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764篇
  免费   16315篇
  国内免费   11304篇
耳鼻咽喉   1215篇
儿科学   2992篇
妇产科学   1913篇
基础医学   14659篇
口腔科学   2530篇
临床医学   29101篇
内科学   23243篇
皮肤病学   2451篇
神经病学   6112篇
特种医学   48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6篇
外科学   11108篇
综合类   67238篇
预防医学   16265篇
眼科学   2049篇
药学   40141篇
  358篇
中国医学   27208篇
肿瘤学   7916篇
  2024年   2712篇
  2023年   8617篇
  2022年   7170篇
  2021年   8453篇
  2020年   7588篇
  2019年   8113篇
  2018年   4446篇
  2017年   7400篇
  2016年   7752篇
  2015年   8521篇
  2014年   11730篇
  2013年   11744篇
  2012年   15508篇
  2011年   16605篇
  2010年   15266篇
  2009年   14990篇
  2008年   14818篇
  2007年   14673篇
  2006年   13861篇
  2005年   13814篇
  2004年   11430篇
  2003年   7650篇
  2002年   3979篇
  2001年   3853篇
  2000年   3054篇
  1999年   2942篇
  1998年   2537篇
  1997年   2197篇
  1996年   1624篇
  1995年   1541篇
  1994年   1240篇
  1993年   1080篇
  1992年   883篇
  1991年   786篇
  1990年   711篇
  1989年   628篇
  1988年   471篇
  1987年   349篇
  1986年   275篇
  1985年   166篇
  1984年   78篇
  1983年   65篇
  1982年   5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慢阻肺(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并肺部感染中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舒巴坦、噻托溴铵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81例收治的AECOPD并肺部感染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予哌拉西林-舒巴坦+噻托溴铵+支持治疗,观察组予痰热清注射液+哌拉西林-舒巴坦+噻托溴铵+支持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疗效及药物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FVC、FEV1、FEV1/FVC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FVC、FEV1、FEV1/FVC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IL-10水平均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分布及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ECOPD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舒巴坦、噻托溴铵治疗能够改善肺功能,控制炎症因子水平,增强疗效,且并不会增加药物副反应。  相似文献   
102.
《中国药房》2019,(18):2497-2502
建立测定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树豆酮酸A(CAA)质量浓度的方法,并比较其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特征。方法:分别将CAA溶解于由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启动的大鼠、比格犬、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置于37℃水浴中进行孵育,分别于孵育的0、5、10、15、30、45、60 min时用乙腈终止反应,以染料木素为内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各孵育体系中CAA的质量浓度。色谱柱为Waters BEH C_(18),流动相为水(含0.1%甲酸)-乙腈(含0.1%甲酸)(45∶55,V/V),流速为0.25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2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选择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负离子扫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353.14→309.11(CAA)、m/z 269.86→224.11(内标)。以孵育0 min时CAA的质量浓度为参照,计算其在不同孵育体系中的剩余百分比和酶动力学参数。结果:CAA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5~20μg/mL,定量下限为0.05μg/mL,最低检测限为0.01μg/mL;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相对误差为-4.83%~8.94%,提取方法和基质效应均不影响待测物的测定。孵育60 min时,CAA在大鼠、比格犬、人肝微粒体中的剩余百分比分别为(62.79±9.99)%、(64.07±11.59)%、(96.66±5.71)%;在大鼠、比格犬肝微粒体中的半衰期(72.19、68.61 min)均显著短于人肝微粒体(364.74 min),清除率[0.019 2、0.020 2 mL/(min·mg)]均显著高于人肝微粒体[0.003 8 mL/(min·mg)](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UPLC-MS/MS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CAA质量浓度的测定及体外代谢稳定性的研究。CAA在大鼠、比格犬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均差于人肝微粒体。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布拉酵母菌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对P物质(SP)、生长抑素(SS)、5-羟色胺(5-HT)和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布拉酵母菌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后的疗效,2组治疗前后腹痛、腹胀、腹泻、症状评估量表(GSRS)评分及直肠感觉阈值、直肠排便阈值、直肠疼痛阈值、直肠运动指数和血清SP、SS、5-HT、NPY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χ~2=4.145,P0.05)。治疗后2组腹痛、腹胀、腹泻、GSRS评分及直肠运动指数、SP、SS和5-H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2组直肠感觉阈值、直肠排便阈值、直肠疼痛阈值和NPY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而观察组升高或者降低情况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05)。结论布拉酵母菌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明显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可能与调节神经递质分泌紊乱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4.
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的常见病理特征。虽然增加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摄入一直以来被认为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但是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却否定了该观点。PUFA在冠心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通过建立omega-6型PUFA负荷急性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来探讨PUFA对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实验方案及程序均符合动物使用和护理的伦理原则,并已获暨南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采用亚油酸(LA)连续灌胃14天后,大剂量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急性心肌缺血以建立动物模型。24 h后,采用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检测心脏功能。随后,采集血清及心肌组织样本进行心肌酶、磷脂组学分析、试剂盒含量测定和Western blot检测。心脏功能结果表明,与单纯LA组比较, LA负荷ISO小鼠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左心室缩短分数(FS%)显著降低,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增加。磷脂组学分析表明,与ISO组比较, LA负荷ISO小鼠心肌组织中的PUFA显著增加,且氧化型磷脂酰乙醇胺(ox-PE)的含量变化最为显著。还原型辅酶Ⅱ(...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并发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者外周血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半乳凝集素-3(galectin-3)、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收治的190例HFpEF并发MP感染患者为HFpEF并发MP感染组,另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未并发MP感染的HFpEF患者106例为HFpEF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NT-proBNP、galectin-3、MMP-3水平;比较随访1年后不同预后HFpEF并发MP感染患者NT-proBNP、galectin-3和MMP-3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HFpEF并发MP感染组患者外周血NT-proBNP、galectin-3、MMP-3水平均高于HFpEF未感染组(P<0.05)。预后不良组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 NT-proBNP、galectin-3、MMP-3联合检测评估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01;年龄≥65岁、住院时间≥14 d、NT-proBNP≥6 091.35 pg/ml、galectin-3≥9.16 ng/ml和MMP-3≥245.53μg/L是HFpEF并发MP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T-proBNP、galectin-3、MMP-3在HFpEF并发MP感染预后不良患者的外周血中均呈高表达,且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于HFpEF并发MP感染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通过检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患者妊娠前后血清睾酮(T)水平,研究妊娠早期雄激素改变对妊娠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助孕鲜胚移植后单胎妊娠患者486例。测量母体血清基础T值及移植后30d血清T值,计算妊娠前后T值增长倍数,并随访至分娩或流产,随访内容包括有无早期阴道出血、流产、早产及妊娠期并发症,通过单因素联合多因素相关性分析,观察妊娠后T值改变和妊娠的相关性。结果鲜胚移植妊娠早期T值改变与早期阴道出血[aOR1.030,95%CI (0.955,1.121),P>0.05]、流产[aOR0.973,95%CI(0.855,1.325),P>0.05]及早产[aOR1.013,95%CI(0.889,1.145),P>0.05]均无相关,与妊娠期并发症有相关性[aOR1.103,95%CI(1.005,1.211),P<0.05]。结论妊娠早期T值改变是IVF/ICSI助孕患者妊娠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之一,随着妊娠前后T值增长倍数的升高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调节致癌基因-α(GRO-α)和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MRproADM)水平在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间北京市第六医院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按照是否合并有COPD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另选取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比较三组受试者的肺功能指标、GRO-α和MRpro-ADM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血清GRO-α和MRpro-ADM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RO-α与MRpro-ADM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水平均低于正常组,且观察组患者FEV1、FVC和FEV1/FV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GRO-α与MRpro-ADM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且观察组患者血清GRO-α和MRpro-AD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Pearson相关法分析显示,血清GRO-α和MRpro-ADM水平均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和FEV1/FVC呈负相关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绘制ROC曲线,血清GRO-α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861,95%可信区间为0. 773~0. 942,最佳截断值为86. 54 ng/L,灵敏度为89. 0%,特异性为82. 0%,准确度为85. 0%。血清MRpro-AD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824,95%可信区间为0. 745~0. 919,最佳截断值为1. 04 nmol/L,灵敏度为73. 0%,特异性为84. 0%,准确度为75. 0%。结论肺癌合并COPD患者血清GRO-α和MRpro-ADM水平显著提高,可为临床辅助诊断与病情预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8.
基于调控肠道菌群探讨中药防治脑卒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肠道菌群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被称为人体"被遗忘的器官",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肠道菌群失调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例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及多发性硬化等。脑卒中具有高的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特点。肠道菌群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可通过影响机体的吸收、代谢、血压、血糖、血脂及动脉粥样斑块等因素,进一步影响脑卒中的发病。中医认为脾胃气血流注失度、阴阳盛衰失衡,机体生理功能失调,化生"风、火、痰、虚、瘀"等病理产物,可致中风的发生。脾胃主腐熟运化水谷,肠道菌群影响饮食的消化吸收,现代研究的肠道菌群功能与中医之脾胃功能失调相关。因此,调整肠道菌群的稳态,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干预靶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药干预脑卒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是否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值得未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对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黄芩苷、白藜芦醇等),中药单方(丹参、红景天等)和中药组方(补阳还五汤、脑心通胶囊、补中益气汤等)防治脑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开发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建立大黄特征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相关联的二维指纹图谱,研究大黄抗氧化活性物质。方法:利用高效液相多检测器联用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在线检测体系,对大黄中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共鉴定出大黄中化学成分15种;其中8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然后采用清除效率为指标对各活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结果发现化合物葡萄糖紫丁香酸、腺嘌呤、没食子酸、儿茶素或表儿茶素、双花母草素、2-O-桂皮酰-没食子酰葡萄糖等具有较强的清除ABTS·+的活性,而蒽醌类成分对ABTS·+的清除作用较弱。结论:采用HPLC-ABTS-DAD-Q-TOF/MS对大黄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快速分析鉴定,初步阐明大黄在抗氧化环节起作用的效应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