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44篇
  免费   1149篇
  国内免费   438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415篇
妇产科学   117篇
基础医学   546篇
口腔科学   47篇
临床医学   4878篇
内科学   1164篇
皮肤病学   213篇
神经病学   204篇
特种医学   5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2229篇
综合类   7329篇
预防医学   3349篇
眼科学   55篇
药学   3015篇
  33篇
中国医学   5560篇
肿瘤学   166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443篇
  2022年   394篇
  2021年   565篇
  2020年   670篇
  2019年   529篇
  2018年   303篇
  2017年   491篇
  2016年   586篇
  2015年   763篇
  2014年   1402篇
  2013年   1429篇
  2012年   1719篇
  2011年   1943篇
  2010年   1841篇
  2009年   1448篇
  2008年   2008篇
  2007年   1736篇
  2006年   1457篇
  2005年   1606篇
  2004年   1485篇
  2003年   1238篇
  2002年   837篇
  2001年   801篇
  2000年   610篇
  1999年   486篇
  1998年   508篇
  1997年   426篇
  1996年   358篇
  1995年   385篇
  1994年   303篇
  1993年   228篇
  1992年   192篇
  1991年   170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61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医药保健杂志》2009,(2):60-60
浑射无力同时伴有手脚心发热时,若无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则有可能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中医认为脾胃为湿邪阻滞,致使人体乏力手脚心发热。  相似文献   
82.
高明  顾伟 《中国防痨杂志》2007,29(3):290-290
nt face="宋体" size="3"〉高明 顾伟 患者,女,33岁,因反复发热4个月,伴口干,眼干,咳嗽,胸痛,气喘,发现双下肢浮肿10 d入院.近4个月反复发热,为驰张热,以夜间为高,最高可达40.5℃.曾于3个月前在成都军区总医院就诊,查血常规WBC 4.67×109/L,RBC 3.46×1012/L,PLT 51×109/L.[第一段]  相似文献   
83.
小型游离皮瓣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型游离皮瓣在手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03年4月至2006年8月,五种共29例不同小型游离皮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病例,对其手术方法、临床效果、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29例游离皮瓣全部成活,外形色泽良好,其中携带皮神经的1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恢复。结论以小型游离皮瓣修复小面积手部软组织缺损,常可达到最佳的外形及功能效果,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4.
谭来勋  王芬  张弦 《疑难病杂志》2009,8(4):221-222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对脑梗死后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疗效。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测定不明原因长期发热脑梗死患者112例的血清抗肺炎衣原体抗体,患者随机分为2组并分别给予阿奇霉素和新青霉素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0d,每日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病情。结果所有病例抗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滴度均≥1∶16;阿奇霉素组显效率为92.86%,高于新青霉素组的4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期发热的脑梗死患者肺炎衣原体的感染率高,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不同皮瓣治疗手掌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手掌部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采用4种皮瓣修复治疗: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7例;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4例;足背动脉岛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6例;髂腹股沟轴型皮瓣修复4例。结果21例随访8周-5年,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8例。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结论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皮瓣技术能满足手掌部大面积皮肤缺损修复的需要,并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手功能的恢复。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86.
颚口线虫病在我国尚属少见。棘颚口线虫偶尔寄生于人体。该虫致病部位极为广泛,几乎遍及全身,受累部位可间歇性出现移行性肿块,常伴有局部水肿、疼痛,虫体移行可引起机械性损伤,如虫体停留在某一寄生部位,可形成以虫体为中心的脓肿及隧道样损害。该虫较易侵入眼、脑,并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炎,后果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发生在北京地区首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该病例提示:(1)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该病进行了解。(2)临床遇有可疑表现者,尤其有生食本虫第二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者,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并做进一步检查(例如: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红细胞沉降率等),能在病损部位查见虫体者即可以确诊。皮内实验和血清学试验亦可做辅助诊断。(3)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喜食烧、烤、涮或生食各种动物的人群增多,食源性寄生虫病病人亦有增多趋势,本病正是诸多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相似文献   
87.
洪珏 《健康人生》2005,(3):18-18
错误一:慎用就是有害 认为注明“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的药物就会造成肝肾功能损害的想法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88.
手部烧伤是最常见的烧伤部位之一,早期烧伤的原因,烧伤的深度,处理的方法以及处理的措施是否及时,都与其愈后的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我们重视手部深度烧伤后的早期处理,有效的防止或最大程度的减轻手部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第2足趾腓侧皮瓣移植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优缺点等。方法新鲜成人尸体足左、右各10只,经灌注、解剖、测量,了解皮瓣的血供范围和相关血管、神经的外径。临床应用17例修复手部皮肤缺损,了解皮瓣的成活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灌注剂可达整个第2足趾及相邻趾蹼,测得第2足趾跖趾关节处腓侧固有动脉、趾背静脉分别为(1.0±0.2)mm、(0.9±0.2)mm;临床应用17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手、足部均无感染。经半年以上随访,被修复手指外观、颜色接近正常,供足无疼痛和植皮破溃现象发生。结论第2足趾腓侧皮瓣血供可靠,口径适于吻合,质地好,适于手指皮肤确实的修复。  相似文献   
90.
近年来,由于透析技术的不断完善,动静脉内瘘已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理想的血管通路。但在建立和使用内瘘的过程中,会出现手肿胀、血管栓塞等并发症。手肿胀是由于回流静脉被阻断或者动脉血流压力的影响,造成肢体远端静脉回流障碍,如果血管吻合后静脉流出道梗阻,动脉血流通过侧支循环流经手部静脉或尺侧静脉(贵要静脉)或深静脉,严重影响手部静脉的回流,出现肿胀手,早期可以通过握拳增加回流,减轻水肿,长期肿胀必须重新制作内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