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87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61篇
预防医学   6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58篇
  1篇
中国医学   157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71.
纳米二氧化钛暴露对斑马鱼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纳米二氧化钛(nano-Ti O2)暴露对斑马鱼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64尾AB型斑马鱼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nano-Ti O2暴露组各16尾,分别在0、2、8和32 mg/L nano-Ti O2试液中连续暴露30 d,各组取10尾分别测定鱼鳃、肝脏、背部肌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腺苷三磷酸酶(ATPase)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余下的斑马鱼观察鱼鳃、肝脏、肌肉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中、高剂量nano-Ti O2暴露组斑马鱼鱼鳃MDA值为(68.53±17.04)和(86.83±22.03)nmol/mg Prot,较对照组(49.49±7.97)nmol/mg Prot高(P0.05)。高剂量组鱼鳃SOD值为(457.08±132.55)U/mg Prot,较对照组(328.95±63.42)U/mg Prot增高(P0.05)。中、高剂量组鱼鳃ATPase值(8.8±2.7)和(3.5±2.5)U/mg Prot较对照组(17.3±3.8)U/mg Prot明显下降(P0.05)。各剂量组斑马鱼肝脏MDA含量、SOD活性变化与鱼鳃含量变化相似,但ATPase活性和斑马鱼肌肉MDA、SOD、ATPase值均无明显变化。组织病理学显示,nano-Ti O2暴露组斑马鱼鳃及肝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炎性浸润、肿胀变性、溶解坏死等病理性变化。结论 nano-Ti O2暴露可导致斑马鱼鱼鳃及肝脏的氧化应激反应,引起鱼鳃、肝脏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72.
目的通过研究早期暴露于氟西汀的斑马鱼,探索氟西汀对斑马鱼五羟色胺系统及远期社交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氟西汀早期慢性处理斑马鱼(3-6dpf),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斑马鱼脑部的主要神经递质及部分代谢产物水平;用社交偏好实验评估斑马鱼社交行为的远期发展(30dpf)。结果随氟西汀剂量的增加,五羟吲哚乙酸(5-HIAA)水平不断升高,而五羟色胺(5-HT)、多巴胺(DA)及3,4-二羟苯酰乙酸(DOPAC)在幼鱼(7dpf)脑内水平先增后减。在社交偏好实验结果中,对照组在毗邻鱼群的区域内总游动距离显著高于4μM组和8μM处理组(P均0.01);游动时间的比较显示,对照组高于4μM组和8μM组(P均0.05)。结论斑马鱼早期暴露于氟西汀,可能通过改变5-HT水平和功能,对神经发育过程产生持续作用,继而影响到其社交能力。  相似文献   
173.
模型动物斑马鱼及其特定病原净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虽然斑马鱼等实验用鱼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一类重要模型动物,但对于在集约化人工养殖过程中实验鱼的疾病却研究很少。实验用斑马鱼严重的健康问题使其在研究中常出现大面积甚至毁灭性的死亡。常见的感染也可以危及很多实验室的鱼群。因此,培育健康的实验用鱼群,建立必要的质量控制标准已经势在必行。本文收集和分析了大量相关的资料,为我国实验用鱼疾病的控制以及标准化研究和培育SPF斑马鱼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4.
实验用斑马鱼剑尾鱼营养需求及饲料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斑马鱼、剑尾鱼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模式生物,在分子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环境毒理学、免疫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标准化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饲料营养的标准化问题已经是影响实验用鱼质量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斑马鱼、剑尾鱼的营养需求及饲料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斑马鱼、剑尾鱼营养需求方面更深入的研究及营养标准的制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5.
斑马鱼肝脏胆管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系统地观察斑马鱼肝脏胆管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方法采用酶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透射电镜技术。结果斑马鱼肝脏胆管系统在肝实质内呈树枝状分布。胆管系统由细胞内和细胞间毛细胆管、前胆小管,胆小管和胆管构成。细胞内毛细胆管起源于细胞核附近,并且存在向细胞表面迁移。在肝细胞之间,有一胞质少、细胞核呈狭长型的明显不同于肝细胞的细胞,此细胞为BP细胞,BP细胞通过紧密连接与肝细胞进行细胞间的通讯活动。前胆小管由BP细胞和肝细胞共同构成管道的管壁。胆小管管壁通常由2~4个上皮细胞构成,胆小管上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直接接触,并没有基底膜使之相隔。本实验通过透射电镜还观察到由一个上皮细胞质膜突起再内折形成的胆小管,并通过一个纵向的连接复合体密封管道。胆管的管壁上皮细胞由立方上皮细胞或柱状上皮细胞构成,胆管外有结缔组织环绕。此外,淋巴细胞也参与了胆管管壁上皮细胞的构成,表明胆管存在黏膜免疫的应答。前胆小管和胆小管是连接毛细胆管和胆管的部分,因此,本实验认为前胆小管和胆小管相当于哺乳动物的黑林管。Mg^2+-ATP酶反应显示,胆管系统被染成棕黑色,交织成网。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发现胆管系统的上皮细胞的胞体以及起源于这些细胞的胆汁管道也呈阳性。结论斑马鱼胆管系统不仅与哺乳类和鸟类有差异,而且与其他硬骨鱼类也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76.
目的 利用斑马鱼高通量模型,对10种中药来源化合物进行筛选。方法 选取受精后转基因血管荧光Fli-1品系斑马鱼对10个中药来源的化合物进行筛选,用不同的药物浓度分别作用于斑马鱼,观察对斑马鱼体血管的影响。以斑马鱼肠下血管面积为主要指标,斑马鱼肠下血管出芽数为次要指标进行定量分析,考察各化合物对斑马鱼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 木犀草素(87.34 μmol·L–1)、洋川芎内酯A(52.02 μmol·L–1)、盐酸小檗碱(537.91 μmol·L–1)、和厚朴酚(9.39 μmol·L–1)、齐墩果酸(10.95 μmol·L–1)组斑马鱼肠下血管面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肠下血管面积显著减少(P<0.01或P<0.001);木犀草素、洋川芎内酯A、盐酸小檗碱、齐墩果酸、和厚朴酚对肠下血管面积的抑制作用分别为12%,17%,18%,15%,24%;各化合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斑马鱼肠下血管出芽数无显著性差异;阳性对照组(索拉非尼5 μmol·L–1)斑马鱼肠下血管面积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性减少(P<0.05),其对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为22%,肠下血管出芽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性减少(P<0.05)。结论 木犀草素、洋川芎内酯A、盐酸小檗碱、齐墩果酸、和厚朴酚具有抑制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177.
夏广清  韩晓娟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13):1039-1041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抗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 β-半乳糖苷酶(SA-β-gal)及吖啶橙(AO)的荧光染色分析黄芪多糖对斑马鱼胚胎细胞衰老及凋亡的影响;RT-PCR检测与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当黄芪多糖质量浓度为0.25 mg·mL-1时,可以延缓斑马鱼细胞凋亡;增强斑马鱼端粒酶基因(TERT)基因的表达,降低bax、p21、p53基因的表达。结论 黄芪多糖具有改善细胞复制性衰老的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上调TERT和下调p21、p53和bax基因的表达,从而起到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78.
 目的 研究半枝莲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血管生成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化合物,运用理化反应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斑马鱼抑制血管生成模型测试化合物的活性。结果 从半枝莲体积分数75%乙醇提取物中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汉黄芩素,4′-羟基汉黄芩素,芹菜素,黄芩素,柚皮素,木樨草素,异鼠李素,野黄芩苷,黄芩苷,其中异鼠李素有明显的抑制血管生成活性。结论 抑制血管生成是半枝莲抗肿瘤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9.
目的:初步研究莪术醇促进血管生成的活性及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斑马鱼生物模式,观察莪术醇对斑马鱼胚胎体节间血管生长、成鱼剪尾后血管再生和仔鱼切尾后组织再生情况.采用相对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仔鱼切尾后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及受体(VEGFR2)基因的表达.结果:莪术醇能使斑马鱼胚胎体节间血管侧生出新的血管,使成鱼剪尾后血管再生加快,使仔鱼切尾后尾部再生加快.且莪术醇能提高仔鱼体内VEGFA及VEGFR2基因的表达量,促进仔鱼切尾后的尾部再生.结论:莪术醇能促进斑马鱼的血管生成,提高仔鱼切尾后体内VEGFA及VEGFR2基因的表达量,促进尾部再生.  相似文献   
180.
斑马鱼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基因组学、遗传学优势及其高度保守的疾病信号转导通路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作研究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随着转基因、诱导突变和反义morpholino knockdown及活体成像等技术的应用,使斑马鱼成为在基因组上研究人类炎症免疫疾病相关的病理生理学及在活体内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的良好模式生物。本文介绍斑马鱼免疫应答体系特点、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炎症感染模型,以展现斑马鱼作为中药抗炎免疫药理研究模式生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