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283篇
  免费   36756篇
  国内免费   29502篇
耳鼻咽喉   3494篇
儿科学   5411篇
妇产科学   4464篇
基础医学   40070篇
口腔科学   7678篇
临床医学   61498篇
内科学   47692篇
皮肤病学   6191篇
神经病学   10961篇
特种医学   127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40篇
外科学   29051篇
综合类   148133篇
预防医学   30268篇
眼科学   5395篇
药学   69592篇
  734篇
中国医学   43591篇
肿瘤学   45068篇
  2024年   4893篇
  2023年   16055篇
  2022年   13835篇
  2021年   16665篇
  2020年   14966篇
  2019年   16243篇
  2018年   9082篇
  2017年   14519篇
  2016年   15673篇
  2015年   17047篇
  2014年   24519篇
  2013年   24743篇
  2012年   32913篇
  2011年   36023篇
  2010年   32975篇
  2009年   32832篇
  2008年   34878篇
  2007年   32456篇
  2006年   30270篇
  2005年   30234篇
  2004年   25161篇
  2003年   19006篇
  2002年   13222篇
  2001年   12000篇
  2000年   9894篇
  1999年   8131篇
  1998年   6437篇
  1997年   5364篇
  1996年   4220篇
  1995年   3496篇
  1994年   3053篇
  1993年   2252篇
  1992年   2120篇
  1991年   1909篇
  1990年   1557篇
  1989年   1623篇
  1988年   727篇
  1987年   542篇
  1986年   445篇
  1985年   258篇
  1984年   128篇
  1983年   70篇
  1982年   6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6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目的观察宁泌泰胶囊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胰石蛋白(PSP)的影响。方法将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盐酸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盐酸莫西沙星联合宁泌泰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排尿障碍、症状影响、生活质量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排尿障碍、症状影响、生活质量评分及血清TNF-α、M-CSF、IL-1β、PSP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及血清TNF-α、M-CSF、IL-1β、PS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56/62),对照组为75.8%(47/6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用药期间恶心、头晕、瞌睡、肠胃不适、头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宁泌泰胶囊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明显改善症状,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且用药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3.
周源 《海南医学》2015,(5):696-699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已上升为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是一类作用于内皮细胞的特异性生长因子,其家族成员VEGF-A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能通过与其特异“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或神经菌毛素受体(NRP)结合,引起VEGFR-1/2磷酸化或诱导NRP信号传导,促进肿瘤细胞的趋化、粘附、存活及增殖,对乳腺癌的形成和转移起重要作用。本文就VEGF-A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机制做一综述,为下一步临床上制定抗肿瘤转移治疗策略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分析吉西他滨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胰腺癌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吉西他滨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与对照组(吉西他滨化疗)。结果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氨溴特罗片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探讨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西北大学附属神木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溴特罗片治疗.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CD3+、CD4+、CD8+水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MDC)]水平,以及核因子-κB(NF-κB)、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变化情况,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7%(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NF-κB、sTREM-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NF-κB、sTRE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17、MCP-4、MD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L-17、MCP-4、MD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3+、CD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氨溴特罗片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可降低患儿NF-κB、sTREM-1水平,能通过减轻炎性反应、提高免疫功能而发挥作用,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6.
背景与目的:CD44分子是众多肿瘤细胞的标志分子,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该研究探讨CD44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云南汉族人群宫颈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了CD44基因中的两个SNP位点rs13347和rs8193,采用TagMan基因分型的方法,分析这两个多态性位点在497例宫颈癌患者和500例健康对照个体以及483例NSCLC患者和471例健康对照个体中的分布特征,并分析CD44基因中的多态性位点与云南汉族人群宫颈癌和NSCLC的相关性。结果:rs13347和rs8193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宫颈癌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NSCLC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中:rs13347和rs8193位点等位基因在NSCLC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和P=0.004);这两个位点基因型在NSCLC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和P=0.020);其中rs13347位点等位基因C在NSCLC组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能是NSCLC发生的风险因素(OR=1.250,95% CI:1.035~1.509),rs8193位点等位基因C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NSCLC组,可能是NSCLC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0.768,95%CI:0.641~0.921)。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rs13347C-rs8193T和rs13347T-rs8193C在NSCLC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和0.022);该结果说明单倍型rs13347C-rs8193T可能是云南汉族人群NSCLC发生的风险性因素(OR=1.316,95%CI:1.096~1.579)。结论:CD44基因中的两个SNP位点rs13347和rs8193可能与云南汉族人群宫颈癌发病风险无关,而可能与云南汉族人群NSCLC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基因rs17576位点多态性与汉族女性乳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2016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和大庆地区的282例乳腺癌患者和302例对照组女性,计算两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结果两组MMP-9基因rs17576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校正混杂因素后,基因型AA和显性模型下对乳腺癌的风险预测值分别为2. 869 (95%CI:1. 512~5. 447,P=0. 001)和2. 809 (95%CI:1. 513~5. 214,P=0. 001)。3组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3组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阳性率、孕激素受体阳性率和病理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 MMP-9基因rs17576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存在一定相关性,AA基因型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rs17576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级具有相关性。本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数据可以为本地区女性群体乳腺癌易感基因的筛选及发病风险评估提供前期研究数据,为乳腺癌的个体化防治和诊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抗β2-糖蛋白1抗体(抗β2-GP1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ACA)联合分型检测在不良妊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65例不良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正常分娩的6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ACA、抗β2-GP1抗体水平,对比两组差异,分析ACA、抗β2-GP1抗体对不良妊娠诊断的指导价值。结果观察组ACA-Ig G与ACA-Ig 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抗β2-GP1抗体-Ig G与抗β2-GP1抗体-Ig 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ACA与抗β2-GP1抗体联合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ACA与抗β2-GP1抗体阳性表达是导致产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原因,临床中及早进行ACA与抗β2-GP1抗体水平的检测对后续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制定及产妇妊娠结局的改善均具有重要意义,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究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VDLD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74例ALL患儿,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37例)实施VDLD方案治疗,联合组(37例)实施甲磺酸伊马替尼+VDLD化疗方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及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72.97%)(P<0.05);联合组治疗2个疗程后血清BAFF、APR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年RFS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VDLD化疗方案治疗ALL,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血清BAFF、APRIL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0.
乳腺癌耐药一直是临床及科研工作的难题,但迄今为止耐药机制尚不明确。微RNA(miRNA/miR)参与调节转录后基因的表达,其中miR-27a作为致癌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上调,与乳腺癌耐药紧密相关。miR-27a具有调控药泵外排、激活凋亡抵抗、影响DNA修复损伤以及介导药物失活等多种生物学功能,通过作用于不同的下游靶点,如P-糖蛋白、BAK、第2个线粒体源胱天酶激活剂/低等电点IAP直接结合蛋白等,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激活下游通路磷脂酶C/Raf/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途径、腺瘤性结肠息肉/β联蛋白等,最终导致阿霉素、5-氟尿嘧啶、他莫昔芬等耐药。干扰miR-27a的表达能够逆转乳腺癌化疗耐药,但miR-27a作用机制复杂,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