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1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194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75篇
口腔科学   62篇
临床医学   525篇
内科学   23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43篇
特种医学   3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245篇
综合类   1556篇
预防医学   469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783篇
  8篇
中国医学   289篇
肿瘤学   9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术中电生理检测在外周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电生理检测在外周神经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6例17条外周神经分三组行术中电生理检测,指导术中决策和判断预后,并与术前肌电图结果或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对比。结果臂丛损伤组9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与核磁共振对检查完全根性损伤的检出率,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对臂丛损伤的大体定位,术前结合体格检查、肌电图及核磁共振结果的诊断与术中电生理检测结果完全吻合。四肢外周神经损伤组5条神经,3条术前肌电图结果与术中检测完全相符,2条不符。神经肿物组3条神经,在摘除神经瘤体后,术中电生理检测提示1例好转,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受损改变,术后随访与术中电生理检测的提示相符。在本组所有17条神经中,共有5条神经因术中电生理检测结果而改变了手术方案。结论 外周神经术中电生理检测的准确性优于术前的肌电图检查及核磁共振检查,具有准确、简便、实时等特点,可直接指导术中手术方案的选择;对神经肿块等原因引起的神经压迫损害,术中电生理检测可评价手术疗效,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3.
为评价磁共振并行采集技术(ASSET)在颅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中的应用价值,分析30例患者同时行颅脑核磁共振弥散成像(DWI)与加ASSET技术的DWI检查资料。结果,常规DWI在气颅交界区磁感应性伪影明显高于加ASSET技术的DWI,尤其在颞叶与额叶显示较差,而且,前者组织间对比也低于后者。表明加ASSET技术的DWI图像质量好,组织间对比高,磁感应性伪影明显降低,利于边缘小病灶的显示。  相似文献   
34.
《河南医学研究》2007,16(2):107-107
美国西北大学Feinberg医学院肿瘤外科助理教授Bethke报告,乳房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改善新诊断乳腺癌病人的手术治疗,使9.7%的病人受益(Arch Surg 2007,142:441)。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结合磁共振波谱成像(MRSI)以及扩散张力成像(DTI)技术及磁共振影像(MRI)对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进行对照研究,评价MRSI、DTI、MRI在AL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RSI、DTI及MRI技术对ALS患者及对照组进行扫描,观察沿皮质脊髓束(CST)走行区域包括中央前回皮层下(SWM)、半卵圆中心(CS)、侧脑室旁白质(PV)、内囊后肢(PIC)、大脑脚(CP)的各向异性比(FA)以及平均扩散率(MD),以及SWM、PV、PIC平面氮乙酰门冬胺酸(NAA)与肌酸(Cr)比值在对照组及ALS患者的改变,并比较不同扫描序列在ALS诊断的作用。结果ALS的总F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在CST走行区的SWM、CS、PV和PIC平面,ALS组的F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MD在ALS组有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ALS组的NAA/C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在SWM和PV平面ALS组的NAA/Cr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对T1WI、T2WI与FLAIR序列判断结果显示,对照组与ALS组间MRI的表现无明显差异。结论MRSI与DTI结合能够早期定量探测ALS患者CST的轴索损伤,SWM、CS、PV和PIC平面的FA,在SWM和PV的NAA/Cr为有效的指标。ALS与对照组MRI的表现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再发缺血性卒中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上微血管病变及预后的异同。【方法】连续收集急性复发性卒中的住院病例(初发事件为脑梗死,复发事件包括脑梗死或脑出血),详细记录临床资料。观察脑内微出血及自质病变的严重程度,随访有无严重血管事件及死亡的发生。【结果】175例再发脑梗死患者。19例复发事件为脑出血的患者进入本研究。155例(88.6%)再发脑梗死患者,以及18例(94.7%)脑出血患者存在自质病变。77例(44%)再发脑梗死患者和16例(84.2%)脑出血患者存在脑内微出血。脑出血组自质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微出血的数目均明显高于再发脑梗死组(P=0.033,0.016),脑出血组的死亡率及再发脑出血的危险性明显增高(P=0.034,0.036)。【结论】严重的脑自质病变及微出血的出现与脑梗死后再发脑出血有关。多发微出血提示出血风险增高。如复发事件为脑出血,则其死亡率及再次复发脑出血的风险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8.
<正> 糖尿病血液流变性改变成为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又是糖尿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探讨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性改变与糖尿病脑血管合并症的关系,我们对104例Ⅱ型糖尿病人作了血液流变测定,并对经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证实,有脑血管病合并症者与无脑血管病合并症者及正常健康者进行了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39.
60多年来,X-线胶片配合各种增感屏的使用,已成为医学影像的标准.因为它在功能上的实用性,及有目共睹的高质量影像,理所当然地担当起影像信息的捕获、显示、贮存及交流的功能.  相似文献   
40.
环二肽类物质在生物界中广泛存在.生物学研究表明,环二肽类物质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1],其中化合物cyclo(Δisoprenyl His-Δphe)在抗肿瘤方面有较强的作用,比现在临床用药(如紫杉醇)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