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8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56篇
内科学   12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3篇
特种医学   1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392篇
预防医学   18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34篇
  1篇
中国医学   153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现代医院》2014,(11):145-145
<正>一项对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研究发现,联合使用降胆固醇药物普伐他丁和抗抑郁药帕罗西汀会显著增加平均血糖水平。美国学者研究发现,接受帕罗西汀伴随普伐他丁治疗的门诊患者与接受其他他汀类-选择性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伴随药物治疗的患者之间,平均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论文2014年6月在线发表于《药物治疗学年鉴》(Ann Pharmacother)。(摘自《医学论坛网》)  相似文献   
82.
达帕西汀氢氯化物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也是第一种被批准可以按需服用治疗早泄的药物。本文目的为研究按需服用达帕西汀(30mg和H60mg)和每日服用帕罗西汀(20mg)对早泄的疗效。研究募集了150名患者进行了长达1个月的研究。患者被分成3组,每组50人。第一组按需服用达帕西汀30mg。第二组按需服用达帕西汀60mg。第三组每日服用帕罗西汀20mg。治疗结束后,我们的结果检测值相对于基准阴道内射精潜伏期(IELT)延长了。与基准IELT相比,帕罗西汀组、30mg达帕西汀组和60mg达帕西汀组的治疗后IELT分别延长了117%(P〈0.01),117%(P〈0.01)和170%(P〈0.01)。30mg达帕西汀组和帕罗西汀组的IELT增幅相同(P〉0.05),而60mg达帕西汀组的IELT增幅明显高于30mg达帕西汀组(P〈0.05和帕罗西汀组P〈0.01)。性交前1~3小时服用达帕西汀60mg是针对早泄的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与当前普遍使用的帕罗西汀相比,达帕西汀30mg疗效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评价帕罗西汀与其他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ISI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纳入帕罗西汀与其他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疗效及安全性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文献,对纳入文献的RCTs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参考纳入文献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论。结果 帕罗西汀与其他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共纳入15个RCTs。2组抗抑郁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5,95%CI=1.01~2.09,P=0.04);治疗2周和6周后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04,95%CI=-2.59~-1.49,P<0.000 01;MD=-0.69,95%CI=-1.18~-0.21,P=0.005);治疗6周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88,95%CI=0.78~0.99,P=0.04)。结论 与其他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相比较,帕罗西汀的总有效率及起效速度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不再推荐为一线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胃癌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PET/CT检查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0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73例、女性28例,年龄25~81(59.74±11.39)岁。分析PET/CT原发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厚度及淋巴结转移等情况,以性别、年龄、原发灶部位、原发灶长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TNM(肿瘤、结节、转移)分期及临床分期为分组条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各组间SUVmax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SUVmax与原发灶大小之间的关系。筛选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淋巴结转移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结果 101例胃癌患者原发灶的SUVmax在原发灶长径D(<4 cm:3.774±1.062,4 cm≤D<8 cm:6.552±3.695,≥8 cm:5.592±2.305)、原发灶部位(胃底及贲门:7.157±4.425,胃体:4.710±2.010,胃窦:6.137±3.069)和病理类型(印戒细胞癌:4.176±1.724,非印戒细胞癌:5.998±3.295)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22, P=0.001;t=5.564,P=0.005;t=2.212,P=0.029)。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UVmax与胃癌原发灶的长径、短径、厚度呈正相关(r=0.209,P=0.036;r=0.245,P=0.013;r=0.359,P<0.001)。PET/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1.3%(57/80)、81.0%(17/21)、73.3%(74/1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分期是淋巴结是否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OR=12.648,95%CI:3.905~40.961, P<0.001)。 结论 胃癌原发灶SUVmax与肿瘤大小、部位、病理类型有关,T分期是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分析结节型肺隐球菌病(PC)患者的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于福建省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PC患者22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5例,年龄(54.77±7.93)岁。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显像,分析结节的数目、大小、分布、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结节征象。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同组别结节征象的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连续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 ① 22例PC患者的PET/CT显像共发现235个结节,18F-FDG代谢增高结节130个,SUVmax(3.5±2.9)与直径[(0.9±0.5) cm]呈正相关(r=0.702,P=0.000)。② 结节分布以右肺(57.4%,135/235)、下叶(64.3%,151/235)、肺野外带或胸膜下(80.0%,188/235)多见。③ 9例免疫功能受损宿主的代谢增高结节SUVmax(5.7±4.7)高于13例非免疫功能受损宿主(3.0±2.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1,P=0.011);前者(17.5%,10/57)的宽基底贴胸膜征象高于后者(6.2%,11/178),而后者(25.3%,45/178)的晕征高于前者(10.5%,6/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911、4.628,P=0.005、0.031)。④ 单个肺叶受累和多个肺叶受累的患者各为11例,前者的代谢增高结节SUVmax(5.6±3.4)高于后者(3.2±2.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2,P=0.016);前者出现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的比例均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911、47.022、17.395,均P<0.01)。⑤ 误诊和正确诊断的患者各为11例,前者的代谢增高结节SUVmax(5.0±4.6)高于后者(3.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25,P=0.106);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出现的比例前者均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570、35.951、5.720,均P<0.05);后者(26.2%,50/191)晕征的比例高于前者(2.3%,1/4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27,P=0.000)。 结论 结节型PC患者PET/CT显像的SUVmax与直径呈正相关。晕征是诊断的可靠征象。对于单个肺叶受累者,类肿瘤征象及18F-FDG代谢增高的表现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86.
简述丁螺环酮和安非他酮治疗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所致性功能障碍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87.
“每日摄取大量蔬菜水果”的观念已经OUT了,如今按不同颜色来摄取蔬果才是最IN的吃法。黑色——紫色——绿色——红色——黄色——白色,在同一种类的蔬菜中,深色品种比浅色品种更有营养。  相似文献   
88.
氟西汀是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其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失眠、出汗、视物模糊、焦虑、震颤。这些反应通常较轻且很快消失。  相似文献   
89.
<正>评估他达拉非治疗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相关性性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为前瞻性、双盲、随机化、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为期12周。研究共纳入50例患者,按131的比例分入20 mg他达拉非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不同靶控浓度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符合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手术指征患者按照配对分组法分为4组,A、B、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20 min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3 ng/m L、5ng/m L、7 ng/m L,D组作为对照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达到靶控浓度后4组均静注长托宁、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待意识消失及肌松满意后行气管内导管插管,术中泵注瑞芬太尼、丙泊酚及间断静注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深度,术中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于40~60。记录4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并于不同时刻抽取患者颈内静脉球部血及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及脑氧摄取率。结果 B组及C组气管插管后、切皮5 min、手术1 h、手术2 h及手术结束即刻MAP、HR均显著低于D组(P均<0.05);B组气管插管后、切皮5 min、手术1 h、手术2 h及手术结束即刻MAP均显著低于A组(P均<0.05);C组切皮5 min、手术1 h、手术2 h及手术结束即刻HR均显著低于A组、B组及D组(P均<0.05)。A组、B组及C组气管插管后、切皮5 min、手术1 h、手术2 h及手术结束即刻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及脑氧摄取率均低于D组(P<0.05);且C组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及脑氧摄取率于气管插管后、切皮5 min、手术1 h、手术2 h及手术结束即刻均低于A组及B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颅内动脉瘤患者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及脑氧摄取率,且一定范围内随着靶控浓度增加,其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及脑氧摄取率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