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82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65篇
内科学   179篇
皮肤病学   209篇
神经病学   66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441篇
预防医学   95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62篇
  2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患者男,62岁,以全身多发进行性增大的痛性包块为首发表现,伴皮肤破溃流脓、寒颤高热、活动后呼吸困难,影像学发现肺部不规则结节、颅骨多发性穿凿样病灶、左中腹壁及右肛门旁软组织影,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多次浅表包块针吸活检未见肿瘤细胞,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及痰培养发现大量曲霉菌生长,以全身播散性曲霉菌病予抗霉菌治疗后病情仍未能改善,再次行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CD45RO(+),CD30(+),CD3(-),CD20(-),CK(-),HMB45(-),符合皮肤T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型。给予CHOP方案化疗,2周期后,体温得到控制,包块明显缩小,皮肤溃疡愈合,肺部病灶吸收消失。  相似文献   
22.
大肠癌的腹腔镜外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技术因被认为创伤小,有利于病人术后早期恢复而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就近年来国外杂志发表的腹腔镜在大肠癌外科中的应用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
<正> 患者22岁,未婚,有性生活史。因腹胀不适2月,加重10d于2002年1月15日入院。平时月经正常,LMP:2001年12月14日,G1P0,无咳嗽、咯血、潮热、盗汗症状。入院检查:T 37.1℃,R 18次/min,P 68次/min,BP 124/64mmHg。全身一般状况良好,心律齐,无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腹膨隆,移动性浊音(+),左下腹隐约可扪及包块。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子宫颈光滑,宫体前位,正常大小,活动,子宫直肠陷凹扪及多个硬性结节,元触痛,左侧、右侧附件区均可扪及囊实性包块,大小及周界不清。血常规示WBC:11.0×109/L,中性70%,淋巴22%;HGB 120g/L,胸部X光片无异常,B超提示左侧、右侧卵巢囊实性肿块,盆腹腔大量积液,血清CA125值为460.0IU/ml;入院后第5天复查血清CA125为544.74IU/ml,腹腔抽液1200ml,血性,暗红色,估计腹水  相似文献   
24.
恶性肿瘤转移过程涉及肿瘤细胞的脱落、移行、着床和增殖等,而肿瘤的医源性转移和播散是指在肿瘤的外科手术操作或采用各种治疗方法中造成或促进了肿瘤的脱落和移行,从而促进转移灶的形成.为了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随着肿瘤外科学的发展,无瘤技术和无瘤原则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在206例恶性肿瘤手术中开展了无瘤技术操作护理配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5.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河南省肿瘤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茵的发生比例及对临床上常用的2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方法 收集2005-2006年该院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用黑马鉴定的大肠埃希茵的药敏和ESBL的鉴定资料,利用Whonet5.0和SPSS13.0分析其耐药率和产ESBL的变化情况.结果 2005年与2006年,产ESBLs鼻的大肠埃希茵分离率分别为57.4%(78/135)和67.9%(110/162),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003);两年来,ESBLs阳性菌对临床常用的17种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上升非常显著(P=0.0005);非产ESBLs大肠埃希茵对大多数抗茵药物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但2006年ESBLs阴性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比2005年显著上升(x2=37.785,P=0.0005).结论 尽早开展产ESBLs菌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有效控制产ESBLs茵的播散与流行是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6.
27.
先证者 ( 14) 男 ,11岁。于 1年前患者发现右面颊部有两个大头针帽大小的深褐色环形丘疹 ,中央早先有褐色鳞屑 ,继后鳞屑脱落。局部有微痒感 ,无其它自觉症状。最近又发现左面颊出现 1个约 1~ 2 mm大小的环形丘疹 ,遂于我科就诊。皮肤科情况 :右面颊有 3个角化性丘疹 ,左面颊有一圆形角化性丘疹 ,直径 1~ 2 mm。皮损边缘清楚呈线堤状隆起呈黑褐色或棕褐色 ,中央稍萎缩凹陷、中央皮色减退。其它部位如双手臂、手背等均无皮损。其他检查 :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因先证者父亲患同一疾病 ,取其右小腿外侧一皮损的角化隆起处的活检标本作组织病理…  相似文献   
28.
全身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林德广,唐治蓉,吴才良,周成珍患者女,17岁。全身乏力、纳差2月加重,伴头痛、呕吐3d入院。检查:慢性病容,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7cm,剑下5cm,有触痛。脾肋缘下可扪及。颈强直,克氏征(+).实验室检查:血WBC16.2...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不同病情硬肿症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出凝血功能改变 ,为合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比较观察组 10 0例和对照组 5 0例 5项出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不同病情之间比较 :凝血酶原时间 ,3P试验 ,血小板计数和外周血红细胞形态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试管法凝血时间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观察组与对照组 5项指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新生儿硬肿症存在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出凝血功能改变 ,病情越重改变越明显 ,越易合并DIC、肺出血 ,病死率也越高 ,硬肿症早期血液多呈现高凝状态 ,DIC的晚期多呈现低凝状态。早期肝素治疗 ,不仅可改变血液的出凝血状态 (高凝状态 ) ,而且是防治DIC ,肺出血 ,提高治愈率的有效途径。治疗硬肿症加强综合支持疗法 ,尤其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纠正酸中毒切不可忽视 ,否则肝素在酸性环境中灭活失效  相似文献   
30.
王莲芝  张静  林欣 《黑龙江医学》2001,25(8):634-634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 ,16岁 ,因高热、右眼痛 1个月 ,头痛、胸闷、气短半个月 ,于 2 0 0 0 - 0 8- 0 3入院。 1个月前高热 ,午后可达40℃ ,伴右眼痛 ,视物不清 ,半个月前于哈医大眼科检查 :角膜、结膜水肿 ,虹膜结节 ,虹膜后粘连 (梅花状 ) ;CT :右泪腺肿胀 ,右泪腺炎。行右眼脓肿切开引流术 ,同时抗炎治疗 10d ,眼部症状稍有好转 ,但体温未降 ,头痛、胸闷、气短、呕吐 1次。来我院就诊 ,查体 :右眼球突出 ,少量淡黄色分泌物 ,眼睑闭合 ,角膜混浊 ,睑结膜、球结膜充血、水肿 ,外上球结膜见一1 0× 0 5cm2 溃疡 ,视力为零。左眼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