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0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60篇
耳鼻咽喉   95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8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55篇
内科学   120篇
皮肤病学   225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672篇
预防医学   121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753篇
  1篇
中国医学   225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组胺受体在枳实调节小鼠小肠运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枳实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活性碳末指示法,以小鼠在灌服不同药物一定时间后小肠碳末推进率为指标分析小肠的运动功能。结果:灌服枳实煎液可明显提高小鼠小肠碳末推进率,此效应可被H1受体拮抗剂苯海拉明阻断而不能被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阻断。结论:枳实增强小肠运动功能的作用与H1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42.
嗜碱粒细胞组胺释放试验检测抗高亲和力IgE抗体及其受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的发生机制。方法 用嗜碱粒细胞组胺释放试验,检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组胺释放活性。结果 32例中,有15例(46.9%)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增高,提示FcεR1抗IgE自身抗体的存在。结论 部分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盐酸曲普立啶的化学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磁谱和质谱等结构鉴定方法对盐酸曲变立啶的化学组成与结构进行测定,证明按新工艺制备的盐酸曲普立淀与进口标准品属同一种物质。  相似文献   
44.
颈椎病家兔颈椎间盘及血清中炎性生化介质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颈椎病家兔炎性生化介质的变化。方法:取出颈椎病家兔的颈椎间盘组织,均浆,测定一氧化氮(NO)、组胺、5-HT浓度;心脏采血测定血清NO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颈椎间盘中NO、组胺、5-HT水平显升高(P<0.05或P<0.01),血清中NO也显升高(P<0.05)。结论:炎性生化介质在颈椎间盘退变和颈神经根病的病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5.
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豚鼠鼻粘膜中组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各种分析柱的分离效果 ,建立用离子交换柱分离 ,邻苯二甲醛 (OPA)柱后衍生荧光检测并分析豚鼠鼻粘膜组织中组胺的液相色谱方法 ,并对流动相的离子强度和pH进行了优化 ,确定以 40mmol·L- 1 pH 5 .5 0的柠檬酸钠缓冲液作为流动相为最佳条件。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 5 0nmol·L- 1 ,回收率 >92 % ,线性范围为 5 0nmol·L- 1~ 5 0 0 μmol·L- 1 ,组胺的保留时间为 13min 12s,组胺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 <3%。  相似文献   
46.
变态反应性鼻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抗组胺药、减充血药、皮质甾醇、色甘酸钠和异丙托溴铵,其中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皮质甾醇全身与局部的用药关系、药物的伍用及副作用,以及不同年龄和身体情况下用药特点等受到关注.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抗组胺药、茶碱类药分别及联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毛支的患儿随机分为非那根组、氨茶碱组及非那根+氨茶碱组,并设对照组.结果非那根组与非那根+氨茶碱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x2=7.81,P<0.05);氨茶碱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x2=1.94,P<0.1).结论毛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组胺药,可以明显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48.
Mepyramine对肝脏疾病肝微粒体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epyramine对肝脏疾病肝微粒体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以1,6-diphenyl-1,3,5-hexatriene(DPH)作为荧光探剂,应用荧光偏振技术研究大鼠急性肝炎、大鼠肝硬化肝微粒体膜流动性(LMMF)的变化,并在体外实验观察mepyramine(MPR)对LMMF的影响.结果:①LMMF在大鼠发生急性肝炎时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o1),而大鼠发生肝硬化时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10-4mol/L MPR可使正常大鼠、大鼠肝硬化及人体肝癌组织LMMF升高(P分别小于0.01,0.01,0.05).结论:肝病时LMMF出现异常;MPR可以升高LMMF,其机制可能与阻断抗组胺药敏感性细胞色素P450(HP-450)有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更好方案。方法 14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单用息斯每、单用赛庚啶及息斯敏加赛庚啶合用。结果 息斯敏加赛庚啶组风团减少及止痒效果明显优于彰息斯敏和赛庚啶组(经卡方检验x^2=21.5,x^2=-16.31,P〈0.05)。结论 二药合用在减少药物用量的同时,超到了药效互补的功效,达到了药物超效时间快,维持有效时间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检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中组胺释放活性。方法 自身血清皮肤试验和嗜好性粒细胞组胺释放试验。结果 自身血清皮肤试验和嗜碱性组胺释放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37.5%和43.75%。结论部分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中组胺释放活性增高,揭示该类病人具有特殊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激活机制,很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