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714篇
  免费   29509篇
  国内免费   24376篇
耳鼻咽喉   2979篇
儿科学   6506篇
妇产科学   3390篇
基础医学   33252篇
口腔科学   6350篇
临床医学   80768篇
内科学   56196篇
皮肤病学   5427篇
神经病学   11091篇
特种医学   142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89篇
外科学   28454篇
综合类   170972篇
预防医学   32620篇
眼科学   4608篇
药学   72437篇
  937篇
中国医学   46255篇
肿瘤学   34487篇
  2024年   3646篇
  2023年   13095篇
  2022年   11885篇
  2021年   15083篇
  2020年   13835篇
  2019年   14921篇
  2018年   7451篇
  2017年   13337篇
  2016年   14647篇
  2015年   16268篇
  2014年   26801篇
  2013年   26595篇
  2012年   33575篇
  2011年   36703篇
  2010年   33649篇
  2009年   33307篇
  2008年   36860篇
  2007年   34092篇
  2006年   31208篇
  2005年   32404篇
  2004年   28184篇
  2003年   26844篇
  2002年   20207篇
  2001年   17786篇
  2000年   13782篇
  1999年   10568篇
  1998年   8875篇
  1997年   7510篇
  1996年   6129篇
  1995年   5141篇
  1994年   4193篇
  1993年   2752篇
  1992年   2513篇
  1991年   2315篇
  1990年   1770篇
  1989年   1891篇
  1988年   545篇
  1987年   361篇
  1986年   352篇
  1985年   249篇
  1984年   116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5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目的   探讨lncRNA ABHD1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的248例患者,采用χ2检验分析lncRNA ABHD11-AS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及吸烟状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ABHD11-AS1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意义;应用qRTPCR方法检测ABHD1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通过体外功能测定评估敲低ABHD11-AS1对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探讨ABHD1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致癌作用的分子机制。  结果   lncRNA ABHD11-AS1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吸烟患者较少(P=0.02),分期更晚(P < 0.01);ABHD11-AS1高表达预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ABHD1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细胞株中高表达;敲低ABHD11-AS1的表达可抑制体外细胞增殖和迁移;敲低ABHD11-AS1表达抑制STAT1和STAT3癌蛋白的表达。  结论   ABHD11-AS1可能通过促进STAT1和STAT3癌蛋白的表达,从而增加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以及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黄芪剂量选择与疗效以及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将160例住院治疗的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4组各4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灯盏细辛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口服;均为每日1次;同时给予对症治疗,持续14 d),其余3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低剂量组黄芪选择15 mg,中剂量组选择30 mg,高剂量组选择60 mg,对比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运动功能Fugl-Meyer测评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结果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低、中、高剂量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中医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均0.05),高剂量组中医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中剂量组(P均0.05)。治疗后各组患者FMA与ADL评分均相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低、中、高剂量各组患者FMA与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FMA与ADL评分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均0.05),高剂量组FMA与ADL评分均明显高于中剂量组(P均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够有效提高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生活能力,方中黄芪剂量增加能够明显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5.
56.
57.
58.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和血管内皮生成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蛋白表达及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与乳腺癌其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增生组21例、导管内癌组10例、浸润性导管癌68例病灶内EMMPRIN、VEGF-C和LVD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计量资料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EMMPRIN、VEGF-C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乳腺增生组比较,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EMMPRIN、VEGF-C的阳性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增生组的LVD为(8.38±3.18),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分别为(9.80±2.78)、(10.82±5.51),三组L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MPRIN和VEGF-C的阳性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EMMPRIN和VEGF-C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90,P0.05)。结论 VEGF-C在乳腺癌淋巴管生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EMMPRIN和VEGF-C在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3D-CRT 低剂量区 V5体积的大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2014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6例首次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且顺利完成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每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1、3个月进行肺功能检测,分析3D-CRT 低剂量区 V5体积的大小与肺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放疗后1个月的 FEV1%、FVC%值明显高于放疗前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放疗后1个月、3个月的 DLCO%值明显低于放疗前,且放疗前的与放疗后3个月的差异具有显著性;V5≦45%、45%55%三组放疗前后的 FEV1%值和 FVC%值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V5≦45%、45%55%三组放疗前后的 DLCO%值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 V5>55%组的放疗前后 DLCO%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而 V5≦45%组和45%55%时,DLCO%值降低的趋势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0.
张爱娣 《海峡药学》2016,(5):103-104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主要包括降糖、调脂、改善循环以及保护脑部等,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1日100mg,连续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1日75mg,连用2周;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分)以及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70%,两组相比,P<0.05.观察组的NDS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大血小板比例(P-LCR)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脑功能以及治疗后患者运动功能明显提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