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7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82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81篇
预防医学   439篇
药学   95篇
  6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以北京市某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为例,在对口蹄疫病毒研究的实验类型、实验剂量、生物安全防护设备以及实验室周边环境敏感程度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高斯扩散模型对实验室发生事故时可能产生的气溶胶扩散范围进行预测,综合各方面因素,得出该实验室在既定实验条件下研究口蹄疫病毒对周围环境是比较安全的综合风险评估结果,以供实验室管理者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2.
基层医务人员生物安全防护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晨光  贺志安  申海玲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5):2921-2922,2924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对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掌握情况。[方法]采用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调查表,对来自省内5个地区县、乡级别医院的基层外科医疗、护理、检验人员进行了现况调查。[结果]基层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概念、消毒与灭菌技术、职业暴露的处理、临床废物的正确处理等认知率较高(85.3%-94.9%)。但对医务人员感染的危险因素、生物安全防护的概念、检验科和手术室属几级生物安全防护、标准预防概念、哪些操作可产生气溶胶、哪些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等清楚率较低(6.6%-48.3%)。[结论]基层医务人员对生物安全防护认识有待加强,应加大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力度,增强生物安全意识、强化职业防护能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实现三级生物安全(BSL-3)实验室各区域的压强梯度、温度与湿度等各项指标的动态平衡,保证工程屏障的生物安全防护作用.方法 设计了BSL-3实验室空气指标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在变送器及专用数据采集设备的基础上采用直接数字控制模式(DDC)控制,并设置图形监控系统.上位机可同时对各项指标进行实时记录存盘并分析处理,根据实时情况对相应输出设备进行调节,对超过设定限值的数据发出报警.结果 该系统能实时采集BSL-3实验室各区域、空调机组、空气过滤器等所有监控点的压力、温度、湿度、阻力、设备运行状况等模拟量信号和风机、电动执行器等的启停(运行)状态以及报警信息,以彩色动态仿真图形显示,并实时对设施的运行进行控制.监控中心可通过DDC控制器远程修改现场的控制参数,系统自动调节相关设备的输出量.监控中心自动执行警报,强制画面显示报警的环节和原因,工作人员可根据用户等级来处理报警信息.结论 该自控系统可实时有效地对室内环境指标状态以及设施的运行状况等进行监控,满足了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64.
如何实施《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解菊  姚磊 《重庆医学》2007,36(17):1786-1787
为了提高临床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促进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并与国际管理体系逐步接轨,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适应医学不断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为临床医学服务,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65.
浅论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管理中人们通常只关注检测质量的管理,忽视安全、特别是生物安全的管理。这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实验室不太可能发生感染,即使感染也没有很严重的后果。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实验室感染是客观存在的现象。直接和致病性或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打交道,本身就存在风险。有些是新发现的病原微生物,一旦具有致病性由于人们缺乏防范意识将极具感染风险,如80年代的艾滋病病毒。有些是我们熟悉的微生物,在原先的观念中对人无致病力或低致病力,现在受到环境的影响发生变异,演化为高致病性的病原,如人禽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如果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实验室感染等意外将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66.
目的为了解基层单位生物安全现状,制订相应的应急防控措施,预防生物安全事故发生。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法,对全市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开展调查。结果从事微生物检测检验的工作人员生物安全意识薄弱,无生物安全操作手册,硬件较差。结论应加强对从事微生物学检测检验工作者生物安全的培训,对生物危害进行评估,并制订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建立BSL-2生物安全实验室,以防止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7.
赵卫  朱利  黎诚耀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3):567-567,574
美国“9.11”事件前,生物安全这一名词还不为公众所熟悉。关注的人仅局限在专家范围内。“9.11”事件后,尤其是“炭疽粉末邮件事件”发生后,生物安全已从“知之者甚少”转为“知之者甚众”。2002年岁末,SAILS的暴发流行使生物安全成为国内民众街谈巷议的重要话题。2004年北京发生的SAILS冠状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更使普通老百姓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达到空前的地步。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价生物安全实验室新更换的17台排风高效空气过滤器对微生物气溶胶的防护效果。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调所生物气溶胶检测评价技术平台对排风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滤菌效果进行测试。结果排风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滤菌效率有14台在99.99999%以上,3台在99.9999%以上。结论生物安全实验室新更换的排风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滤菌效率符合GB50346—2004“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9.
70.
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LBS)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随着国家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视,有必要对医学研究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及技能培训,以保证我国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步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