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5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311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56篇
基础医学   333篇
口腔科学   89篇
临床医学   572篇
内科学   469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65篇
特种医学   1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215篇
综合类   1301篇
预防医学   349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492篇
  3篇
中国医学   364篇
肿瘤学   41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445篇
  2004年   373篇
  2003年   346篇
  2002年   328篇
  2001年   280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用改良的PCR-ELISA法检测37例恶性、32例良性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并与胸水细胞学、癌胚抗原(CEA)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7例恶性胸腔积液中有26例端粒酶活性阳性(26/37),阳性率为70.27%,高于良性胸腔积液中端粒酶海性表达(2/32,P<0.01);端粒酶活性检测诊断恶性胸水敏感性为70.27%,特异性为93.75%,与胸水细胞学诊断符合率为54.05%;其敏感性高于胸水CEA诊断结果(敏感性为51.35%)。结论: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作为细胞学检查的辅助手段能提高恶性胸水的诊断率,有助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2.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一种DNA-蛋白质复合体,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维持染色体的稳定,保证线性DNA完整复制。端粒酶是一种特异的染色体末端转移酶,近年来研究发现,端粒酶活性及端粒的稳定与恶性肿瘤发生相关。恶性肿瘤是由破坏细胞正常生长调控的多种基因突变引起,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的过程。近年研究发现,在大多数人体恶性肿瘤细胞中可检测到端粒酶活性,而在正常体细胞中一般端粒酶阴性(生殖细胞、造血干细胞等除外)。端粒酶与肿瘤之间的高度相关性使之成为目前肿瘤研究的新热点。端粒酶抑制及检测可能有潜在的临床治疗及诊断价值。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通过检测衰老大鼠肝组织细胞线粒体呼吸链氧化功能。探讨大鼠衰老时肝组织细胞线粒体呼吸甸氧化功能的变化规律及941方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从4月龄(青年组)、24月龄(老龄组)和941方组大鼠的肝组织分离出线粒体,并用双缩脲法测定单位组织的线粒体蛋白,用Clark氧电极极谱法分别测定线粒体呼吸链3个氧化酶活性:NADH氧化酶(NADHOX)、琥珀酸氧化酶(SUCOX)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X)。用差光谱法(联二亚硫酸钠还原减正铁氢化钾氧化的消化值)获得细胞色素a、b、c和c1含量(Cyta、Cytb、Cytc和Cytc1)。结果:与青年组大鼠比较,老年组大鼠的肝组织细胞线粒体含理有一定下和,百3个氧化酶活性却显增加,同时细胞色素含量尤其是Cytb和Cytc显升高,941方组大鼠肝组织细胞线粒体上述指标皆显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结论:衰老大鼠肝组织线粒体酶活性与青年组有显不同,表明衰老过程中肝细胞通过某种反馈机制使残存完好的线粒体氧功能代偿性增强;941方使这种作用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的非放射性检测方法。方法 将端粒重复旬扩增测定法(TRAP)与微孔板杂交相结合建立了非放射性检测方法。对3例正常肝组织和4例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癌组织、瘤旁组织、肝癌凋亡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肝癌组织具有比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而正常肝组织和瘤旁组织无此酶活性,肝癌凋亡组织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结论 该定量分析方法简单、灵敏、特异性强,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状态。  相似文献   
85.
慢性缺氧对小鼠肺Ⅱ型上皮细胞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缺氧对小鼠肺Ⅱ型上皮细胞几种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常压缺氧条件下喂养昆明种小鼠,分别于第10天、15天、20天处死相应缺氧组动物,对照组动物于第20天处死,取肺组织置于液氮中,做冰冻切片,按常规方法做酶组织化学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肺Ⅱ型上皮细胞SDH、NADHD和G6PD等酶的活性。结果:缺氧条件下这几种酶活性均有升高。结论:缺氧使小鼠有氧氧化酶和无氧酵解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86.
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石梅  苏明权  杨秀芝  马海昕  张歌萌 《医学争鸣》2001,22(14):1321-1323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子宫颈癌组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CR-TRAP微孔杂交法检测45例子宫颈癌组织标本和8例正常的子宫颈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45例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86.6%,其中宫颈癌Ⅰ期27例,阳性率77.7%,宫颈癌Ⅲ期6例,阳性率100%。8例正常宫颈组织中未检测出端粒酶阳性。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指导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个特殊结构 ,由一段具有特定重复序列的DNA和端粒结合蛋白组成 ,是维持染色体结构稳定的重要因素。正常细胞随着细胞分裂活动的进行 ,端粒DNA逐渐缩短 ,当缩短到一定程度时 ,染色体结构被破坏 ,细胞进入衰老期并以死亡而告终。但肿瘤细胞似乎丧失了这种能力 ,表现出永生化而无限制增殖的特性。尽管端粒研究为肿瘤、衰老难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但有关端粒蛋白组分的结构及其调控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因此 ,寻找新的、关键性的端粒、端粒酶调控分子是非常重要的[1] 。本课题拟以已发现的端粒相关蛋白…  相似文献   
88.
Objectites.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lomerase and the biological effect of radiation injury, and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human telomerase catalytic subunit gene (hEST2) reverse tranacriptase(RT) seg-ment in the expression of telomerase activity. Methods. Tumor FIeLa cells, KB cells and A431 cells were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change in telomeraseactivity after 60Co-ray irradiation at RNA level and protein level. Quantitative PCR and Northern blotting wereused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of bEST2 RT segment that encodes seven motifs of the human telomeres, a PCR-besed 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 (TRAP)was used to assay telomerase activity after exposure toradiation. Results. Both of telomerase activity and the expression hEST2 RT segment wer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dosage of radiation. In addition, testing the expression of motifs domain is similar to the measurement of telomerase activity.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the hEST2 BT segment by Northern blotting and quantitative PCR are new methods for testing Uflomerase activity. Furthermore, radiation can cause a dose-dependent decrease in telomerase activity. The effect of radiation on telomerase is one possible reason for the death of cancer ceils after irradiation.  相似文献   
89.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银染色法用于端粒酶活性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建立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 银染色技术,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裂解液提取组织细胞中的端粒酶模板,在特异引物作用下进行PCR 扩增,所得产物用氯仿∶异戊醇(24∶1)处理浓缩,作聚丙稀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经硝酸银染色分析端粒酶活性。结果TRAP-银染色法能准确特异地检测小鼠骨髓瘤细胞(SP 2/0)的端粒酶活性,灵敏度可达 1×10  相似文献   
90.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使得人们能够在分子水平上对肿瘤进行探讨。最近研究发现 ,细胞的衰亡及癌变与细胞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端粒( telomere)长度有关 ,端粒序列的复制依赖于一种特殊的 DNA聚合酶即端粒酶 ( telomerase)。在鼻咽癌 ( NPC)组织中端粒酶有活性表达 ,而正常人鼻咽粘膜中端粒酶活性低表达或无表达。端粒酶有可能成为 NPC早期诊断的标志物。本文就端粒、端粒酶与 NPC的关系作一概述。1 端粒与端粒酶1 .1 端粒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一种特殊结构 ,由简单重复富含 G的 DNA序列及端粒结合蛋白组成。早在本世纪 3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