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7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51篇
基础医学   10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75篇
内科学   164篇
皮肤病学   239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466篇
预防医学   157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30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幼儿攻击性行为游戏矫正的倒返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幼儿集体游戏用于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效果。方法:采用倒返实验,对三名被试进行了游戏矫正。结果:三名被试在实验的基线阶段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游戏介入后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游戏取消后攻击性行为再度增加,游戏再次介入后,攻击性行为再次明显减少;方差检验的结果表明,被试在基线阶段的攻击性行为与游戏矫正后的攻击性行为差异极显著。结论:运用自然的幼儿集体游戏可以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42.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确诊后一年内高危性行为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下载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的相关资料,描述性行为发生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分析HIV/AIDS确诊后一年内高危性行为的相关因素。 结果 2 528例HIV/AIDS中,确诊前性行为发生率60.48%而确诊后一年内在57.09%~60.11%之间,女性(趋势χ2 = 5.417,P = 0.020)和未婚者(趋势χ2 = 6.684,P = 0.010)确诊后一年内的性行为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男性(趋势χ2 = 4.301,P = 0.038)、已婚(趋势χ2 = 4.061,P = 0.044)和ART者(趋势χ2 = 4.783,P = 0.029)的性行为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高危性行为发生率由61.61%下降至3.98%(趋势χ2 = 1 606.933,P<0.001),多因素结果显示:已婚(OR = 2.374,95%CI:1.478~3.811)和未ART者(OR = 1.837,95%CI:1.431~2.358)更易发生高危性行为。性别和年龄亚组分析显示,已婚和未接受ART治疗与高危性行为的关联方向保持一致。 结论 HIV/AIDS确诊后一年内仍保持性活跃且存在高危性行为,仍具备二代传播、感染其他性传播疾病和不同HIV型别毒株或耐药毒株风险,应提供精准干预,促进HIV/AIDS坚持使用安全套。  相似文献   
43.
青少年女性接种HPV疫苗的预防效果更好。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女性初次性行为的中位年龄为22岁,农村女性为21岁;超过10%的15-19岁女性已有性生活;17-24岁和40~44岁的女性,高危型HPV的感染率较高。因此,我国2020年发布的《HPV疫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优先推荐9~26岁女性接种HPV疫苗,特别是17岁之前的女性,同时推荐27-45岁有条件的女性接种。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分析2017-2020年桂林市男男性行为人群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HIV防治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艾滋病自愿咨询门诊咨询的男男性行为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HIV抗体检测、梅毒抗体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桂林市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HIV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桂林市男男性行为者1 138人进行研究,年龄26~57岁,以26~34岁为主,占47.6%。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43.1%。共检出HIV感染者116例,感染率为10.2%,梅毒感染者104例,感染率为9.1%。HIV知识知晓者1 035人,知晓率为90.9%。2017—2020年桂林市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感染率和HIV知识知晓率在不同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最近6个月同性性行为OR=4.933)、梅毒感染(OR=6.172)是桂林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越高(OR=0.259)、最近6个月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OR=0.357)、HIV知识知晓(OR=0.263)是桂林市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桂林市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梅毒感染率均较高,HIV知识知晓率较高,安全性行为情况及认知存在脱离现象,影响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相关部门还应采用针对性措施提高男男性行为者安全性行为的执行情况,控制HIV在男男性行为人群的传播。  相似文献   
45.
目的了解青年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中性取向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半结构式的访谈提纲,根据信息饱和原则,对嘉定区自愿咨询检测门诊中男男同性性行为者进行深度访谈。结果受访的32名调查对象年龄20~25周岁,本科及以上学历者27人;32人均认同并接受自己的性取向;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父母离异(8人);幼年时期遭威胁或性侵(3人);与异性交往的挫折经历(13人);从未接受过性教育(26人);接触过有关同性恋方面的书籍、网络和影视作品(31人);听说同学或朋友中有男男性行为(26人),其中5人有被引导发生男男性行为。结论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男男同性性取向的形成原因复杂,在性取向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和家长应注重性健康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46.
  目的  了解天津市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基本特征、性行为情况以及新型毒品的使用情况,并探究使用新型毒品青年学生MSM的特征,为高校艾滋病防控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天津市通过滚雪球抽样的方式在同性浴池、同性酒吧和社交软件等途径招募青年学生MSM。通过面对面访谈的方式与参与者沟通。通过调查问卷收集826名参与者基本人口学信息、性行为情况、新型毒品使用等信息。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青年学生MSM中新型毒品使用者的特征。  结果  经实验室确证的HIV感染者32人,总体感染率为3.87%。其中新型毒品使用者为371人(44.92%)。Rush是使用率最高(98.65%)的新型毒品。在使用新型毒品的青年学生MSM中,306人(82.48%)使用过多种毒品,65人(17.52%)仅使用过一种毒品。多种毒品使用者的HIV感染率(16.92%)高于单一毒品使用者(4.57%)。年龄、首次性行为年龄、户籍、性取向、教育程度、性伴寻找方式、无保护性肛交和HIV检测史对青年学生MSM新型毒品使用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3.70,5.51,0.51,0.60,4.64,0.40,0.52,1.98,2.29,P值均 < 0.05)。  结论  天津市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者中新型毒品使用率偏高。相关部门应加强高校禁毒防艾宣传,提高青年学生性健康意识,建立长效的HIV和毒品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47.
~~Subiects 6、Method A selj。dmtnl。ie)。ed ano。Iv。on。que。t。onna。,,e。u)。。。l。a.\.ondl。Jed among 7 304 youths aged betw。en j 7 and 24。n t。o to。n。V the sub。。。。ban a),。·l叶Shanghai.Results A total灯 18.4%叶。ubje’t。ha。,。/j。e,。sc。ual入e。po。。。enc。d,4%J/t)。lal。。had eoper。en。ed on。or more Indu。。d a/,o)t。on,a。。d cullZ].3yf V s。。bject。。ho j。。。,。。。。。tal八eI户erlence usedcontra’咛ti。es}-e只。liar八.Mult。var。ateLo厂。st。。e厂厂。。,l。…  相似文献   
48.
周涛  杨菁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0,12(6):321-322,343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新生儿听性行为反应变化的意义,为宫内缺氧儿的监测及早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62例高危妊娠组新生儿及40例正常妊娠组新生儿分别通过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ustic emission,TEOAE)测试后,进行声场测听,刺激声分别为3kHz纯音、高频窄带噪声及白噪声,分析恒定给声强度下的眼睑反应、头颈反应、面部反应、肢体反应的引出率。结果:两组  相似文献   
49.
了解性病门诊病人性行为的情况,采用不记名问卷,选择回答问题的调查方法,对101例就诊者进行性行为调查,结果表明,在就诊者中均有较多的婚前性特行为(70%)和较多的婚外性行为(52.84%),性伴为1人的仅为18例(17.82%),大多为2人及以上,性伴较复杂,曾与各类服务员,暗娼发生性行为的有51例(50.50%),且多数人在发生性行为时不用避套,因此,存在着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0.
杜仲康茶对性功能的影响及其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杜仲康茶对大鼠性功能的影响及其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壮阳试验和交配实验方法。结果杜仲康茶0.2、0.6和2g/kg灌胃有使阴茎勃起潜伏期缩短的趋势,但是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杜仲康茶2g/kg组明显增多雄性大鼠交配实验中的扑捉次数和射精次数,明显缩短射精潜伏期。杜仲康茶以最大浓度最大剂量给小鼠灌胃后观察7d,全部动物存活,未观察到急性毒性的发生。结论杜仲康茶具有增强雄性大鼠性功能的作用,且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