息肉呈强阳性表达。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息肉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大鼠缺血心肌中VEGF表达及毛细血管新生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缺血心肌中VEGFmRNA及蛋白质表达及毛细血管新生的变化规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别检测心肌梗塞后24h,2W,2W,3W,4W缺血心肌中内皮细胞数,毛细血管密度和VEGFmRNA及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1)心肌梗塞1周后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内皮细胞数均明显增加,2周后达高峰,3周后开始下降,4周后下降到1周时水平,(2)心肌梗塞24h后,VEGFmRNA表达开始增加,1周后达高峰,2周后开始逐渐下降,4周后几乎无表达;VEGF蛋白质的表达从1周后增加,2周后达高峰,3周后开始下降,4周降低到1周时水平。结论:心肌梗塞后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VEGF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显著增加;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与VEGF表达的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角膜伤口愈合和解膜雾状混浊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24只眼)随机分为正常组(n=4)和手术组(n=20)。手术组每只左眼行PRK术,术中采用准分子激光器,角膜中央激光去上皮,然后按-10.00D近视进行切削,分别于术后第7d,14d,28d和3月于裂隙灯下观察记录角膜haze的变化并处死动物,将角膜组织制成石蜡切片,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角膜缲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①从术后第7d开始,术眼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角膜haze,严重者可达3级,haze高峰约在术后第28d。②正常角膜上皮中TGF-β1mRNA有低水平表达,PRK术后第7d,14d和28d,角膜上皮TGF-β1mRNA表达明显增高。术后3月已开始降低;正常组角膜基质中未检测出TGF-β1mRNA,术后第7d,14,和28d,角膜基质中TGF-β1mRNA表达明显增高,术后3月已开始降低。结论:TGF-β1可能参与了PRK术后的伤口愈合,它可能通过促进角膜基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而促进角膜haz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8.
bFGF对人毛囊黑素细胞增殖、活化和黑素合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人毛囊黑素细胞 (Hairfolloclemelanocyte ,HFM )增殖活化和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正常人HFM ,观察不同浓度bFGF(0 3~ 1 2ng ml)对HFM形态、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的影响。结果 bFGF处理HFM 7d后 ,HFM树突增多延长 ,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以 0 6ng ml组为著。结论 bFGF能诱导HFM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合成增加  相似文献   
109.
宫颈妊娠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宫颈妊娠指受精卵着床和发育在宫颈管内 ,极少见。发病率 196 6年Deers报道为约为1∶180 0 0 [1] 。近年辅助生殖技术的大量应用 ,宫颈妊娠的发病率有所增高 ,1997年Ushakov等报道为 1∶86 2 8[2 ] 。宫颈壁仅含 15 %的肌肉组织 ,余为无收缩功能的纤维结缔组织 ,当受精卵着床于此发生流产或因误诊为宫内早孕而行人工流产时 ,因宫颈收缩力甚弱 ,不能迅速排出妊娠产物 ,开放的血窦不能闭锁 ,故可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过去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子宫全切术。近年来 ,随着高分辨率B超、血清 β -hCG定量测定以及药物治疗的进展使宫颈妊娠的诊治有…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