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7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60篇
耳鼻咽喉   95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8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54篇
内科学   120篇
皮肤病学   224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672篇
预防医学   121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753篇
  1篇
中国医学   225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1病例资料患儿,男,9岁,贵州籍人,主诉左侧阴囊皮疹多年,瘙痒半月。诉自幼(约2个月~3个月左右)左侧阴囊处就有皮疹出现,随年龄增长皮疹面积有所扩大,条索状分布,有瘙痒,曾多次多地就诊,诊断为皮炎、湿疹、股癣、疥疮等疾病,外用激素类药物及口服抗组胺药物可以有所缓解,但皮疹从未完全消退过,且  相似文献   
92.
小儿湿疹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皮损多发生在面颊部、肘部,临床表现为难以忍受的搔痒,患儿常会用手抓挠而导致皮损破溃,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睡眠及情绪。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抗组胺药物和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湿疹,虽然能够控制疾病情,但长期应用可引起不良反应,且愈合后易于复发。因此,探寻治疗小儿湿疹的安全有效的中药外用剂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3.
94.
组胺类药物是皮肤科治疗中经常使用的药物,其疗效与不良反应都有一定的研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抗组胺类药物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相关内容。本研究着重阐述了抗组胺药物的主要类型、新药研究现状以及此类药物在皮肤科疾病中应用的各种情况、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等内容。  相似文献   
9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高危因素,体重指数(body BMI值和腰围成为衡量人们健康的重要标志;肥胖的发生机制和防止肥胖的方法和药物成为研究热点。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各种疾病相关基因陆续定位,单核苷酸图谱得以构建,使人们对疾病可以进行准确的基因诊断。本文搜集了国内外近年的肥胖相关基因、黑色素皮质激素第四受体基因、组胺相关基因和瘦素受体基因,分析这些基因突变与肥胖的关联,为肥胖的发病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对豚鼠急性过敏反应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的质量控制效力模型的提高方法。方法:建立牛血清白蛋白诱导豚鼠产生急性过敏反应模型。激发后30 min内观察豚鼠全身反应,并根据致敏性症状评分标准分级。取血用ELISA法测致敏前、攻击前及攻击后豚鼠血清总Ig E和组胺水平。结果:攻击后,模型组和卡介菌多糖核酸低剂量组豚鼠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过敏反应症状,而卡介菌中、高剂量组豚鼠急性过敏反应症状明显缓解。模型组在攻击前、后采集的血清总Ig E水平分别为1.637 0±0.158 6,1.683 1±0.228 1μg·ml-1,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同时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后,卡介菌高剂量和中剂量处理组在攻击前、后采集的血清总Ig E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经牛血清蛋白致敏后,在攻击前后,模型组血清中组胺水平分别为1.499 7±0.133 1,1.512 1±0.050 6μg·ml-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而同时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后,卡介菌高、中、低各剂量处理组在攻击前、后采集的血清中组胺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剂量依赖性抑制牛血清蛋白引起的急性过敏反应。其抗急性过敏反应的可能机制与降低血清总Ig E和组胺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7.
组胺药于20世纪60年代问世,相继推出有40多种(第一代抗组胺药),在早期抗过敏反应性疾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这些药物易透过血一脑屏障及较低的受体特异性,且具有明显的中枢抗胆碱受体的不良反应,70年代以后陆续推出了新型的抗组胺药(第二代抗组胺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8.
99.
<正>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是由苄基异喹啉类化合物组成的一种中效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滞药,具有高效、无组胺释放作用、无心血管不良反应和不依赖于肝肾的Hoffmann消除等优点[1,2]。目前国内外对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的药效学研究较多,但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脊柱结核手术中肌松作用时效的研究少见。本研究观察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脊柱结核手术中的肌松作用时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组胺作为一种递质,广泛存在于血液及各组织与器官中,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组胺在肝脏、脑、心脏、小肠的缺血再灌注中的研究较深入,组胺可通过激活不同受体发挥不同作用,主要通过影响再灌注后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水平发挥作用.本文就组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