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6篇
  免费   386篇
  国内免费   206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340篇
口腔科学   112篇
临床医学   706篇
内科学   313篇
皮肤病学   74篇
神经病学   84篇
特种医学   1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43篇
综合类   1689篇
预防医学   880篇
眼科学   55篇
药学   865篇
  22篇
中国医学   280篇
肿瘤学   164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409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比较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脐血CD34+细胞诱导树突细胞(DC)的方法及其特性.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法获得单核细胞;经GM-CSF及IL-4诱导获得DC.磁性活化细胞分选系统(MACS)分选脐血CD34+细胞,以GM-CSF、IL-4、TNF-α、SCF、FL、TPO等细胞因子诱导获得DC.用电镜、普通显微镜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DC表型;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llo-MLR)观察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因子GM-CSF、IL-4、TNF-α,脐血CD34+细胞在GM-CSF、IL-4、TNF-α、SCF、FL、TPO等因子作用下,可生成DC,并表达相应的DC分化抗原CD14、CD80、CD83、CD86、HLA-DR.脐血CD34+细胞具有较强的扩增能力,经2周诱导,体系细胞数可增加173.8士26.7倍,两种来源的DC均能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与脐血CD34+细胞,在体外均可诱导成DC,并具有相应的DC分化抗原和功能.  相似文献   
82.
2004年5月15日乐陵市张屯乡防保站预防接种门诊在给儿童预防接种时发生1例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为了解发生原因,尽快做出处理,杜绝类似情况发生,我们进行了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3.
目的:为了解阴道毛滴虫在性罪错人群寄生的情况,探讨和分析阴道毛滴虫寄生与性罪错人群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对南通市公安局收容教育所性罪错人群以及本市某国营纺织厂健康纺织女工阴道毛滴虫的寄生情况进行了6个月~1年的连续性观察。对1998~2001年间南通市公安局收容教育所性罪错人群3490人和随机抽样国营纺织厂纺织女工284人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镜检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结果:性罪错人群中淋病双球菌、解脲文原体、沙眼衣原体和梅毒螺旋体感染者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的平均阳性检出率为31.5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46%,7/284),差异非常显著(x~2=29.97,P<0.005),并且淋病双球菌、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和梅毒螺旋体混合感染者,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单纯淋病、解脲支原体感染、沙眼衣原体感染和梅毒螺旋体感染者。结论:建议性罪错人群在接受淋病双球菌、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梅毒螺旋体时,甚至包括艾滋病毒等特异性检测的同时,必须常规检查阴道毛滴虫滋养体,尤其应当高度重视性传播疾病混合感染,务必选用抗性病和抗滴虫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有利于患者迅速痊愈。  相似文献   
84.
85.
输血是感染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我国在九十年代开始对献血员进行抗一HCVELISA法检测,较好地控制了输血后丙型肝炎的传染。但因“窗口期”、病毒变异、免疫静默感染等原因,血清学方法筛查丙型肝炎抗体仍存在一定的漏检,因而可能会造成少数患者输血后感染HCV。为了解我市献血员中(抗-HCV阴性)隐匿性HCV感染状况,笔者采用FQ—PCR方法对2000例抗-HCV阴性献血员血液进行FQ—PCR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6.
农庆云 《中国保健》2007,15(23):82-83
混合溶液的配制、张力与用途是学生学习液体疗法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明确目的-引入方法-阐述概念-掌握用途-归纳小结这一简明有效的六步教学方法,能使在校学生和基层医生熟练掌握此内容,提高儿科学教学质量和儿科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87.
88.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已有研究证明其与严重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心力衰竭、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有关,目前全球心房颤动的患病人数超过了3 300万,预计未来40年内其患病率将增加1倍以上。多年来,医学相关人员在探究心房颤动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开创改进其治疗方法等方面付出了大量努力。目前心房颤动的治疗管理仍是临床医学上的一个难题,尽管心房颤动治疗的手术消融和导管消融技术已逐渐趋于成熟,但对于心房颤动最佳的治疗方式、消融能量的选择尚无统一定论。导管消融通常需要多次手术且成功率低,而手术消融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近年来,鉴于心脏外科医生和电生理学家之间的密切合作,结合导管及微创手术消融诞生了一种治疗心房颤动的新型策略——混合消融模式。混合消融克服了导管消融和微创手术消融的缺点,减少了不良结局,在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尤其是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上取得了可观的成效。本文主要通过回顾心房颤动消融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目前混合消融模式治疗心房颤动的现有研究成果,归纳总结这种新型心房颤动治疗策略的优势与挑战,以期为临床心房颤动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89.
杨锐  赵翠娟  陈吉 《医学研究杂志》2023,52(10):191-19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已逐渐取代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B, HBV)成为进展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但NAFLD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理论研究,目前尚无定论。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是细胞生理活动中关键的一环,在NAFLD的进展中具有举重若轻的作用。因此本文就程序性坏死的发生、调控及与NAFLD的作用进行概述,为NAFLD的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0.
基于粗配准和混合互信息的医学图像配准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边缘检测算子和数学形态学方法提取医学图像轮廓,采用主轴矩法配准两幅图像的轮廓,使其达到粗略配准的目的。通常的互信息测度是基于香农熵的,因为香农熵对于局部极值具有很强吸引域,而某些参数下的雷尼熵可以消除局部极值,将两种测度分别用于精配过程中不同的搜索阶段。首先利用全局搜索算法,寻找基于雷尼熵的归一化互信息测度的全局最优初值,再通过局部优化算法对当前的最优解寻找基于香农熵的更精确的全局最优解。实验表明,这种配准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