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64篇
  免费   6841篇
  国内免费   4813篇
耳鼻咽喉   618篇
儿科学   1435篇
妇产科学   678篇
基础医学   4794篇
口腔科学   1002篇
临床医学   11665篇
内科学   13663篇
皮肤病学   1117篇
神经病学   2676篇
特种医学   22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7篇
外科学   5842篇
综合类   29482篇
预防医学   8995篇
眼科学   1400篇
药学   14799篇
  203篇
中国医学   15299篇
肿瘤学   1957篇
  2024年   1965篇
  2023年   6084篇
  2022年   4982篇
  2021年   5603篇
  2020年   4570篇
  2019年   4591篇
  2018年   2118篇
  2017年   3268篇
  2016年   2878篇
  2015年   3167篇
  2014年   4618篇
  2013年   4411篇
  2012年   5460篇
  2011年   5688篇
  2010年   4991篇
  2009年   4974篇
  2008年   7237篇
  2007年   5871篇
  2006年   5659篇
  2005年   6761篇
  2004年   5845篇
  2003年   5681篇
  2002年   4109篇
  2001年   2230篇
  2000年   1541篇
  1999年   958篇
  1998年   656篇
  1997年   434篇
  1996年   339篇
  1995年   294篇
  1994年   233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155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习洋  陶泽璋 《疑难病杂志》2020,(2):207-211,216
慢性鼻窦炎(CR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感染性鼻部疾病,病理分型主要分为Th2细胞介导的嗜酸性粒细胞性鼻窦炎(ECRS)和Th1细胞介导的非嗜酸性粒细胞性鼻窦炎(非ECRS)2种表型。欧洲国家CRS患病人群主要表现为ECRS,而随着亚洲国家的急剧工业化发展,其ECRS的比例也在急剧增加。ECRS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和相关因子相互作用。其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激素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状难以改善或存在复发的风险。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s)是一种非B、非T的新型淋巴细胞,与Th2免疫应答关系密切。文章就ILC2s在EC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ECR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复方谷氨酰胺在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2-01/2014-01青海红十字医院接收治疗的108例S A P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给予观察组患者谷氨酰胺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肝肾功能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 pha,TN F-α)、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1B(interleukin 1B,IL-1B)、IL-8、IL-6的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和Scr均高于治疗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ALT、BUN、TBIL、AST和Scr较对照组患者较低,比较两组间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hs-CRP、IL-1B、IL-8、IL-6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下降,IL-10升高,比较两组间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NF-α、hs-CRP、IL-1B、IL-8、IL-6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IL-10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间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复方谷氨酰胺能够显著改善SAP患者的全身炎症状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3.
植物药对结肠癌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姜黄素、多糖(苹果多糖、香菇多糖)、皂苷(重楼皂苷、人参皂苷)、白藜芦醇、槲皮素等植物药可通过不同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此外,植物药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管生成、减轻化疗药物不良反应、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等作用。了解植物药对结肠癌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能为结肠癌的临床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4.
糖尿病神经病变(D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血糖控制与DN的改善相关性有限,其不是DN的唯一决定因素,血脂代谢等因素也参与DN的发生、发展。三酰甘油、非酯化脂肪酸、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胆固醇、非典型鞘脂、载脂蛋白等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导致DN。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减重、适量运动对DN的治疗至关重要。现已发现贝特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欧米伽-3、硫辛酸可改善糖尿病患者因血脂代谢紊乱引起的神经损伤。还有一些药物是通过阻断致病通路治疗DN,但这些尚未在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5.
目的:比较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neurotropin, NTP)连续椎旁阻滞和静脉给药预防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疗效。方法:研究比较椎旁组与静脉组治疗91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采用疼痛数字评分(numeral score of pain, NRS)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对疼痛及手术有效性进行评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PHQ-9)评估病人术后腰腿功能改善程度,病人抑郁程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病人NRS,JOA,ODI及PHQ-9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 <0.01)。出院1月随访,椎旁组NRS,JOA及PHQ-9评分改善好于静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月、6月,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TP连续椎旁给药预防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在早期对于疼痛、腰椎功能和情绪改善方面疗效优于静脉用药,而远期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76.
77.
78.
目的 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炎症因子、补体及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的影响,并分析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78例待产孕妇,按照是否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分为观察组167例和对照组111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分别在宫口开至2~3 cm时(T1)、宫口开全时(T2)、胎儿分娩后(T3)、分娩后24 h(T4)观察2组产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IL-1β、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补体C3、补体C4、CD3+、CD4+、CD4+/CD8+、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产程时间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T2、T3、T4时的VAS评分较T1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产妇T2、T3、T4时刻的IL-1β、IL-6、hs-CRP水平较T1时刻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产妇T2、T3、T4时刻的补体C3、C4水平较T1时刻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产妇T2、T3、T4时刻的CD3+、CD4+、CD4+/CD8+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产妇各时刻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产妇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分娩镇痛可明显减轻产妇疼痛,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补体和T淋巴细胞水平,进一步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鹿瓜多肽注射液辅助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医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持续治疗10d,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数字疼痛分级(NPRS)评分、颈部残障指数(NDI)评分,并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颈椎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PRS、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辅助治疗颈椎病可提高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80.
肿瘤的转移前微环境(pre-metastatic niche,PMN)特指原发肿瘤灶为肿瘤细胞远处播散和定植准备的微环境,此微环境的六个特征包括炎症、免疫抑制、血管生成/血管通透性、亲器官性、重编程和淋巴管生成。PMN形成的关键成分包括肿瘤源性分泌因子、细胞外囊泡(含外泌体)、骨髓源性细胞、免疫抑制细胞和宿主基质细胞等,其中,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重要的信使,在肿瘤PMN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综述就外泌体在肿瘤PMN形成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