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324篇
内科学   7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73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470篇
预防医学   1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3篇
  2篇
中国医学   13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紫外线辐照血液输注疗法即血氧疗法,又称自血光量子疗法。本文以西安产XZY—B型量子血液治疗仪,采用上述方法对28例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与未开展本疗法的20例同类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性比较,并对血氧疗法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报告了37例GBS。根据年龄分为两组,重点分析并讨论前驱感染、植物神经病变、及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不同疗法对格林-巴利综合征短期疗效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不同治疗方法对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应用血浆交换、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和激素不同治疗的4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接受单膜血浆交换或双膜血浆吸附治疗的24例患者和16例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中的11例患者,临床表现迅速改善。在免疫球蛋白治疗组中有5例患者和接受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全部5例患者,临床改善不明显。结论血浆交换或吸附的治疗效果最好,免疫球蛋白的治疗作用次之,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对34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51次血清唾液酸(SA)测定。结果显示:患者血清SA含量显著高于50例对照组,血清SA阳性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GBS患者四肢肌力与血清SA呈负相关;以重型GBS血清SA含量显著高于轻型,病程初期高于患病后期;血清磷脂含量GBS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胆固醇两组变化无显著性意义。本文提示GBS血清SA含量变化能够反映周围神经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联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免疫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并于治疗前、后14、28d分别进行临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并观察其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14d为(73.0±16.52)分及28d为(84.1±15.5)分,而对照组14d为(53.3±21.07)分及28d为(64.9±20.02)分。2组治疗前、后14、28d比较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仅1例出现轻微血糖升高,治愈后恢复正常。结论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联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HD-IVIG)治疗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重型GBS的病例13例,于首次发病后2周内给予HD-IVIG治疗,剂量为0.4g*kg-1*d-1,连续5天为一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3例GBS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4.23±0.44与2.54±1.45,治疗后比治疗前降低1.69±1.18,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治疗前后有很高的相关性(P<0.01).结论:HD-IVIG 治疗重型GBS疗效出现早,人工辅助通气时间短,可作为治疗重型GB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可能与感染有关和免疫机制参与的急性(或亚急性)特发性多发性神经病.其确切病因不明,可发生于感染性疾病、疫苗接种或外科处理后,基层医院常使用激素治疗[1].2004-2008年我院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1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5岁,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余年,糖尿病病史3月余,不规则服用格列奇特(商品名:达美康)治疗。四月前曾因“四肢无力、异麻伴全身疼痛1d”就诊于某医院,病前有无感染不详,四肢无力表现为行走、抬举困难。入院时体检:两肺呼吸音清,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