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32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长沙药解》为清代黄元御所著的药学专著,其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所用之药编次整理,详究仲景用药法度。该书中对黄芩、黄连和黄柏的临床效用特点阐述甚明,其共同点是性味苦寒,而差异主要表现在归经效用方面。黄芩入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善清相火;黄连入手少阴心经,善清君火;黄柏入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善于疏肝脾泻湿热。《长沙药解》阐释药物的药性和功效,以"土枢四象"为纲,特色鲜明,不但有益于临床应用中药,对于学习和理解《伤寒论》也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2.
中药炮制学中的归经理论与药剂学中的靶向制剂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二者都是通过制剂学手段,改变药物在体内的运转行为,以期达到减少毒副作用,增强治疗效果的作用。但是二者的靶向部位及采取的策略具有较大的区别:中药炮制的靶向部位多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经络,是由一个或者数个组织构成,具有一定的整体性;而现代药剂学的靶向制剂靶向部位多以生理学组织、器官、细胞或者细胞器为主,具有显著的精确性。此外,炮制的归经理论多是以对药材进行加工而取得,侧重于通过加工过程改变物质基础达到目的;而靶向制剂侧重于在不改变化学成分结构的基础上,依据靶点的特性及药物体内转运行为,设计新型的辅料,构建智能载体运输药物至特定部位。根据相关文献,选取代表性的研究,探讨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为解释中药炮制的归经理论提供一定的参考,为寻找靶向制剂的新策略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3.
目的:针对针刺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取穴处方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分析针刺取穴规律,旨在为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医治提供依据。方法:整理2019年12月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摘录穴位处方,形成Excel数据库,分析文献中针刺处方特点。结果:现代针刺治疗重症肌无力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依次为足三里、攒竹、合谷等;选用最多的特定穴为五腧穴、原穴以及合穴;选取的穴位主要集中在膀胱经、督脉、胃经;配穴上以三部配穴为主,远端配穴及局部取穴也较为重视;Osserman分型下的选穴各有其特点。结论:近代医家治疗重症肌无力多为“三部配穴”,重视“治痿独取阳明”及“调摄阴阳”的理论,可指导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94.
95.
针药结合的模式分析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针药结合的各种临床和理论模式,分析和归纳各模式特点。针药结合模式涵盖了从基础到临床的多个层面,以及针灸学、药学、中医生理病理学等多个方向:针药结合的多种模式,体现了中医药学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深入的机制和规律研究,也将为提高中医药学术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6.
卢仁杰 《陕西中医》2001,22(6):349-350
目的:探索中药潜在功能的新途径。方法:依据中药归经的脏腑属情,运用入多 经药物对其共同异经的间接作用上的集中优势,找出所有归经各自的异经及共 同异经并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97.
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中药现代化即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药归经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其实质亦即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归经即搞清中药通过何种途径对脏腑发挥作用。因此,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是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98.
白附子与附子一字之差,临床医生对二者的区别常模糊不清,当用附子时处方上写的是白附子,用白附子时却写成附子:药房调配时亦因不辨方剂功效,按医生处方调剂,将白附子当附子调配,或将附子调配成白附子,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此,谈谈二者的区别,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1来源产地1.1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on ium glganteumEngl的干燥块茎。主产于河南、陕西、四川、湖北。甘肃、山西等地亦产。1.2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rm itum Carm ichaeli Debx.子根的加工品。主要产于四川省的江油县和雅安县等地。2性味归经2.1白附子辛、…  相似文献   
99.
浅谈中药归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归经应主次兼顾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即凡药物能治某一脏腑、经络的病变,就说明此药物就归相应的经络。现行教科书中记载的药物归经只是主要的归经,而次要的或潜在的归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分析归肺经中药无机元素含量,探讨与其归肺经作用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14种归肺经中药27种无机元素含量,运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无机元素的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 14种归肺经中药中常量元素K,Ca,Mg平均含量最高,Fe,Mn,Zn,Cr,V,Se,Ni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含量较高,这些元素与肺经功能系统病理生理有一定的联系.聚类分析发现不同归经数的归肺经中药无明显聚类现象,提示同归肺经而归经数不同的中药在微量元素含量上的亲疏程度并没有明显区别.结论 无机元素与肺经中药的归经作用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与不同归经数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