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6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8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06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53篇
临床医学   786篇
内科学   65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01篇
综合类   997篇
预防医学   11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24篇
  3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TTE)对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病例的选择和术中及术后疗效观察的价值。方法:封堵术前对27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经胸彩色超声测量房间隔的前后径、左右径;房间隔残留端的长度;残留端组织距离房间隔顶部、距离主动脉壁的距离和三尖瓣、二尖瓣、上、下腔静脉口的距离。封堵术中封堵器释放的全过程,主要观察封堵器的房间隔缺损处的位置及张开是否正常、封堵器是否牢固、对瓣膜运动有无阻碍。封堵术后观察心房水平有无残余分流,封堵伞有无脱落,右房、右室、肺动脉内径有无变化,有无二尖瓣、三尖瓣返流。结果:TTE检测27例ASD封堵术患者,TTE测量房间隔缺损平均(14.71±6.42)mm,术后复查患者右房、右室内径缩小,心房水平分流消失。封堵器选择大于TTE测量值的4~6 mm。结论:TTE检查对于术前选择合适的ASD患者,选择ASD封堵器的大小,术中监测封堵器位置是否合适,术后观察有无残余分流,评价疗效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56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6例患者操作顺利,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及三尖瓣无返流,心脏听诊杂音消失。术后1个月及3个月复查,封堵器位置良好,无移位,无残余分流。3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在术后第2天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经异丙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治疗后好转。结论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操作简便、封闭完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93.
铭宇 《健康大视野》2008,(2):110-113
有关专家表示,我国每年出生缺陷患儿的治疗费用高达数百亿元,维持最基本生活费用高达数百亿元,给国家造成的间接费用约数千亿元。而造成如此后果众多的出生儿疾病中,脑瘫、先心病、兔唇又是危害出生儿的三大主要"杀手",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预防和治疗呢?  相似文献   
994.
经胸超声引导介入性房间隔缺损封堵术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间隔缺损(ASD,简称房缺)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传统外科治疗为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或不停跳下心内直视进行修补.本院自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对6例单纯ASD(继发孔型)行胸壁打孔房缺封堵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5.
钮红音 《江苏医药》2007,33(6):551-552,I0001
目的 探讨房间隔应变率(SR)对评估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54例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并分为松驰性下降组(A)、假性正常化组(B)和限制性充盈组(C),检测其房间隔SR曲线的各期峰值速度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 除A组舒张晚期应变率(SRa)增加外,其余各组指标随舒张功能不全程度增加,SR值降低与正常组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房间隔应变率显像(SRI)可用于评价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96.
1病例资料 回顾分析2004年4月至2006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确诊为心肌致密化不全的10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为45d~38岁。其中,2例为9岁男性双胞胎患儿,另1例为38岁男性患者(双胞胎之父)。本组患者分别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房间隔缺损1例、肺动脉狭窄1例、主动脉瓣狭窄1例、肺动脉高压2例)。本组多数患者以“先天性心脏病”收入院,  相似文献   
997.
黄明远  饶莉  彭瑛  陈琳  吴洋 《四川医学》2007,28(4):375-377
目的了解分别用经胸二维超声(TTE)、经食管多平面二维超声(TEE)、经胸实时三维超声(RT3D-TTE)和经食管重建三维超声(3DR-TEE)测量房间隔缺损(ASD)直径最大值与封堵伞直径间的相关性,探索能准确测量ASD的方法,以指导临床介入治疗术前选择合适的封堵伞型号。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3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分别用上述不同超声方法测量患者ASD最大径,其测值与封堵伞直径进行统计学检验及相关性分析,同时分别做直线回归方程。结果TTE ASD测值9~32mm,平均(20.85±5.02)mm;RT3D-TTE ASD测值14~39mm,平均(24.89±6.76)mm;TEE ASD测值14~32mm,平均(22.64±4.89)mm;3DR-TEE ASD测值11~35mm,平均(21.35±5.46)mm;封堵伞直径20~38mm,平均(28.33±4.64)mm。相关分析发现TEE测值和封堵伞直径相关性最强(r=0.82,P=0.000),有直线回归关系:封堵伞直径=0.771×TEE直径 10.975(P<0.05)。结论运用上述4种超声方法测量ASD最大径,TEE较准确,是目前ASD封堵术前准确测量ASD大小、术中选择封堵器型号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经胸部微创新术式治疗房间隔缺损(ASD)是近年来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方法.我院心外科与超声科于2001年5月-2006年10月采用胸部小切口置人新型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10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回顾总结超声引导下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探讨一种新的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经胸超声探查心尖加腔切面、大血管短轴切面、心房切面,分别测量房缺形状、大小,距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右肺静脉、二尖瓣环距离,经胸骨右缘第四肋间横切口胸,于膈神经前方3cm处以"H"型切口切开心包并悬吊之,暴露右心房,以4/0Prolene线于右房外侧壁行双层荷包缝合,在荷包缝线中央部切开一小口,置入内装有封堵器之导管鞘管,选用腰部直径略大于房缺最大径的封堵器置入封堵。结果134例患儿均1次封堵成功,手术时间21~54(35±9.0)min,心内操作5~28(11±3.5)min。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封堵器脱落。术后3d复查彩色多普勒均无残余分流,无胸腔及心包积液。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6d。结论超声引导经右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操作简便,时间短,损伤小,不需体外循环,无X-ray辐射损害,费用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总结成人房间隔缺损(房缺)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5月-2006年5月手术治疗的成人房缺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房缺:上腔型4例、下腔型3例、中央型91例;合并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1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5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2例、心房颤动8例、心房扑动3例;房缺直接缝合12例、心包片修补36例、涤纶片修补50例;同期三尖瓣DeVega成形术22例、改良环缩术30例、Kay成形术4例;二尖瓣Kay成形术12例;8例心房颤动患者术中行右房迷宫术。结果98例患者术后全部生存。术后心功能Ⅰ级88例、Ⅱ级8例、Ⅲ级2例;右心房、右心室横径均较术前明显缩小,肺动脉压降低;无二尖瓣返流及中度以上三尖瓣返流病例;8例心房颤动患者术后2个月后均恢复窦性心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注意其外科治疗的特殊性,正确处理其合并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