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0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3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62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35篇
内科学   48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107篇
综合类   280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86篇
中国医学   127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综述已报道的微囊机械性质的评价方法,并评述各种评价方法的特点及不足.  相似文献   
62.
超声造影剂是一类经静脉注射后可显著增强医学超声检测信号的诊断药剂。包裹气体的微囊超声造影剂具有较强的声波反射性能,目前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制剂形式。  相似文献   
63.
制备条件对丝裂霉素微囊载药量及释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制备高载药量和释放性能良好的丝裂霉素微囊的条件。方法:以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丝裂霉素微囊,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丝裂霉素微囊载药量及释放度。结果:随着囊材用量减少,载药量升高,释放显现突释效应;随着吐温-80用量的增加,释放度逐渐加快,直至无规律释药;随着搅拌速度的加快,载药量先增加后减少,释放度增大。结论:以正己烷、环己烷为溶剂,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是:0.8%的乙基纤维素,4%的吐温-80,100 r.min-1的搅拌速度。  相似文献   
64.
目的 了解微囊化神经组织与脱细胞神经联合移植桥接犬坐骨神经30 mm缺损后腓肠肌的变化.方法 将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随机分为A、B、C、D 4组(n=3):A组截取双侧坐骨神经行化学萃取制备脱细胞神经;B、C组使用脱细胞神经移植修复犬的坐骨神经30 mm缺损,B组同时辅以微囊化神经组织移植;D组行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缺损.术后定期观察术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6个月时检测神经移植段运动传导速度,并取术侧及健侧腓肠肌行琥珀酸脱氢酶(succinic dehydrogenase,SDH)、突触素和运动终板染色,以及取距远端吻合口以远1 cm的坐骨神经神经行Masson、固蓝及NF-200染色.结果 B、C、D组实验动物均纳入实验动物数量分析、无脱失.图像分析表明B组腓肠肌SDH光密度、肌纤维截面积、突触素及运动终板光密度及面积等与C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别,而与D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别,运动功能恢复、电生理及坐骨神经形态学检测均与腓肠肌检测结果相符合.结论 微囊化神经组织细胞与脱细胞神经联合移植修复缺损神经后,重新支配靶器官,使腓肠肌萎缩明显减弱,效果优于单纯脱细胞神经移植,有望代替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于大鼠损伤脊髓后对其IκBa的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 家兔10只用于制备兔坐骨神经组织的胞悬液.成年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微囊组(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组,n=36)、细胞组(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组,n=36)、单损组(单纯损伤组,n=36)、假手术组(n=12).微囊组、细胞组和单损组大鼠在脊髓半横断伤后,立即于损伤处分别植入明胶海绵吸附的10μL微囊化坐骨神经组织细胞、明胶海绵吸附的10μL坐骨神经组织细胞以及明胶海绵吸附的10 μL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6 h、12 h、24 h、3 d、7 d,14 d(每个时相取6只大鼠)取出损伤部位脊髓标本,假手术组(每个时相取2只大鼠)则取相应节段脊髓.石蜡包埋后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IκBa的表达变化.结果 IκBa阳性细胞主要见于神经元细胞及胶质细胞的胞浆内.大鼠脊髓损伤后上述细胞IkBa表达降低,24 h降到最低点,3 d后表达开始回升,7 d逐步恢复正常水平.微囊组与单损组、细胞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于大鼠损伤脊髓后,可以通过抑制IκBa磷酸化降解环节,从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6.
蔡伟 《药学进展》2006,30(8):358-361
综述近年来超临界流体沉降技术在药剂学微粒制剂领域的应用研究新进展,其中包括药物微粉化及纳米粒混悬液、微囊和微球的制备.  相似文献   
67.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倒置显微镜,恒温振荡器,微囊制备仪,APA微 囊,PBS缓冲液。 1.2方法 ①APA微囊机械强度的测定于显微镜下分别 取APA微囊各100个,分装入3只100ml三角烧瓶中,加入 生理盐水50ml。置于37.5℃恒温振荡器中,以120r/min速 度水平振摇。分别于6h、24h、48和72h在光镜下计数破损 微囊的数量,计算微囊破损率(破损率=破损微囊个数/微囊 总数×100%)。②APA微囊化学强度的测定取制备好的 …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微囊化牛嗜铬细胞(BCC)蛛网膜下腔移植对疼痛大鼠脊髓后角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囊组、微囊化BCC组和BCC组,每组8只。分别在3组大鼠的脊髓蛛网膜下腔植入含空囊的DMEM、微囊化BCC和单纯BCC。移植8周后,对3组大鼠行福尔马林疼痛实验;福尔马林处理后2h,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脊髓后角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空囊组、BCC组和微囊化BCC组大鼠痛觉行为反应和脊髓后角Cfos阳性神经元数目均依次减少(P均<0.05)。结论:BCC移植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有镇痛作用,可以抑制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脊髓后角Cfos的表达,微囊化BCC效果优于BCC。  相似文献   
69.
微囊化基因工程细胞移植技术是一种新的生物活性物质投递方式,能够在不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移植动物源性的细胞和组织。该技术已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现对其进展及在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0.
袁小红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141-1142
目的建立莲子心微囊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莲心碱为对照品,测定波长为282nm。结果莲子心微囊中总生物碱浓度在5.32~58.52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0.017 573C-0.046 418,r=0.999 9(n=5),加样回收率为99.55%。结论该测定方法稳定、快速、简便,测定结果良好,可以有效控制莲子心微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