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3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94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83篇
  1篇
中国医学   16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目的研究以化痰解郁通淋汤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33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61例,两组均予以低嘌呤饮食、多饮水、禁酒、禁用利尿剂,并予碳酸氢钠及醋酸泼尼松治疗。对照组予秋水仙碱。治疗组用中药化痰解郁通淋汤,中药口服1日1剂,每周5剂,休息2日;共观察2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变化,并取血清样本,测定血尿酸(SUA)、白细胞(WBC)总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63/72),对照组为81.9%(50/6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治疗组SUA、TWBC及hs-CRP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两组SU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4)在药物安全性方面,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出现食欲减退、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呕吐,肝功能示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经过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减轻,均能坚持服药。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解郁通淋汤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2.
患者,男性,75岁,因“自服秋水仙碱13片后恶心5d,腹胀2d”于2011年6月11日入住我院监护室。患者5d前因痛风发作,自服秋水仙碱13片(0.5mg/片,每隔1h服用1片)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入住当地医院,测血压偏低(具体不详),  相似文献   
103.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而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晶体沉积于组织或器官并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关节红、肿、热、痛与功能障碍,甚至关节畸形、肾石病及尿酸性肾病[1].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痛风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2].原发性痛风与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密切相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故对痛风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开发有效的预防与治疗药物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4.
王燕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1):136-137,146
目的观察痛风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痛风汤、秋水仙碱及针刺放血疗法,对照组仅予口服秋水仙碱。观察主要症状(红、肿、热、痛)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4%)(P<0.05)。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口服痛风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可显著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5.
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的常用药物,一般在痛风急性发作时使用。其通过抑制粒细胞的游走及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活性来发挥抗炎作用。它是从成熟的秋番红花中提取出来的生物碱,可以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可作为一种化疗药物应用于临床[1]。但是秋水仙碱过量往往易引起中毒,且患者病死率较高,目前临床上无特效治疗药物。本文报道急性秋水仙碱中毒致骨髓抑制1例,在急性秋水仙碱致骨髓抑制时被及时发现并尽早清除了体内毒物,辅以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解除了骨髓抑制,并获得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106.
〔摘 要〕 目的:评价银花炎宁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罗定市人民医 院收治的 90 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5 例。对照组行常 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行银花炎宁汤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尿酸和红细胞沉降率指标变化,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84.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和 对照组血尿酸和红细胞沉降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使用 银花炎宁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缓解患者相关症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7.
程先生今年54岁,一年前在单位体检时发现尿酸偏高,当时无明显症状,也就未找医生进行治疗。一个月前,他突然出现了右脚大脚趾红、肿、热和痛。程先生的一位患高尿酸血症的朋友建议他服用别嘌醇。谁知服药后程先生的不适症状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加重,于是程先生来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医生告知他这是高尿酸血症引起的痛风,并告诉程先生在急性期不应服用降尿酸药物。改用秋水仙碱或非留体抗炎药后,程先生的症状得到了缓解。程先生不理解,为何急性期不能服用降尿酸的药呢?痛风应如何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108.
新癀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1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1月~1999年8月,我院痛风专科门诊应用新癀片治疗急性病风性关节炎21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1977年拟定的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选择急性发作期血尿酸测定在416μmol/L以上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10例,对照组100例,其中治疗组年龄26~87岁,平均54岁;病程2天~26年,急性发作的病程2~20天,平均8天;初次发病36例,占17.1%;部位以第一跖趾关节首发为多见,有197例,占93.8%。对照组年龄23~88岁,平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竹叶石膏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秋水仙碱,0.5mg/次,2次/d,连服2d;塞来昔布,0.2g/次,1次/d,连服6d。治疗组35例竹叶石膏汤(竹叶10g,石膏~生30g,半夏~法、沙参各10g,土茯苓30g,大枣10g,甘草6g),水煎200mL/次,2次/d,肿痛盛加乳香、没药;热盛加金银花、山慈菇;伤阴加石斛、玄参;上肢痛加羌活、姜黄;下肢痛加牛膝、独活;湿重加猫须草、车前草;疼痛明显加威灵仙;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6d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6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22例,进步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有效5例,进步1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2.8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血沉、C反应蛋白、血尿酸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竹叶石膏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分析我院常用抗痛风药的使用现状和趋势.方法HT6K分析我院2012~2014年常用抗痛风药的用药数量、用药金额、DDDs、DDC等,分析其临床使用情况.结果2012~2014年常用抗痛风药中DDC最高的为苯溴马隆,其DDC为4.32元,DDC最低的为秋水仙碱,2012及2013年度其DDC为0.89元,2014年3月更换厂家后该药DDC进一步降低为0.58元;2012~2014年抑制尿酸生成类药别嘌醇片+别嘌醇缓释片的金额构成比分别为59.07%、39.63%、71.63%,除2013年被苯溴马隆片(47.46%)赶超之外,其余年份此类药金额构成比均居于常用抗痛风药中的首位;别嘌醇片的DDDs构成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4年别嘌醇片所占的DD Ds构成比飞速增长越居当年首位高达74.45%.2012~2014年苯溴马隆的DDDs构成比排序分别为4、4、3,均居于常用抗通风药的末位.结论 我院临床常用抗痛风药的使用中,日均费用最高的为苯溴马隆,最低的为秋水仙碱.临床选用抑制尿酸生成类药物如别嘌醇的频率相对最高,对此类药的选择倾向性最大,选用促进尿酸排泄类药物苯溴马隆频率相对最小,而抗痛风急性期用药秋水仙碱的使用率虽较小却相对较为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