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20篇
  免费   582篇
  国内免费   589篇
耳鼻咽喉   256篇
儿科学   70篇
妇产科学   64篇
基础医学   525篇
口腔科学   90篇
临床医学   1203篇
内科学   1208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130篇
特种医学   1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399篇
综合类   2636篇
预防医学   781篇
眼科学   136篇
药学   2073篇
  6篇
中国医学   1272篇
肿瘤学   210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315篇
  2022年   270篇
  2021年   286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420篇
  2013年   469篇
  2012年   635篇
  2011年   662篇
  2010年   586篇
  2009年   642篇
  2008年   772篇
  2007年   607篇
  2006年   685篇
  2005年   743篇
  2004年   428篇
  2003年   351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与生活质量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它的存在常意味着心肌梗死、中风及外周血管疾病等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风险高于其他人群。目前关于T2DM患As早发及加速的原因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酸味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动脉硬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观察了该方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腹主动脉终末糖化产物(AGEs)、腹主动脉α-SM-肌动蛋白、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PDGF-A)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影响。结果:酸味中药复方有降低血糖、减少AGEs含量、降低PDGF-A水平、提高α-SM-肌动蛋白水平以及抑制VSMC增生的作用。结论:酸味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的动脉硬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 3 ,6 (二甲氨基 ) 二苯骈碘杂六环葡萄糖酸盐对AGEP引起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牛血清白蛋白 (BSA)与不同浓度葡萄糖 (0 ,2 0 ,5 0 ,80mmol·L-1)体外孵育制备糖基化终产物 (AGEP) ,应用 [3 H] TdR掺入法和MTT比色法观察I-93对重度糖化的AGEP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ASMC)增殖的影响 ;应用放射免疫技术及Greiss法观察I -93对AGEP引起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 (BAEC)释放内皮素 1(ET 1)和一氧化氮 (NO)的影响。结果 :I-93 10 -7~ 10 -5mol·L-1能明显抑制AGEP引起的ASMC增殖 ,其 [3 H] TdR掺入量和MTT比色法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79 .4%和 44 .2 %。随AGEP糖浓度的增加 (2 0~ 80mmol·L-1) ,BAEC培养液中ET 1含量亦逐渐上升 [(4 93± 63 )~ (779± 10 5 )ng·L-1] ,I -93 10 -7~ 10 -5mol·L-1能明显抑制重度糖化的AGEP促进ET 1释放的作用 ;I -93对AGEP灭活NO的作用有剂量依赖性抑制效应。结论 :I -93有抑制ASMC增殖的作用 ;对AGEP诱导的BAEC释放ET 1和NO间平衡失调有调节作用 ,在防治阻塞性血管疾病方面I -93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阴道毛滴虫代谢产物体外对精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阴道毛滴虫代谢产物体外对人精子活力的影响。 方法 :阴道毛滴虫体外培养 ,除去虫体 ,留取培养液 ,稀释成三个浓度 ;将 10例正常生育男性的优化精子分为等体积的 4份 ,组成以下 4组 :A组加入未培养滴虫的空白培养液 ,B ,C ,D组依次加入前述浓度梯度的培养液 (1.2× 10 9/L、6× 10 8/L、1.2× 10 8/L) ,分别于 30s、1、2、4和 6h时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 (CASA)分析精子运动参数。 结果 :阴道毛滴虫浓度在 6× 10 8/L以上时 ,精子的活率和活力与对照组相比都显著降低 (P <0 .0 5 ) ,并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结论 :阴道毛滴虫代谢产物体外能抑制精子活力 ,可能是造成不孕不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 研究次氯酸对人血清白蛋白(HSA)的氧化修饰影响及与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s)之间的关系。 方法 有氧条件下在恒定浓度的HSA(60 mg/ml)内加入不同浓度次氯酸(0、1、5、10、20、30、40、50、60 mmol/L,最终浓度),观察氧化剂对HSA的修饰作用。凝胶排阻色谱法检验HSA氧化修饰结果,在线光谱扫描(190 nm~400 nm)分析修饰产物的光谱特性。结果 次氯酸可氧化修饰人血清白蛋白,其修饰产物主要为二聚体HSA和六聚体HSA。发现次氯酸对HSA单体和HSA二聚体的氧化修饰为一级反应;对诱导生成的AOPPs为准一级反应;而对诱导生成的HSA六聚体则为二级修饰反应。同时发现白蛋白对AOPPs的主要贡献者是六聚体形式的HSA,光谱分析表明HSA聚集体的最大吸收峰发生红移,提示HSA聚集体是由于蛋白中的酪氨酸残基通过氧化交联方式而聚集形成的。 结论 HSA经次氯酸处理后主要发生了蛋白聚集。而对AOPPs的主要贡献者是六聚体形式的HSA。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小鼠树突状细胞(DC)负载前列腺癌细胞株RM-1的裂解产物后,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及其抗肿瘤的免疫作用。方法 将RM-1细胞的裂解产物(T-lysate)作为肿瘤抗原负载小鼠骨髓来源的DC,构建DC瘤苗(T-lysate/DC),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四唑氮蓝(MTT)还原法检测其免疫活性;ELISA法检测其诱导细胞因子白介素(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作用;体内实验检测DC瘤苗的抗肿瘤免疫治疗作用和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DC负载RM-1细胞的裂解产物后,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Ⅱ)及共刺激分子(B7-1、B7-2)的表达明显增高;T-lysate/DC能够诱导小鼠产生RM-1特异性CTL,使细胞上清液中IL-2和IFN-γ水平升高,对小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并能有效抵抗肿瘤细胞的攻击;经T-lysate/DC治疗的荷瘤小鼠瘤体生长减慢,存活期延长,瘤体出现坏死和炎细胞浸润。结论 DC负载前内腺细胞解产物后,能够有效诱导搞肿瘤免疫反应,为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大鼠肾系膜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含量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大鼠肾系膜细胞,分别用糖化牛血清白蛋白(AGEs)及未经糖化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处理,以常规培养的肾系膜细胞作为对照,检测不同时间、不同浓度AGEs对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PAI-1表达的影响。MTT法检测AGEs对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ELISA测定条件培养基中FN、Ⅳ型胶原及PAI-1蛋白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系膜细胞PAI-1 mRNA的表达。结果:与相应浓度的BSA比较,AGEs(0—200mg/L)对系膜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可不同程度地刺激系膜细胞FN、Ⅳ型胶原、PAI-1蛋白的产生。RT—PCR检测显示,给予AGEs(100mg/L)的系膜细胞PAI-1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AGEs促进系膜细胞PAI—1的表达,提示AGEs通过上调PAI-1的表达而减少细胞外基质降解,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细胞外基质积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9.
《高血压杂志》2006,14(3):239-239
本研究有13000女性参加高强度的心肺健身运动,从1971年入选到1998年,共随访26年。入选时,妇女接受全身体检。做活动平板试验,每个年龄组运动量最低的20%为“不健康”,高的80%为“健康”,平均年龄43岁。51%正常血压,31%为高血压前期(120/80mmHg),18%为高血压(≥140/90mmHg)。在观察期间有298名死亡。经矫正年龄、吸烟,每个血压水平的“健康”女性的死亡率都有偏低倾向,但只有高血压组这种死亡率差异才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