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分析CXC趋化因子配体14(chemokine CXC ligand 14,CXCL14)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其过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检测40例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距肿瘤边缘2 cm处)CXCL14的mRNA和蛋白表达。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模型评估CXCL14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为分析CXCL14对结肠癌细胞的直接影响,本研究进一步构建过表达CXCL14的慢病毒,转染HT29结肠癌细胞,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后HT29结肠癌细胞中CXCL14的蛋白表达,利用CCK-8试剂盒、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过表达CXCL14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 【结果】 CXCL14 mRNA和蛋白水平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明显降低(P<0.05)。临床相关性分析表明,CXCL14表达下调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浸润程度、肿瘤标志物等未见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肿瘤组织CXCL14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P<0.05),病理分期属Ⅲ、Ⅳ期的结肠癌肿瘤组织CXCL14的相对表达量也明显低于病理分期属Ⅰ、Ⅱ期标本(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 CXCL14蛋白低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性降低(P<0.01 )。成功构建过表达CXCL14的慢病毒,CXCL14慢病毒转染的HT29结肠癌细胞能明显上调CXCL14表达;CCK-8细胞增殖试验显示,CXCL14慢病毒转染HT29结肠癌细胞上调CXCL14表达后,细胞活力明显受到抑制 (P<0.01);细胞周期分析显示,CXCL14过表达结肠癌细胞在G0/GI期的细胞百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S期的细胞百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CXCL14可作为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为结肠癌的防治及预后评价提供一种新的候选靶点及临床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斑马鱼肝脏胆管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系统地观察斑马鱼肝脏胆管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方法采用酶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透射电镜技术。结果斑马鱼肝脏胆管系统在肝实质内呈树枝状分布。胆管系统由细胞内和细胞间毛细胆管、前胆小管,胆小管和胆管构成。细胞内毛细胆管起源于细胞核附近,并且存在向细胞表面迁移。在肝细胞之间,有一胞质少、细胞核呈狭长型的明显不同于肝细胞的细胞,此细胞为BP细胞,BP细胞通过紧密连接与肝细胞进行细胞间的通讯活动。前胆小管由BP细胞和肝细胞共同构成管道的管壁。胆小管管壁通常由2~4个上皮细胞构成,胆小管上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直接接触,并没有基底膜使之相隔。本实验通过透射电镜还观察到由一个上皮细胞质膜突起再内折形成的胆小管,并通过一个纵向的连接复合体密封管道。胆管的管壁上皮细胞由立方上皮细胞或柱状上皮细胞构成,胆管外有结缔组织环绕。此外,淋巴细胞也参与了胆管管壁上皮细胞的构成,表明胆管存在黏膜免疫的应答。前胆小管和胆小管是连接毛细胆管和胆管的部分,因此,本实验认为前胆小管和胆小管相当于哺乳动物的黑林管。Mg^2+-ATP酶反应显示,胆管系统被染成棕黑色,交织成网。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发现胆管系统的上皮细胞的胞体以及起源于这些细胞的胆汁管道也呈阳性。结论斑马鱼胆管系统不仅与哺乳类和鸟类有差异,而且与其他硬骨鱼类也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染料木横酮是大豆异黄酮的主要成分之一。目前,有关大豆黄酮对脂代谢及抗氧化方面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成年动物,它对幼年大鼠是否也具有类似效应,实验观察染料木黄酮对幼年大鼠脂类代谢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6-10/12在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完成。①实验材料:21日龄清洁级幼年期雄性SD大鼠20只,体质量为(85±5) g;染料木黄酮(Sigma公司),纯度>99%,制成5 g/L的受试液备用。②实验分组及过程:将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腹腔注射 5 mg/kg体质量的染料木黄酮,对照组腹腔注射体积分数为0.5的乙醇+体积分数为0.5的丙二醇混合液,隔天注射1次,连续7次。③实验评估:两组幼年期大鼠腹脂率、生化指标及内分泌激素。 结果:①腹脂率:染料木黄酮使幼年期大鼠腹脂率降低了6.51%。②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鼠血糖含量升高了60.73%(P < 0.01),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非酯化脂肪酸、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降低了35.62%,22.73%,29.08%(P均 < 0.01)、4.46%(P > 0.05),24.12%(P < 0.01);肝脏中糖原、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的含量分别降低了70.04%,58.91%,和31.19%(P均 < 0.01);脂蛋白脂酶、肝脂酶及总脂酶分别升高了46.51%(P < 0.05),32.35%和42.08%(P < 0.05);琥珀酸脱氢酶、丙酮酸激酶、Na+-K+-ATPase分别升高了54.39%,86.45%,549.50%(P 均 < 0.01)染料木黄酮处理后大鼠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较对照组升高了7.07%,53.66%(P < 0.01)和21.72%,丙二醛含量降低了11.54%(P < 0.01)。③内分泌激素: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分别降低了4.46%,24.12%(P < 0.01),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升高了12.26%。 结论:染料木黄酮具有降低幼年期大鼠血脂和增强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分析斑马鱼肠黏膜屏障的结构与组成。方法应用透射电镜、组织化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系统观测和分析斑马鱼肠粘膜屏障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组成。结果斑马鱼肠道吸收细胞之间具有发达的连接复合体,自上而下依次可见紧密连接、中间连接和桥粒,它们构成封闲的机械屏障;肠黏膜上皮的吸收细胞之间分布着丰富的杯状细胞,尤以后肠的数量最多,PAS反应呈强阳性,其分泌物在肠腔面形成一层粘液层,为肠黏膜化学屏障的主要细胞;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为斑马鱼肠黏膜的主要免疫细胞。黏膜上皮中内分泌细胞既有开放型也有封闭型,纹状缘发达呈线状(或膜状)衬于肠上皮腔面。结论斑马鱼肠黏膜屏障系统由较完整的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和免疫屏障的结构组成,可作为肠黏膜屏障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染料木横酮是大豆异黄酮的主要成分之一.目前,有关大豆黄酮对脂代谢及抗氧化方面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成年动物,它对幼年大鼠是否也具有类似效应,实验观察染料木黄酮对幼年大鼠脂类代谢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10/12在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完成.①实验材料:21日龄清洁级幼年期雄性SD大鼠20只,体质量为(85±5) g;染料木黄酮(Sigma公司),纯度>99%,制成5 g/L的受试液备用.②实验分组及过程:将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腹腔注射 5 mg/kg体质量的染料木黄酮,对照组腹腔注射体积分数为0.5的乙醇 体积分数为0.5的丙二醇混合液,隔天注射1次,连续7次.③实验评估:两组幼年期大鼠腹脂率、生化指标及内分泌激素.结果:①腹脂率:染料木黄酮使幼年期大鼠腹脂率降低了6.51%.②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鼠血糖含量升高了60.73%(P<0.01),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非酯化脂肪酸、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降低了35.62%,22.73%,29.08%(P均 < 0.01)、4.46%(P>0.05),24.12%(P<0.01);肝脏中糖原、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的含量分别降低了70.04%,58.91%,和31.19%(P均 < 0.01);脂蛋白脂酶、肝脂酶及总脂酶分别升高了46.51%(P<0.05),32.35%和42.08%(P<0.05);琥珀酸脱氢酶、丙酮酸激酶、Na -K -ATPase分别升高了54.39%,86.45%,549.50%(P 均 < 0.01)染料木黄酮处理后大鼠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较对照组升高了7.07%,53.66%(P<0.01)和21.72%,丙二醛含量降低了11.54%(P<0.01).③内分泌激素: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分别降低了4.46%,24.12%(P<0.01),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升高了12.26%.结论:染料木黄酮具有降低幼年期大鼠血脂和增强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雌、雄中华鳖肾组织的微细结构特征及意义。方法 利用甲苯胺蓝半薄切片和透射电镜超薄切片技术,研究20只雌、雄中华鳖肾脏组织结构。结果 雌、雄中华鳖肾脏肾小管的近端小管和中间段上皮细胞结构存在一定差异,表现在雄性的近端小管立方上皮细胞之间含有侧细胞间隙,基底膜与基膜之间存在基底细胞间隙。侧细胞间隙内分布有由质膜形成的指状突起,细胞基底间隙中分布由基底膜形成的基底迷路。雌性近端小管立方上皮细胞间无侧细胞间隙和基底间隙。雌、雄鳖的中间段上皮细胞也表现出与近端小管立方上皮细胞相似的形态差异,即雄性肾小管的中间段立方上皮细胞间存在侧细胞间隙和基底间隙,间隙内分布有细长的指状突起,而在雌性肾小管的中间段上皮中无侧细胞间隙和基底间隙。雄性中华鳖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有3种:主细胞、秃头细胞和基底细胞;与雄性不同,雌性的近端小管上皮仅有亮、暗两种上皮细胞。结论 雌、雄中华鳖肾脏近端小管和中间段的上皮组织结构存在性别差异。侧细胞间隙和基底间隙仅存在于雄性近端小管和中间段上皮细胞之间,上皮组织细胞之间的侧面间隙与细胞基底间隙应与物质运输有关,提示雄性近端小管的尿液重吸收能力和中间段上皮的尿液浓缩能力可能较雌性的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